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粗獷派建築師》│恨鐵不成鋼

【電影】《粗獷派建築師》│恨鐵不成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其實這篇本來也是電影短評,但碎碎唸越寫越多,最後還是決定獨立成篇了


去觀摩僅僅一千萬美金成本、但被譽為媲美上億製作費「鉅作」並散發「史詩式電影感」云云的《粗獷派建築師》,3小時35分(含10分鐘中場休息)的片長看來非常驚悚,但上半場實測(笑)完全不覺過了近2小時,節奏明快且易入口,儘管戰後移民/異鄉人的故事在影史上皆有,這套電影還是讓我有耳目一新的感覺──不穩定的鏡頭、仰目的攝影角度、尖銳的配樂構成了不安的張力,彷如體驗主角László生活於異鄉的戰戰兢兢;至於下半場……便要出動畫馬meme圖了(喂)

一言以蔽之,主角的「傳記」(實際上是虛構人物)是很好看、編劇和導演寫人和權力支配關係寫得很好,但這套電影架設了精美的皮相,深究時卻發現沒有血肉,恨鐵不成鋼

(下有劇透)


匈牙利裔猶太建築師László Toth在大屠殺中倖存,移居美國,期盼能在新天地迎接受困東歐的妻子。然而,他很快發現這片土地與他的想像截然不同——曾在布達佩斯享譽盛名的建築師,到了費城卻被上流社會拒之門外,美國夢破碎,萬事只能從零開始。面對陌生的文化與全新的生存法則,László只好在異鄉奮力尋找新方向,立志隨著時日一點一滴重拾昔日的榮譽與尊嚴……

電影開首,主角László渡海至美國,重見光明後一入眼是顛倒的自由神像,早早預告主角以為美夢成真,其實是惡夢開端;片中亦引用了歌德名句「None are more hopelessly enslaved than those who falsely believe they are free(直譯:沒有比誤以為自己自由的人更像無望的奴隸)」,狠狠地諷刺異鄉人以為重獲自由,卻墮入另一個被剝削的囚牢,並直白地以角色人物象徵美國夢金玉其外、美國對新移民(難民)的壓迫和排擠

由於一早被劇透László真・被資本主義強暴,所以那一幕對我的衝激力減半,但現場都聽到有人忍不住倒抽一口涼氣;對男性而言,被同性強暴是不可想像的羞辱行為,古代中外的男同性行為/性關係少不了彰顯權力和身份差異,至今仍影響男性詮釋陽剛的定位,故我稍微理解導演為何採用如此直觀的肉體羞辱,重挫László的自信及重過新生活的盼望

只是《粗》的收尾方式令我黑人問號:主角妻子Erzsébet上門討回公道、始作俑者疑似自殺的戲碼充滿八點檔的既視感到死也要褻瀆László嘔心瀝血設計的會堂,真是情勒的極致……,而可憐的新移民被大資本徹底玩弄完後,決定回歸族人之地,然後突然跳轉到László在歐洲名成利就,但已垂垂老矣、失去往日神彩的80年代,所以堅持到終點便是勝利者?宣揚猶太復國主義(錫安主義)?這樣的話劇本也粗獷得有點過份


全片不曾提及「粗獷派建築(師)」,我曾看到批評說電影以建築師以外的身份作主角背景也無礙,可正如László在片中所說,建築物是self-explanatory,除了展現個人風格,亦是滿足聚眾、棲息、保護、懲罰等各類社會需求之處,建築物聳立於戰火之中,實在地與人民共存,見證人類歷史,份量厚重無可比擬;結局亦特意揭示László設計會堂的真意:在異國的土地、用異國人的金錢、以粗獷的原始材料及結構建造一座提醒歷史暴行暨紀念愛情的「紀念館」,也許是一種新移民對大國主義及資本主義的諷刺──甚或是復仇?

我的歷史知識只有皮毛,假若觀眾熟悉美國歷史,定必能夠以時代背景作切入點,更深入分析László故事的意義,其中導演加諸了猶太復國主義的包袱於主角身上,例如László的姪女和愛人盼望make Jewish great again,而László抱著美國夢的浮萍幾許掙扎,最後也答應跟妻子一起前往應許之地;(不)湊巧現時以巴衝突不斷,不過我相信導演著重於批評美帝口說自由大愛、實質排外,以及資本主義的霸道


Adrien Brody再次飾演才華橫溢的二戰猶太裔倖存者,20多年前他在奧斯卡得獎作《鋼琴戰曲》受苦受難一直線,今次其角色遭遇大起大落,歷經初來甫到的委屈、被賞識後的意氣風發、對藝術的執著、創傷後的迴避反應、焦慮及易怒等等,當觀眾看進他深情的雙眼,不難同情其遭遇

而László的金主Harrison(Guy Pearce 飾)是整套中相當搶眼的角色,猶如不容忽視的資本力量;他財大氣粗,但同時會扮作有品味的紳士,在自卑與自大兩端搖擺不定;他迷戀László代表的才華和知識份子的身份,擅於糖果與鞭子招式,一時將László的才華捧上天,又適時提醒他是個依靠自己施捨、要狼狽地在枱底撿銀幣的流浪漢,對他呼之即來揮之即去

Harrison除了是個控制狂,亦不掩飾戀母,咳,對母親愛護有加的一面,會非常親匿地以名字稱呼其母,片中也曾暗示Harrison之子Harry對妹妹的逾矩行為,而當Harry得悉László的遭遇後反應如此激動,不禁聯想他早知父親不為人知的一面、更甚是受害者……這種若有若無的亂倫氣氛就很八點檔嘛(是要提多少次lol) www


劇情和畫面以外,László夫婦關係的轉變是另一個有趣之處:Erzsébet在戰前是高學歷職業女性,夫婦天隔一方時鶼鰈情深,團聚後卻因身體殘疾只能依附丈夫,屢次低聲下氣向László求歡仍然不果,待兩人都神志不清時才首次靈肉合一;兩夫婦身心相通後,身心滿佈瘡痍的László終於褪下心防,表示會跟隨妻子行動,Erzsébet也強硬起來為丈夫出頭(雖然真的十分狗血)

夫婦之間的強弱互換饒有趣味,但也許更重要是突顯愛是亂世中的一點救贖


導演特意採用50年代的VistaVision格式拍攝整套電影,同時又利用現今AI科技「完善」演員的匈牙利語發音,真是奇妙的新與舊技術融合(笑);至於AI技術引起的爭議,個人認為發音是演員的功課,其實如實呈現他們的努力已很足夠了


P.S. 雖然知道片頭演員表的不規則的字距屬設計一部分,但還是讓我強迫症發作,心癢難當www

avatar-img
IWI's FILM MURMUR
22會員
237內容數
🇭🇰閒來無事,偶爾留下自我流的電影小嘮蘇 歡迎DM聊電影或其他合作~ 📧filmiwi@outlook.com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IWI's FILM MURMUR 的其他內容
兩套電影都有我很感興趣的哲學思辯主題,但一套過於娛樂化,一套虎頭蛇尾,有點可惜呢…… (下有劇透)
今次分享的兩套電影都是跟惡疾有關,但一套道生、一套說死(也很明顯哪一套是生哪一套是死xdd),放在一起對比挺有趣的(笑) (下有劇透)
兩套電影都有我很感興趣的哲學思辯主題,但一套過於娛樂化,一套虎頭蛇尾,有點可惜呢…… (下有劇透)
今次分享的兩套電影都是跟惡疾有關,但一套道生、一套說死(也很明顯哪一套是生哪一套是死xdd),放在一起對比挺有趣的(笑) (下有劇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