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如何讓人們變得更為憂鬱、自戀與不道德,但同時變得更上進,更堅強有熱誠 ? 為什麼特定的數字會在我們的大腦中揮之不去,並讓我們在無意識中受到影響 ? 比如說,願意去為了一棟房屋、一輛車或一瓶酒支付特定的價格。為何有時人們說起數字彷彿他是有人格有性別似的 ? 比如說,奇數陽剛、偶數溫暖。
考古學家發現最早用骨頭來計數的棒子,大約是40,000年以前,這些棒子是人類開始數數兒的鐵證。1970年代在史瓦濟蘭山區發現,山壁有29條刻痕,她們可能用這些計數記錄他們的月經週期,這可能代表非洲女性是最早的數學家。另外,1937年捷克斯洛伐克發現,上面有著總計55條刻痕、每五個一組的「狼骨」,這大概是存在於30,000年前。從許多方面來看,「狼骨」或許可以被視為是人類的第一台超級電腦。人類既可以數東西,也可以寫下數字,由此我們進能掌握事情的全貌,也可以創造出順序。(頁025)
從數字的歷史起源來看,人類本身並沒有發明數字,數字原本就存在,對任何想要數數兒的人而言,大自然是一個寶庫。而人類最早開始算數的,可能包含手指與腳趾、動物與蛋的數量等等。(頁026)學者認為我們對數字的理解源自於我們對自己雙手的迷戀~一隻手有五根手指。在許多人類社會的演進中發現「一隻手等於5樣東西」,這是讓人類發展起對數字的觸媒。隨著數字的發現,人類突然有辦法交流「量」的資訊,相互貿易、計算獲利、從事會計、甚至引入稅務跟規費。(頁028)
數字、與對數字的理解之所以會產生令人難以置信的重要性,是因為人類開始從事貿易、組織社會、緊密生活,而計數的能力也因此作為一種前提,為貪婪、談判與身分地位提供了可能性。(頁029) 基於這樣的理由,歷史上的社會都有過各式各樣的數字系統,每種都發展出自己的一組節奏或者是基礎,例如 : 十進位系統也稱印度-阿拉伯數字系統,採取的是10的節奏。例如 : 二進位,則作為現在電腦通用的數字系統,其基礎節奏是2,這代表其中的一切都被書寫為0與1兩個數字的組合。還有,例如 : 古巴比倫的60的數字系統,這個基礎節奏的重要性來自於計算時間~每秒、每分、每小時,也來自於對圓之角度的計算。但60的數字系統一旦脫離了時間的語境,便會顯得與現實格格不入,畢竟那當中甚至沒有代表0的字符。而極度複雜羅馬數字是5與10的基礎節奏,根據的就是手指和腳趾的數目。
人類對數字的著迷和依賴,並結合科技讓數字無所不在是事實。人類對於數字與宿命的迷戀,則混合了數學、哲學、宗教、藝術占星數與神秘主義。從過去到現在,數字都擁有一股龐大的力量,可以左右人類的思想信念以及迷信。
人是不是一個獨立的數字?或者都是一個獨立的數字,這個關於生命靈數的美麗邏輯,我只能當作一種娛樂消遣看待。但是數字跟我們個人其實是息息相關的,比如說我們身體的身高體重年齡,甚至在代表存在法律社會的身分證字號。我們的認知能力、老化速度和直覺反應,其實也跟數字息息相關。
在網際網路、智慧型手機,還有各種聯網裝置的的現在,其實數字就是金錢。因為流量顯示著在社群媒體上的按讚數就像讓人類大腦湧出的多巴胺,這造就了社群媒體的成癮性。不少研究都已經指出,社群媒體利用數據量化人氣的問題,不管是好的人氣還是不好的人氣,總之流量就是人氣,讓人因此會陷入一種被稱斤論兩似的比較地獄。那些數字以及它們所代表的意義,在不知不覺中左右了人們的自我認同,特別是在媒體上的數字更會讓人上癮。於是人們逐漸的在按讚數、追蹤人數、心跳數與移動戶數、紅利點數與餐廳排名之間,變成了數字資本主義者。
其實,將數字作為一種流通貨幣也是有它的正面效應。我們往往因為相信數字更勝於相信自己,所以在偏見與不確定性帶出我們最壞的一面之際,數字也可以扮演我們的救星。比方說,我們知道Airbnb的屋主分成兩種,一種是跟我們族裔不同的,另一種則是跟我們一樣的「自己人」,其中前者是議價上的弱勢。作者們在挪威確認了這點,在三項總計共有1600名受試者的實驗中,測試了挪威人對房型一模一樣,但屋主不同的公寓有什麼不同的反應 ? 實驗結果發現,當非西方長相的少數民族作為房東,但民宿一模一樣的時候,受試者對民宿的看法會趨於負面,而他們選擇這間民宿的機率也會下降,多達25%。根據以上實驗,如果我們根據其他房客的評價,導入一到五顆星的數字呢?情況會好一點嗎?當然會,而且是好很多。一旦有了五星好評,所有的不確定性與偏見就會像露水遇到朝陽一樣消失無蹤。因為房東的主意問題而導致住房率下降25%的狀況也會消失。(頁184 )
如今的大數據時代,數字正在創造出一種新的資本主義,汨汨點滴影響著我們個人和整個社會,這樣的發展固然令人驚駭,但我們不妨從數字是如何影響我們的認知與詮釋,以及影響我們看待數字背後真相的方式,多加思考並深入挖掘這些由數字領銜的問題,如此就不會被數字牽著鼻子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