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提到的奇蹟兜苗換完沒事,但大疣兜幾乎全軍覆沒。所以仔細回想兩盆換盆過程有什麼差別?大疣兜都是側面開始爛,有一道橫向夾痕大疣兜這盆換完馬上加水澆透(有混殺菌劑所以想說沒關係)奇蹟兜那盆換完,盆土濕度夠所以我沒加水奇蹟兜數量較少,入盆後沒有再用夾子做調整大疣兜是我去年開始的孵兜日記,第一批傷亡慘重的苗。移苗換盆記得挖洞、放苗後就別用夾子暴力調整,尤其這次有混顆粒介質,挪動空間時,有稜角的石頭也可能劃傷苗皮。鋪面輕輕放下去別壓向苗的周圍,下次補水空隙會自動填滿。剛換完盆可以繼續悶,但是不要立刻補水,維持「微濕、快乾但還沒乾」的濕度即可,一週後穩定了氣溫適合再補一點水。當然也可以像泰國農場,一開始就用大盆加塑膠袋悶養,一直到養大拆袋都不換盆。我沒什麼空間所以用小盒子,長大了就補土換大盒子,更大就脫離悶養。今年有一盒長得不錯的星兜疏苗拿來組成貓掌盆,沒有繼續悶養。之後再觀察一下成長速度,跟繼續悶的兄弟當對照組。以上是第一次經歷全軍覆沒(一百顆種子剩兩顆苗)的反省,希望讓今年想孵兜苗的人少走點歪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