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香港很多歌手不僅能包辦曲詞編監,還能RAP及跳唱,甚至擅長樂器演奏,人才輩出。此外,香港演唱會的舞台設計服飾造型,不比日韓歌手遜色。普遍實力大幅提升。

缺乏平台曝光
八十年代香港領先其他亞洲地區崛起,當時的流行文化實力應只緊隨在日本之後。而且當時很多膾炙人口的歌都是改編日本或歐美當紅歌曲,質素已有一定保證,來到香港成為金曲機會大增。
現在香港歌手多唱原創作品,但所謂歌有歌緣,受不受歡迎很難預計。可是他們唱的歌均有訊息有主題,有歌手個人想法,比以往只是唱片公司安排的人設真實許多。
表演機會不足
香港只得三個免費電視台,還因為歌手大多是電視台旗下的合約歌手,還加上別的原因,歌手未能在其他平台亮相。即便歌手頻繁演出,官方卻未在YouTube推出正式影片,僅餘無分鏡運鏡的FanCam,宣傳效果大打折扣。除非是逢Show必到的粉絲,或刻意在網上搜尋,否則普通樂迷很難有機會看見歌手演出。
韓國單是免費電視台已有SBS、KBS、MBC,還有舉行MAMA的Mnet。年末各電視台還有盛大的頒獎典禮,還未計算其他平台。單是亮相電視機會已相差四倍。何況香港男團MIRROR連VIUTV的CHILL CLUB也甚少亮相。
韓國團體粉絲可以將不同舞台的版本剪輯為一首歌,可見他們的運鏡分鏡有一定的指引及準則。而多年前出道的As One,在韓國演唱時,其舞台燈光分鏡明顯比在港表演時質素較高,可以展現到偶像吸引之處。加上不知為何香港的場地音響總有各種問題,遲遲未能解決,令香港歌手的表現有時會大打折扣。
這樣不是為實力不足的歌手開脫,但歌手需要的是演出機會及歷練。例如張敬軒等技巧高超的歌手,你給他什麼音響也唱得好好。可是每年的叱咤表演,多年來音響問題變成歌手的照妖鏡,這令原本演出機會已不多的歌手,更難吸引更多樂迷注意。還有即將拆卸的九展,多次舉行音樂會,音色常為人詬病。
歌手訓練大不同
很多人都經常說香港歌手不好好花時間訓練,而是邊出道邊訓練,有點像職業先修。這是香港長久以來的積習。還說什麼韓國練習生訓練數年才出道。韓流光鮮亮麗,但背後淘汰率極高,練習生承受的壓力遠超外界想像。特別是團體出道,通常被安排與其他成員住在一起,私生活及自由度大受限制。這較像奧運選手的訓練,有些國家嚴選精英加倍訓練,目標只為奪金牌,選手沒有別的人生。某些國家的選手則認為生活平衡較獎牌重要。韓星成名背後的犠牲,我不得而知。因為娛樂產業龐大,背後自然會有不同的勢力,其黑暗及複雜可能超乎我所想象。
男團「東方神起」的金在中,離開公司自立門戶後,雖被各電視台封殺,但他自立後一年的收入是以往五年的十倍。而這些剝削可能只是冰山一角,希望目前的情況有所改善。
加上目前頂流韓星的收入回報高,世界各地的人都前仆後繼的到韓國爭取出道機會,不僅整體質素能夠提高,而且亦令他們願意以自由或高度訓練來換取機會。相比香港機會沒那麼多的時候,投入相對的就會較少。訓練多才有高質演出還是有高回報才吸引經營者投入更多資源訓練?這只是雞先或蛋先的問題。
行業規模有限,香港娛樂圈只有不斷摸索嘗試,以有限資源做到最好質素。
因此雖然看見日韓歌手歌精舞勁,但我們要珍惜仍留在香港發展的歌手。你可有察覺嗎?並非每個地區都能擁有屬於自己的音樂代表,我們應該珍惜仍選擇留在香港發展的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