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背印,又稱印後沾黏,是指剛印製完成的紙張,其表面尚未完全乾燥的油墨,在堆疊的過程中轉印到上方紙張背面的現象 。這種情況常見於水彩繪畫中,當顏料未乾時堆疊紙張,便會將顏料印到另一張紙的背面 。在印刷領域,這表示油墨層過厚,乾燥不及,導致後續堆疊的紙張背面沾染到前一張的油墨 。更嚴重的情況會導致紙張之間互相黏連,稱為「黏著」。
印刷背印的發生是多重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可以從油墨、紙張、印刷製程、環境以及設計等多個層面進行分析。
🔹 油墨相關因素
● 油墨施加過量 (墨量過重):多份資料均指出,施加過多的油墨是導致背印的主要原因之一 。當印刷品上的油墨層過厚時,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完全乾燥,在乾燥過程中,上層紙張的重量會將未乾的油墨壓印到下層紙張的背面。例如,當設計稿中CMYK四色數值總和超過建議值時,就會造成油墨過重 。部分印刷廠建議總墨量不應超過250% ,甚至有些更嚴格地限制在200%以內 。大面積的實色色塊也容易造成墨量過重 。
● 油墨乾燥速度過慢:如果油墨的乾燥速度不夠快,在堆疊或進行後續加工時,就容易發生背印 。油墨的乾燥速度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油墨本身的配方、紙張的特性、環境的濕度和溫度,以及油墨的施加量 。例如,在高速印刷時,如果油墨沒有足夠的時間乾燥,就可能發生背印 。
● 使用四色黑:在設計檔案時,若使用CMYK四種顏色疊加來產生黑色,會使得總墨量遠高於單純使用黑色墨水 (K100) 。過高的總墨量會延長油墨的乾燥時間,進而增加背印的風險 。特別是在印刷文字或細線時,更應避免使用四色黑 。
● 油墨配方與特性:油墨本身的滲透性以及印刷廠對油墨的控制是否得當,也會影響背印的發生 。使用合適且高品質的油墨是避免背印的基本方法 。油墨的配方需要與紙張的特性相匹配,以確保油墨能夠快速且均勻地乾燥 。
🔹 紙張相關因素
● 紙張厚度與重量:紙張的厚度被認為是造成背印的原因之一 。較厚的紙張可能影響堆疊時的空氣流通,或在堆疊時產生較大的壓力。此外,較重的紙張會更快地壓迫堆疊,減少紙張間的氣墊,增加油墨接觸的機會 。
● 表面塗佈與吸墨性:紙張表面塗佈是否均勻會影響油墨的乾燥 。吸墨性較差的紙張,會使得油墨停留在表面較長時間,難以快速乾燥,增加背印的風險 。不同種類的紙張(如塗佈紙、非塗佈紙)具有不同的吸墨特性,需要搭配相應的印刷方式才能有效避免背印 。
● 紙張的含水量:環境濕度會直接影響紙張的含水量,進而影響油墨的乾燥速度 。例如,在濕度較高的環境中,油墨乾燥速度會變慢 。而從低溫環境進入高溫印刷廠的紙張,可能因為溫差而影響油墨的乾燥 。
🔹印刷製程因素
● 印刷壓力過大:雖然適當的印刷壓力是油墨轉移的必要條件,但過大的印刷壓力可能會將未乾的油墨從一張紙擠壓到另一張紙的背面 。
● 印刷速度過快且乾燥不足:在追求生產效率的同時,如果印刷速度過快,而後續的乾燥措施不足,油墨便沒有足夠的時間乾燥,容易在堆疊時發生背印 。
● 印後紙張堆疊不當:剛印好的紙張如果堆疊過高或壓力過大,紙張自身的重量會壓迫未乾的油墨,導致轉印 。
● 乾燥輔助措施不足或失效:印刷廠通常會使用快乾油墨、乾燥劑或在印刷時噴灑防背印粉來加速油墨乾燥,減少背印 。如果這些措施使用不足或效果不佳,就容易發生背印 。防背印粉的作用是在堆疊的紙張之間形成微小的間隙,減少油墨的直接接觸並促進空氣流通,幫助乾燥 。
● 設備或製程污染:雖然主要討論的是油墨未乾造成的背印,但印刷設備若未清潔乾淨,或製程中不小心沾染到油墨,也可能在印品上留下污點,某種程度上也屬於不希望發生的印墨轉移 。
🔹環境因素
● 環境濕度過高:如前所述,高濕度的環境會減緩油墨中溶劑的揮發,延長乾燥時間,增加背印的風險 。
● 溫度變化過大:溫度的劇烈變化可能會影響紙張的物理特性和油墨的乾燥過程 。例如,從寒冷環境中取出的紙張,在溫暖的印刷廠中可能會凝結水分,影響油墨附著和乾燥。
🔹 設計相關因素
● 總墨量過高 (Total Ink Coverage, TIC/TAC):設計檔案中CMYK四色數值的總和,即總墨量,是影響背印的重要因素 。過高的總墨量表示紙張上累積了過多的油墨,難以快速乾燥,極易造成背印。業界通常建議總墨量控制在200%至250%之間 。
● 大面積實色:設計中若包含大面積的實色色塊,會需要大量的油墨,這些油墨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乾燥,增加了與上方紙張接觸並發生背印的可能性 。
● 靠近紙張邊緣的設計元素:設計中若有大面積的色塊或重墨區域靠近紙張邊緣,在裁切等後續加工過程中,更容易因為壓力或其他因素而發生背印 。
針對上述印刷背印的各種成因,印刷業界發展出多種有效的預防方法。
🔹 油墨管理策略
● 使用快乾型油墨 (包含UV油墨):採用乾燥速度較快的油墨,例如添加乾燥劑的油墨 ,或使用UV固化油墨,可以顯著縮短油墨的乾燥時間,降低背印風險 。UV油墨通過紫外線照射快速固化,特別適用於非塗佈紙或有紋路的紙張 。
● 優化油墨膜厚:在達到所需色彩濃度的前提下,應盡可能控制油墨的施加量,避免油墨膜過厚,以利於油墨快速乾燥 。這需要精確的印刷機調整和校準。
● 指定單色黑 (K100):在設計檔案時,對於文字、細線以及不需要極深黑色的區域,應盡量使用單一黑色墨水 (K100) 填色,避免使用四色疊印的黑色,以減少總墨量 。
● 使用適當的油墨助劑 (如乾燥劑):在傳統油墨中添加適量的乾燥劑可以加速油墨的乾燥速度 。但需注意用量,過量使用可能會導致其他印刷問題 。
🔹 紙張選擇與處理
● 選擇吸墨性適當的紙張:根據印刷的油墨種類和設計需求,選擇具有適當吸墨性的紙張 。例如,非塗佈紙的吸墨性較好,適合水性油墨;而塗佈紙則需要搭配特定的油墨和乾燥方式。
● 確保紙張妥善調濕:在印刷前,應確保紙張已在印刷廠的環境中放置一段時間,使其含水量與環境濕度達到平衡,避免因紙張溫度或濕度不當而影響油墨乾燥 。
● 考量紙張的重量與表面:對於容易發生背印的設計(如滿版實色),可以考慮使用表面較粗糙或具有特殊塗層的紙張,以利於油墨附著和乾燥 。
🔹 優化印刷製程
● 噴灑防背印粉:在印刷過程中,於每張印品之間噴灑適量的防背印粉,可以在堆疊的紙張之間形成微小的間隙,防止油墨直接接觸,並促進空氣流通,加速油墨乾燥 。需要根據紙張的厚度和油墨量選擇合適的粉末類型和粒徑,並控制噴灑量,避免過多粉末影響印刷品質 。
● 確保足夠的乾燥時間:在印刷後,應給予印品足夠的乾燥時間,確保油墨完全乾燥後再進行堆疊或後續加工 。可以通過延長等待時間、使用乾燥架或降低堆疊高度等方式實現。
● 採用適當的堆疊方式:避免將剛印好的紙張堆疊過高,以減少下層紙張對上層紙張的壓力 。對於墨量較大的印品,可以考慮使用隔板或分批堆疊 。
● 適當調整印刷壓力:將印刷壓力調整到最佳狀態,既能確保油墨的良好轉移,又不會過度擠壓油墨,延長乾燥時間 。
● 有效利用乾燥設備 (如紅外線乾燥器、熱風機):在印刷過程中,可以利用紅外線乾燥器或熱風機等設備輔助油墨乾燥,特別是在高速印刷或油墨量較大的情況下 。但需注意控制溫度,避免過熱損壞印品 。
● 維護設備清潔:定期清潔印刷機的滾筒、導紙輪等部件,避免油墨殘留或污染物影響印品品質 。
● 限制總墨量 (TIC/TAC):設計時應嚴格遵守印刷廠提供的總墨量建議值 (通常在200%-250%之間) 。可以使用印前檢查軟體檢測總墨量,並進行相應的調整,例如使用底色去除 (UCR) 或灰色成分替換 (GCR) 等技術。
● 避免大面積實色或採用網點化處理:對於必須使用大面積實色的設計,可以考慮使用較淺的色調,或者將實色區域進行網點化處理,以減少實際的油墨覆蓋率 。
● 考慮使用有色紙張:在設計允許的情況下,使用有色紙張可以減少背景色的印刷需求,從而減少油墨的使用量。
● 避免邊緣重墨設計:對於靠近紙張邊緣且墨量較重的設計,應特別注意,並考慮使用吸墨性更好的紙張或採取後續保護措施 。
🔹 印後處理
● 上光或覆膜:對於容易發生背印的印品,可以在表面進行上光 (如水性光油) 或覆膜處理 (如亮膜或霧膜) 。這層保護層可以有效隔離油墨,防止其轉印到其他紙張上。
🔹印刷背印之成因與預防方法關聯性分析
下表總結了印刷背印的主要成因及其對應的預防方法,並指出控制責任歸屬。
為有效減少印刷背印的發生,印刷業者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 油墨與紙張管理:建立完善的油墨與紙張選擇流程,根據不同的印刷需求和紙張特性,選擇最適合的油墨類型(例如,對於吸墨性較差的紙張,考慮使用快乾型或UV油墨)。同時,應維持多樣化的紙張庫存,並確保紙張在印刷前得到適當的調濕處理。
🔹 印刷機操作與維護:定期對印刷機進行校準和維護,確保印刷壓力穩定且在最佳範圍內。對於防背印粉的使用,應制定標準作業流程,包括粉末的選擇、噴灑量的控制和設備的定期清潔。此外,應根據印刷速度、油墨量和紙張特性等因素,合理安排印刷後的乾燥時間。
🔹 環境控制:投資並維護印刷廠的環境控制系統,確保印刷車間的溫度和濕度維持在油墨和紙張的最佳工作範圍內。定期監測環境數據,並根據需要進行調整。
🔹 印前檔案準備與溝通:加強與客戶和設計師的溝通,明確告知總墨量的限制,並提供設計建議,例如避免使用四色黑、減少大面積實色和邊緣重墨設計。在印前檢查階段,應仔細檢查檔案的總墨量,並與設計師協商必要的修改。
🔹 品質控制流程:建立嚴格的品質控制流程,在印刷的不同階段對印品進行檢查,及早發現並解決背印問題。例如,在剛印完時檢查紙張背面是否有油墨轉印,並在後續加工前確保油墨已完全乾燥。
印刷背印是一個常見但可有效控制的印刷問題。其發生涉及油墨、紙張、印刷製程、環境以及設計等多個因素的複雜交互作用。通過深入理解這些成因,並採取相應的預防措施,印刷業者可以顯著降低背印的發生率,提高印刷品質,減少浪費,並提升客戶滿意度。這需要印刷業者在材料選擇、設備操作、環境控制、印前準備和品質管理等各個環節都精益求精,並與設計師建立良好的溝通與協作關係,共同為創造高品質的印刷品而努力。隨著印刷技術和材料的不斷發展,未來也將出現更多更有效的解決方案,以應對印刷背印帶來的挑戰。
1.印刷中的【背印】是什么?1分钟了解背印问题并有效避免- 北美印刷, 檢索日期:3月 24, 2025, https://yinshua.us/20277
2.什麼是「背印」-捷可印, 檢索日期:3月 24, 2025, https://www.jcolor.com.tw/blog_post/5825580ea6adc68b63b809cb
3.Ink Setoff - PrintWiki, 檢索日期:3月 24, 2025, https://printwiki.org/Ink_Setoff
相關產品參考:
https://www.jcolor.com.tw/design/blog_list?category=Printing&pag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