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服桂枝湯,①大汗出,脈洪大者,與桂枝湯,如前法。若②形似瘧,一日再發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黃一湯。
言中風邪盛之治。
①:邪氣仍盛,正邪相爭[1]。又脈洪大但不煩渴,故知不為陽明病。②:因服桂枝湯後,風寒邪被推表至皮毛層,成寒束皮毛。南火運外散而外有寒束,若寒>火運散,則寒;火運>寒則熱,故如瘧狀是為邪正相爭之貌[2]。引1:《內經-脈要精微論篇第十七》有所謂:“大則病進。”
註2:合參《傷寒23條》之桂枝麻黃各半湯。此桂枝二麻黃一湯,皮毛寒邪較少,故形似瘧,一日再發;桂枝麻黃各半湯,皮毛寒邪較多,故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
註2:究其服桂枝湯不解之因,蓋邪盛故也。故服之桂枝湯,邪未去而留於皮毛寒束,成正邪相爭一日再發。故不解以邪盛有寒束居於外也,需加少量麻黃湯以去之。
桂枝二麻黃一湯方
桂枝(一兩十七銖,去皮) 芍藥(一兩六銖) 麻黃(十六銖,去節) 生薑(一兩六銖,切) 杏仁(十六個,去皮尖) 甘草(一兩二銖,炙) 大棗(五枚,擘)
方:南心通陽散血,外發營衛肌肉經脈,微發汗解皮毛。(治太陽中風邪盛成寒者)
意:此治桂枝湯證風寒在肌邪重而延及皮毛,故加少量麻黃湯也。
另:方合,各減量為之,是以人氣機有限,總量應為定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