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若米
近年來,性別議題逐漸在臺灣各地發酵,除了中央政府推動性別主流化,更有許多民間團體紛紛投入性別相關議題,與更加基進的行動與論述。2017年,臺灣成為第一個同志婚姻合法的亞洲國家,也為臺灣的性別運動立下重要里程碑。在這條路上,新竹市政府也不遺餘力,努力朝性別友善城市的願景前進,除了加入開放同婚註記的行列,也大力推動女性權益相關政策、辦理各式女性培力活動,並新設新竹婦女館等女性專用空間。讓各種性別與性別認同的市民朋友們走出自己的道路,也讓城市散發出無窮魅力!
從國際到臺灣 女力的萌芽
1908 年 3 月 8 日,一萬五千名女人走上紐約街頭,要求縮短工作時間、增加工資和享有選舉權等,為自己大聲呼喊;1910 年,於丹麥哥本哈根召開的首屆國際婦女會議中,決議設定一天為國際婦女節,在此之後陸續有許多國家響應,舉行各種活動慶祝國際婦女節。2011年,當時的美國總統歐巴馬,面見年僅十六歲,卻不畏塔利班強權、替巴基斯坦女童爭取教育權的馬拉拉,她的熱情與勇氣令世界感動無比。會面結束後,聯合國便將每年的10月11日訂為「國際女童日」,肯認女童的各項權利,希望能提高全世界對於女童面臨的不平等待遇的覺察,並積極改善女童在各方面所面臨的困境。
從國際的女力萌芽歷程回望臺灣,在1987年解嚴後,各種政治、社會運動興起,許多以女性為主的團體成立,如「主婦聯盟」便是至今仍相當活躍的團體。而性別運動也開始發展出更多元的議題與組織,以離婚婦女為關懷對象的的「晚晴協會」、以大專女生為主的「全國大專女生行動聯盟」、女性學者組成的「女學會」,以新移民配偶為主的「南洋臺灣姐妹會」等等百花齊放。但在一片繽紛中,也有幾起震驚社會的不幸事件,1996年,出身新竹市的政治工作者、臺灣女權推動者彭婉如在搭計程車時遭殺害,暴露了女性的人身安全議題。在社會壓力下,《性侵害犯罪防治法》當年三讀通過,並設置了24小時婦女專線等婦女支持相關措施。女性參政也一改過去依附於黨國與家族男性成員或政治運動者眷屬的形象,靠著自身的努力取得成就,並緩緩推進了許多性平相關法案。
2013年,臺灣更響應聯合國,將10月11日訂為「臺灣女孩日」,從中央到地方紛紛積極舉辦各式相關女力活動,不分年齡層的臺灣女子聲音,也被越來越多人聽見。近年來,臺灣的性別運動更漸漸從女性權益的爭取,擴大到性別平權,跳脫既定的生理性別框架,鼓勵人們追求自己想要的性別認同,性別議題透過不同團體與面向的介入,走入大家的日常生活與意識中。
新竹女力 不停前行
提到新竹,或許大部分的人腦袋中浮現的是以男性為主的工程師城市印象,但根據戶政資料,新竹市的女性人數大於男性。這幾年,許多女性因返鄉工作、步入婚姻,在各式原因下決定定居新竹,成為新竹女子,這座城市也因此展現出意想不到的女性樣貌。
新竹婦女館於2015年開幕,為新竹近22萬的女性朋友,打造專屬空間,並舉辦各式課程活動,自開館以來,館方規畫各項知性休閒活動及多樣的運動、手作、烘焙等,讓新竹的女性朋友們能有一個能夠舒緩壓力、享受生活,豐富身心靈成長的場所,並提供親子同樂的空間,此處更提供臨時托育服務,讓媽媽們在這裡也能稍稍喘口氣。除此之外,也邀請婦女團體或社福機構不定期舉辦女力增能相關講座與展覽,探討、分享各式女性議題與故事,讓學員們能互相交流學習,大眾也能更加深入了解女性權益及相關福利政策。
除了硬體建設之外,各局處也開辦越來越多女性為主的培力活動。2022年,新竹市婦女節主題活動「女子百姓」,串聯了經歷不同人生階段的女性,邀請大家共同關注女性議題;而在同年的臺灣女孩日,更以「成為妳自己的Shero」為題,舉辦女消防員工作體驗日,期待能打破職場刻板印象,激發女孩們的熱情與潛力。推動性別平權,民間單位也不遺餘力,新竹市竹塹社區大學每年開設一系列婦女團體培力工作坊,除了講座分享,也有實作參訪,讓女力能連結地方、扎根土地。同時,國立清華大學、台積電等科技人才培育單位,近幾年也紛紛推出科技女力相關活動,期盼新竹這座科技城鎮裡的女性也能被看見,並且在其中有所發揮,期許翻轉大眾在學科範疇中,在過去社會氛圍裡建立的性別刻板印象。
活出精彩 風城女力接力前行
在許多人共同的努力下,臺灣的性別運動發展出豐富多元的面貌,性別平權在臺灣不再只是口號,而是逐漸有形、無形地落實在每個人的日常生活中。無數的風城女兒,也因此有了自在抉擇、發展自我興趣,甚至翻轉命運的機會。
2017年,身為外地移居新竹的全職媽媽高雅雪,發現許多竹科媽媽們的共同育兒困境後,創辦了「小村子mama team up」,從自身經驗出發,以成員各自專長,提供育兒資源、媽媽照護支援、舉辦各式講座課程,營造共好平台,鼓勵「媽媽蹺家」,共學、共玩、一起成長,幾年下來,幫助許多竹科媽媽們找回自我與家庭間的平衡,成為新竹在地媽媽最有力的支援系統。而女性不只團結能匯集力量,一個人也能勇敢前行!
出身新竹的多位體育好手,包含天才射箭手林詩嘉、譚雅婷、拳擊女王陳念琴,皆克服辛苦雞耐的調練過程,挑戰運動員的最高殿堂——世界奧林匹克運動會,並在賽後持續在運動場上發光發熱。
這些風城女子們,或動、或靜;有些是少女,有些為人母,皆在這座城市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與發展方向,也讓大眾對於女性有了更多不回的想像,相信在未來,不只是新竹,新世代的臺灣女性們部能突破社會限制與框架,理直氣壯的活出屬於自己的精采人生。
文章請見《新竹生活》17期 跨界報導
新竹生活網址:https://www.flipsnack.com/hsinchucityculturelifebimonth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