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的挫敗與希望:從《巔峰心態》看安全感、接納不完美與適性教育

育兒的挫敗與希望:從《巔峰心態》看安全感、接納不完美與適性教育

賴玟潔-avatar-img
發佈於讀書心得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前一陣子看到一個創作者表達他一直想創作一些關於育兒的內容(我在想有小孩的創作者或多或少都有點這樣的衝動? 對!這是我的投射XD)


但是他一直沒有開始,也不知道該怎麼開始,因為一直覺得很多育兒的觀點都有點無根據。大概就是一種 ─ 第一次當爸媽,不知道該如何做好,有幸生在我們這個年代有很多資訊,但還是不知道該如何應用,或者應用了還是覺得怎麼跟預想的都不同? ─ 的感覺。


而我也常在想,孩子的成長就這麼一次,在那個當下我們就要快點下決定,否則,孩子的時間就過了,根本沒有所謂的AB test,找出一條最佳的路徑。


基於這樣的條件下,教育可能就是一種充滿挫敗的嘗試;但另一面,又充滿希望。


這樣的想法,在我最近看了《巔峰心態:需求層次理論的全新演繹》中關於安全感的篇章,更強烈的感受到了那種挫敗中的希望感。


書本前後,從強調安全感的重要性、缺失安全感可能帶來的傷害或神經狀態,到其中一個章節提到

「弱勢的兒童與青年其實『擁有天賦異稟的認知能力』
得以在嚴峻且不可預測的環境中生存。」


說明了雖然有些孩子無可避面的在弱勢的環境下成長,辛苦,卻也為他們帶來了不同的天賦及更強的適應性。


無論如何,好像都在一念之間。


可以稱之為劣勢,同時卻也成為了優勢。

這個觀點,幫助我了解了


1. 為什麼心裡療育總是強調著接納不完美?

有沒有可能,我們所認為的不完美其實是一種完美?


2. 為什麼適性教育重要?

我認為適性教育的背後,蘊含著一種接納與尊重生命的多樣性。

每個孩子來自不同的基因、身長在不同的環境,基於人類的複雜性,又對事件有著不同的應對反應。

儘管我們都有著同樣的嚮往,在書中稱之為健康的全人發展,卻需要不同的歷程去抵達。唯有適性教育,讓這個實踐的方法保持彈性去應對與保持尊重,才有機會支持每一個個體活出對他人有義,也對自我感到滿足的生命。

avatar-img
職場媽的沙龍
4會員
11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首爾青瓦台參觀完整指南:預約教學、Q&A、參觀心得分享。帶你走訪南韓總統府,探索其歷史與建築之美,並提供 2025 年最新預約資訊與注意事項。
首爾青瓦台參觀完整指南:預約教學、Q&A、參觀心得分享。帶你走訪南韓總統府,探索其歷史與建築之美,並提供 2025 年最新預約資訊與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