能結婚就平等了?LGBTQ+族群不易的歷程與未竟之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2019年,臺灣訂定《釋字第748號解釋施行法》,成為亞洲第一確保同性婚姻權的國家,揚名國際。但這僅是爭取多元性別族群權益的第一步,對於他們的保障仍有許多未竟之路,除了法律政策上的問題外,從你我也能幫助到他們。


同婚法的先驅—祁家威


若沒有祁家威先生的努力,臺灣現今或許就不會保障同志的婚姻權。


1986年時,祁家威與其同性伴侶一同至台北地方法院公證處申請公證結婚,卻遭到拒絕,祁家威後改以向立法院提出請願案,但同樣收到了駁回,甚至因為此事,被關進了台北看守所。出獄後,仍未放棄結婚的決心,祁家威不斷地在各種場所演講,以不同的方式,如陳情、請願、訴訟等,期盼政府能直視同志的權利。前前後後,祁家威對政府總共提出了13次的同婚法案。直至2015年,他再次向司法院聲請訴訟,2017年司法院接受聲請,並提出「釋字第748號解釋」,宣判民法未能保障同性婚姻權已違憲


在大法官提出「釋字第748號解釋」後,翌年便進行了公投,投票結果欲另立專法的方式,來保障同性的婚姻權,故於2019年成立了《釋字第748號解釋施行法》,該法確保了同性伴侶的婚姻權利,並規定民法中關於夫妻、配偶等婚姻法條適用於同婚。至此,臺灣為多元性別族群的權力跨出了一大步。

最初的不完美


在婚姻中有個愛情的結晶,是許多佳偶的期望,然而對於同志族群似乎有些遙不可及。


在最初的同婚專法中,若同志族群渴望擁有小孩,僅有兩種方式。一是金額較高的人工生殖,另一種方法則是收養。然而,當時專法規定,若欲收養小孩,則須為其中一方「親生」子女,方得收養,意即不得一同收養無血緣的小孩,僅能以單身關係進行收養,但這也代表小孩的親權僅屬一方而已。


對此問題,許多團體及民意代表召開了許多場會議,而最終於2023年立法院三讀通過修正案,使兩方的收養範圍一致,不再以是否為收養家庭型態作為一判斷要件,而是以社工及法院判斷是否能為子女帶來最佳利益做為參考因素。此修正不僅完善同性配偶收養子女的權利及被收養子女的權益,對於婚姻平權也有所助益。

無法昇華的跨國戀愛


最初,若本國同志欲與他國同志在臺灣登記婚姻關係,根據《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規定,婚姻成立實質之要件須依各當事人國家的法律,也就是雙方的國家皆須通過同婚,婚姻才得以成立。


這項規定,使得當時臺灣許多跨國伴侶無法順利結婚,換而言之,仍無完全保障同性伴侶的婚姻權利。然而,觀望其他通過同婚的國家,多有保障同性伴侶跨國婚姻的權利,即便其中一方所屬國家未通過同性婚姻,如美國所採取法律原則為「行為地」法,意味著在當地所登記之婚姻,若當地法規屬合法,該婚姻關係即成立。


值得慶幸的是,同樣於2023年時,在許多團體的努力下,內政部表示跨國伴侶除了兩岸同性結婚外,均依照《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准許登記結婚,也就是擴大跨國同性婚姻適用範圍,不過仍有十八個國家需要通過境外面談才能結婚。對於中國及十八個國家之同性伴侶仍無法順利在臺結婚,此為我們還須努力的。

同志攝影師的觀察


除了法律制度上的問題外,我們希望能了解同志實際所感受,為此邀請到了「海蛙汀」進行訪問。


也許你曾在網路上看過他。2020年,他與伴侶的求婚影片發上網路,並經由網路娛樂新聞轉發後,獲得高額點閱。他擁有自己的攝影工作室「海蛙攝影」,經常幫助許多同性伴侶拍攝婚照,在同志遊行時,也會無償幫同志族群拍照紀錄,鼓勵每個人,勇敢展現自己的愛。


他在為同志拍攝時,觀察到一種特殊的社會現象:當他在路邊取景時,總能感受到周遭的眼光,這些目光不全然是厭惡或歧視,也包含了好奇與關注。他認為,無論是支持或反對的視線,只要逐漸減少,就意味著同志在社會中不再是「特別的存在」,而是逐步成為日常的一部分。這不僅象徵著社會對同志族群的接納,也代表整體觀念的進步。對同志而言,這樣的變化讓他們能夠更勇敢、大方地表達愛與自我。

多元性別的教育


除了是一名攝影師,海蛙汀還擁有另一個身份——國中教師。因此,他不僅透過攝影觀察社會,也在教育領域中有著自己的見解。他強調,若要推動性別平等,學校教育無疑是關鍵的一環。


然而,現實並不總是如此理想。許多家長仍難以接受同婚,甚至有些家長會向學校反映,不希望自己的孩子由同志老師授課。正因如此,在學校環境中,海蛙汀選擇隱藏自己的同志身份。即便如此,仍有學生得知他的性向,甚至向他傾訴對於自身性向的迷惘與困擾。這也讓他深刻體會到,台灣校園中同性戀學生並不少,但由於學校環境對同志族群仍不夠友善,許多學生往往陷入「該如何表現自我」的掙扎之中。而對於這樣的情況,許多教師也缺乏應對的方式與資源。


深入探討台灣的教育體制,會發現性別平等教育仍存在許多不足。許多教科書課文以「一個爸爸、一個媽媽」來定義家庭結構,使學生潛移默化地認為「一夫一妻」才是所謂的正常家庭。此外,部分教師仍抱持傳統且錯誤的性別觀念,而來自家長的壓力更讓許多老師選擇避談同志議題,導致性別平等教育無法落實。


相較之下,其他國家在同志教育方面則有不同的作為。例如,日本每年為全國教職員提供 LGBTQ+ 議題的研習課程,且研習次數逐年增加,課本中也納入 LGBTQ+ 相關內容;英國則不僅舉辦教師研習,還提供教學手冊,希望幫助教師掌握正確的教育方向,讓學生從小建立性別平等的觀念。

社會風氣的限制


除了教育議題,海蛙汀也分析了台灣社會對多元族群的態度。他認為,多數人之所以較少在公共場合展現自身的多元身份,與家庭及校園的教育息息相關。許多家庭未能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普及性別平等教育,而當孩子稍長並發現自身性向與主流不同時,若選擇向家人坦白,往往會面臨強烈的反彈,甚至遭受否定與打擊。即便在校園中,對於多元族群的接受度相較過去有所提升,但仍可能因過度關注而讓學生感到壓力,導致許多人選擇隱藏自我,害怕成為同儕眼中的「異類」。


他也分享了自己的經歷:當他意識到自己的性向時,並未經歷太多掙扎,能夠很快地接受自己。然而,當他向家人坦承時,卻遭到強烈反對,甚至被家人斷然否定:「別人家的孩子可以,我的孩子不行。」這場衝突讓他與家人產生了不少矛盾,儘管隨著時間推移,雙方的關係逐漸緩和,但他也從中體悟到:「當你有足夠的能力時,別人才不會擔心你。


他將出櫃的時機分為兩個階段:「求學及初入社會」與「社會化後」。他建議,在求學與剛踏入職場的階段,不必急於公開自己的性向,而應先評估家人的立場並穩固自己的心理狀態。因為這個時期,大多數人的心智仍在發展,容易受到外界負面言論的影響,甚至因此產生自卑與焦慮。而即便家人再開明,仍可能因為擔心社會輿論壓力而對孩子產生額外的顧慮。因此,他認為,當個人心理素質與社會經驗都足夠強大時,再選擇公開自己的身份,也許會是較安全的選擇。


此外,職場與社會環境對於多元族群的態度仍有待改善。他曾聽過同志客人分享,拍攝婚紗照時,攝影師詢問:「誰是老公,誰是老婆?」這樣的提問讓客人感到不適與不滿,認為這樣的稱謂充滿性別刻板印象,甚至帶有歧視意味。對此,海蛙汀希望社會大眾能避免使用「老公、老婆」或「先生、太太」等詞彙來稱呼同志伴侶,而是在稱呼前先詢問對方的偏好,給予尊重。


有些研究指出,當上司得知員工為同志族群時,其職場升遷機會往往會受到影響。此外,某些機構對於多元族群的環境也相對不友善。因此,在職場仍存有對同志族群的偏見與歧視的情況下,不刻意透露個人性向,或許是目前對自身最好的保護方式。


種種現象顯示,儘管台灣社會隨著時代演進與全球化發展,對同志的接納度逐步提高,但傳統價值觀仍然深植於社會之中,使得性別刻板印象難以完全消除。對此,海蛙汀提出他的看法:若要真正實現性別平等,至少還需十年時間。當舊有的傳統觀念逐漸被新的世代與更開放的思維取代,台灣社會才有可能接近真正的性別平等。而這也是他強調教育的重要性——唯有透過教育,才能真正推動性別平等的進程

以數據的視角來看


行政院於民國112年3月發佈「我國多元性別(LGBTI)者生活狀況調查」研究案。健康問卷調查了臺灣全體受訪者,裡面詳細記載關於全體臺灣人參與者的各項生活指標,包含身心健康狀態、社會支持及社群連結、社會敵意與歧視等統計結果。


其中近兩千筆多元族群的統計資料裡,「社會支持」調查中只有一成左右的人從社會中得到需要的支持,其餘很少甚至於無人從社群中得到關懷及鼓勵。另外於「多元活動參與」調查中,四成左右的人並未參與任何有關的社會行動,而大部分參與者中,超過一半關注及追蹤多元性別組織的消息,遠遠高於有實際參與行動的多元性別比例。上述統計資料顯示,固然社會上對多元族群的的接受程度越發廣泛,但對多元族群的關懷及支持行為過於稀少、未被看見,這可能是導致多元族群大部分都私下關注其相關資訊,很少人有勇氣頂著社會無形的壓力站出來挑明、正名自身性別偏向。


而在「社會歧視與敵意產生增加及減少」的調查裡,四成左右的人認為法律及政策上的改變是社會上敵意減少的主因,其餘原因則是公眾社會上的支持。關於敵意增加的部分,有近六成的人認為媒體及政治人物的負面言論是影響整體社會對多元族群態度的根本原因,而約一成左右的人則認為多元性別在社會上的曝光度過少。從中我們可觀察到,在媒體方或政治方表露出對其負面的言論,他們受影響的程度遠遠大於社會族群上對其的認可及支持,因此可得知:社會上的言論及立場風向對於多元族群自身認同影響力甚大。儘管如此,我們依然可從這些數據中發現,法律及政策上的正向改變確實是減少歧視及敵意的關鍵因素。

我們想說...


從祁家威先生的努力,到同婚專法的誕生,再到近年來法條的修正與完善,臺灣在性別平等的道路上邁出了關鍵步伐,讓多元族群的權利逐漸受到保障。然而,即便台灣已成為亞洲性別平權的先驅,仍然存在許多未竟之路。例如,校園對多元族群的教育仍顯不足、部分跨國伴侶仍無法順利結婚,甚至在日常生活中,同志族群仍面對著來自社會的異樣眼光與不友善對待。對於這些困境,我們提出一些想法與建議:


教育方面,我們希望課綱與教材能納入更多與多元性別相關的內容,讓學生從小學習理解與尊重不同的性傾向與性別認同。此外,學校應提供安全且友善的溝通管道,讓性別少數的學生能夠尋求協助或表達自我,而不必擔心遭受歧視或壓力。教師方面,也應效仿國際做法,透過性別平等研習課程提升專業素養,使他們能夠正確引導學生,避免以刻板印象或傳統價值觀誤導學生對多元族群的認識。


除此之外,我們也期盼整體社會能對多元族群展現更多的尊重與包容。無論個人是否認同,都應避免使用傷害性言語攻擊或詆毀他人。在公共場合,若遇見同志族群,也應避免過度的眼神關注,正如我們不會刻意注視陌生人一般。真正的性別平等,毋需來自過度的鼓勵或標籤,而是讓每個人都能自在地愛、自在地生活,無需擔心外界的評價。


希望透過此文章,讓更多人理解多元性別族群所面臨的挑戰,也希望同志們知道,他們並不孤單。雖然我們或許無權改變政策,但我們可以改變自身的態度與行為,讓這個社會變得更加溫暖與善良。唯有當每個人都能無憂無慮地生活,不因性別或性傾向而受到異樣對待,臺灣才能真正實現性別平等。

我們是一群高中生,期待我們所處的社會能夠更加友善、更具包容性。

—北市陽明高中 洪生、鄧生、曹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景.的沙龍
0會員
1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2019年,臺灣訂定《釋字第748號解釋施行法》,成為亞洲第一確保同性婚姻權的國家,揚名國際。但這僅是爭取多元性別族群權益的第一步,對於他們的保障仍有許多未竟之路,除了法律政策上的問題外,從你我也能幫助到他們。
Thumbnail
2019年,臺灣訂定《釋字第748號解釋施行法》,成為亞洲第一確保同性婚姻權的國家,揚名國際。但這僅是爭取多元性別族群權益的第一步,對於他們的保障仍有許多未竟之路,除了法律政策上的問題外,從你我也能幫助到他們。
Thumbnail
2019年5月17日《司法院釋字第七四八號解釋施行法》(又稱同婚專法)三讀通過,5月24日正式施行,婚姻平權終於露出了曙光。作為亞洲第一,台灣邁出了歷史性的一步,但仍有未盡完善之處:專法將同性結婚之收養限於繼親收養,共同收養被排除於規定外。
Thumbnail
2019年5月17日《司法院釋字第七四八號解釋施行法》(又稱同婚專法)三讀通過,5月24日正式施行,婚姻平權終於露出了曙光。作為亞洲第一,台灣邁出了歷史性的一步,但仍有未盡完善之處:專法將同性結婚之收養限於繼親收養,共同收養被排除於規定外。
Thumbnail
112年1月19日,內政部拍板定案,通過台內戶字第1120240466號函釋,擴大跨國同性婚姻的認定範圍,造福許多跨國同性伴侶。然而,這對於臺灣的跨國同性婚姻而言,絕非終點。雖然認定範圍擴大,仍有19個國家的伴侶入境臺灣時需要進行面談;由兩岸人民組成的同性伴侶甚至被排除在外,無法在臺灣進行結婚登記。
Thumbnail
112年1月19日,內政部拍板定案,通過台內戶字第1120240466號函釋,擴大跨國同性婚姻的認定範圍,造福許多跨國同性伴侶。然而,這對於臺灣的跨國同性婚姻而言,絕非終點。雖然認定範圍擴大,仍有19個國家的伴侶入境臺灣時需要進行面談;由兩岸人民組成的同性伴侶甚至被排除在外,無法在臺灣進行結婚登記。
Thumbnail
《司法院釋字第748號解釋施行法》上路後,台灣成為了亞洲首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然而,同性伴侶的許多權利仍未受到充分的保障。近年來,立法院陸續修法,讓同性配偶得共同收養無血緣之子女;內政部也透過函釋,開放了跨國同婚,讓婚姻平權跨出一大步。
Thumbnail
《司法院釋字第748號解釋施行法》上路後,台灣成為了亞洲首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然而,同性伴侶的許多權利仍未受到充分的保障。近年來,立法院陸續修法,讓同性配偶得共同收養無血緣之子女;內政部也透過函釋,開放了跨國同婚,讓婚姻平權跨出一大步。
Thumbnail
臺灣成為亞洲第一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但在傳統喪葬習俗上,同志伴侶面臨著許多挑戰。在喪禮時可能面臨家人和親屬的不諒解,和無法實現殯葬自主等問題。
Thumbnail
臺灣成為亞洲第一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但在傳統喪葬習俗上,同志伴侶面臨著許多挑戰。在喪禮時可能面臨家人和親屬的不諒解,和無法實現殯葬自主等問題。
Thumbnail
近年來,性別議題逐漸在臺灣各地發酵,除了中央政府推動性別主流化,更有許多民間團體紛紛投入性別相關議題,與更加基進的行動與論述。2017年,臺灣成為第一個同志婚姻合法的亞洲國家,也為臺灣的性別運動立下重要里程碑。在這條路上,新竹市政府也不遺餘力,努力朝性別友善城市的願景前進,除了加入開放
Thumbnail
近年來,性別議題逐漸在臺灣各地發酵,除了中央政府推動性別主流化,更有許多民間團體紛紛投入性別相關議題,與更加基進的行動與論述。2017年,臺灣成為第一個同志婚姻合法的亞洲國家,也為臺灣的性別運動立下重要里程碑。在這條路上,新竹市政府也不遺餘力,努力朝性別友善城市的願景前進,除了加入開放
Thumbnail
臺灣在性別平等上取得了很多進展,但仍然需要透過不同的策略落實這個目標。瞭解性別平等的過程讓作者體會到反身性的重要性,同時也學會了更多包容與理解。然而,作者認為階級與環境因素仍然是影響性別平等的重要關鍵。文章以作者的觀察和親身經歷著重於性別平等的重要性。
Thumbnail
臺灣在性別平等上取得了很多進展,但仍然需要透過不同的策略落實這個目標。瞭解性別平等的過程讓作者體會到反身性的重要性,同時也學會了更多包容與理解。然而,作者認為階級與環境因素仍然是影響性別平等的重要關鍵。文章以作者的觀察和親身經歷著重於性別平等的重要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