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短評】《工作細胞》、《隔壁的房間》

【電影短評】《工作細胞》、《隔壁的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今次分享的兩套電影都是跟惡疾有關,但一套道生、一套說死(也很明顯哪一套是生哪一套是死xdd),放在一起對比挺有趣的(笑)

(下有劇透)


《工作細胞》


網友們都說《工作細胞》是今年真‧賀歲片,的確幾有老少咸宜賀歲feel(笑):大人可以看萌萌的永野芽郁、❌白面劍心 ✔️帥氣度隨著年歲有增無減的佐藤健,以及一眾星光熠熠的日本明星cast,再加上丹爺班底出身的動作指導精心設計的肉搏場面,刺激緊湊程度令人喜出望外;而小朋友可以enjoy形象生動又易入口的人體細胞擬人科普片,老少皆宜又有教育意義,不同年齡層的觀眾總會找到點樂趣


電影版結合原著漫畫《工作細胞》及《工作細胞Black》,由於我已經是個糟糕的大人(笑),相比高中女生閃閃發亮的夢幻(體內)wonderland,爸爸被酒精及脂肪蹂躪到滿目瘡痍的「血汗工廠」更令人倍感親切,尤其是「肛門比賽」予一眾遠征返放工的社畜(a.k.a我)心有戚戚焉🤣

在個人看來,日本影視的表演方式兩極化,不是含蓄內斂、就是放大一切情緒,不知導演是否有意分割體內及現實世界,片中演員以誇張的表情及肢體語言演繹擬人化細胞,充滿兒童節目的既視感,現實世界才恢復較自然的演技,尤其飾演高中生的蘆田愛菜從小到大演技精湛,演出老套絕症劇情也感動我至流下幾滴眼淚


又想得太多:縱使《工》圍繞身體與病毒的戰鬥,可是各個細胞堅守崗位、戰鬥至最後一刻的職人及團體精神,展現了許多日本職場、甚至日本戰爭片的精髓,難怪深得日本本地觀眾喜愛


《隔壁的房間》


《隔壁的房間》是Almodóvar Caballero首部英語長片,畫面貫徹其強烈色彩對比的風格,不斷的紅與綠、綠與紅,偶爾以鮮黃畫龍點睛;主角們被一堆名電影、名畫、名著包圍,更不時引經據典,個人知識有限,只明瞭主角Ingrid(Julianne Moore 飾)&Martha(Tilda Swinton 飾)、與英國畫家Dora Carrington&好友Virginia Woolf跟同一個男人糾纏不清的鏡像關係(我更有一刻思疑這是暗示主角倆有非一般的友誼……但似乎是我多疑了?lol)

與之對比,明明以死亡為主題是多麽沉重,想不到這套處理得如此的


片中,Ingrid沒考慮多久,便答應見證多年不見的朋友Martha進行匪夷所思的安樂死計劃,伴她渡過人生最後的時光,兩人的情誼雖說動人,但還是匪夷所思(笑);而Martha被多位兒時老友拒絕後、才把主意打在久別重逢的Ingrid身上,或是Ingrid誤會Martha已尋死而傷心欲絕之際、老友卻神態自若地慢步走到其身旁等情節,甚有黑色幽默的喜劇感覺

不過,這場奇妙安樂死計劃的終點,正如片中不時引用的愛爾蘭作家James Joyce《The Dead》文句,死亡如雪花輕輕飄落生者與亡者的心頭,然後落地融化──未知不同觀眾如何看待這般輕柔處理安樂死議題的手法,但光看Tilda Swinton和Julianne Moore之間誠摰的對手戲,便足夠賞心悅目了


另一方面,導演也藉電影嘗試探討與死亡相關的好幾個面向:士兵被戰爭的陰霾糾纏致死、人類以性欲驅逐身處戰爭(實際上是死亡)的恐懼、堅決反對安樂死的宗教狂熱者、每況愈下的全球氣候及環境、生育與人類存亡等等,亦沒意料導演頗為直白地將Martha自決以平靜的方式結束生命,聯繫至人類如何面對逐漸逼近的末日


尾段看到Tilda在特技及化妝的協助下扮演自己女兒「再次」登場時,我真的有點出戲(喂),明明導演都找來跟她不太相像的Esther McGregor飾演年輕版Martha嘛(喂喂)

還有我有一點很在意,女兒的衣著及妝容都比較像八九十年代風格,單論打扮,母親反而更為新潮,難道當中有深意嗎……?  


avatar-img
IWI's FILM MURMUR
22會員
237內容數
🇭🇰閒來無事,偶爾留下自我流的電影小嘮蘇 歡迎DM聊電影或其他合作~ 📧filmiwi@outlook.com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IWI's FILM MURMUR 的其他內容
兩套電影都有我很感興趣的哲學思辯主題,但一套過於娛樂化,一套虎頭蛇尾,有點可惜呢…… (下有劇透)
《粗獷派建築師》的片長看來非常驚悚,但上半場實測(笑)節奏明快且易入口,儘管戰後移民/異鄉人的故事在影史上皆有,還是讓我有耳目一新的感覺──不穩定的鏡頭、仰目的攝影角度、尖銳的配樂構成了不安的張力,彷如體驗主角生活於異鄉的戰戰兢兢;至於下半場……便要出動畫馬meme圖了(喂) (下有劇透)
兩套電影都有我很感興趣的哲學思辯主題,但一套過於娛樂化,一套虎頭蛇尾,有點可惜呢…… (下有劇透)
《粗獷派建築師》的片長看來非常驚悚,但上半場實測(笑)節奏明快且易入口,儘管戰後移民/異鄉人的故事在影史上皆有,還是讓我有耳目一新的感覺──不穩定的鏡頭、仰目的攝影角度、尖銳的配樂構成了不安的張力,彷如體驗主角生活於異鄉的戰戰兢兢;至於下半場……便要出動畫馬meme圖了(喂) (下有劇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