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員工不好帶?也許你只是還沒換對方法。」

訪店時,我照例詢問店長最近有什麼困難。
他停下來,嘆著口氣說:“現在的員工真是越來越難帶了:年長的學得慢,年輕的又總想偷懶,叫他們做什麼都不太理你,各做各的,有時候講好幾次也不聽。”
這不是第一次聽到這樣的心聲。
最近這幾年,相信很多管理者都有一種無力感:“我講的話,到底去哪裡了?”
我沒有立即回應,而是跟著他一起站在賣場角落,默默地看了他的團隊。
然後,我給了他這五點建議。
1. 分群管理:不是一套SOP走天下
現在的員工背景越來越多元,學習速度、責任感、生活壓力、甚至每個人所處的人生階段都不一樣。以前可以用一套方法管全店,效果相當不錯,但現在越來越差。年長的夥伴可能需要更多時間與重複提醒,年輕人則更需要挑戰與被信任的空間。
如果我們還用同一種方式要求每個人,那他們當然會「各做各的」。
管理的第一步,不是控管人,而是認識人。
2. 找出線頭:先穩住影響力人物
每一群人裡,總會有幾位是「關鍵人物」他們不見得是績效最好的,但大家會注意他在做什麼、聽他怎麼說。
這些人不一定願意承擔責任,但卻有自然的影響力。如果你忽略了他們,就算訂好了規則、排好了SOP,講得再清楚,只要團隊裡有人帶頭不配合,其他人也會跟著冷掉。
先讓這些人理解你、支持你,再推動事情相對會輕鬆很多。
不是每個人都要你親自影響,但你要影響對的人。
3. 放權與追蹤:信任不是放生,而是設計好流程
大部分的店長會說:「我很怕他們做錯,所以只好自己來。」但這種全包式的管理,會讓員工缺乏成長感,也無法建立起責任心。時間久了,只有你一個人累,你一累,他們就全散了。
放權,不是交出去就不管,而是要建立「發放任務 >要求回報>檢核驗收」的流程。
你放權的程度,取決於你設計流程的能力。
4. 給予尊重:不是你高高在上,而是你值得信任
在現場,我常看到有些主管用命令、嘲諷或冷處理的方式管人。也許當下可以讓對方閉嘴,但久了,團隊一定會崩壞。有能力的夥伴不願久留,沒能力的夥伴也不敢成長。
尊重不是溫情喊話,而是你能不能以人為本,願意「先聽,再帶」。
你是主管沒錯,但那不是用來壓人的,而是用來穩住這家店的核心角色。
5. 鎖定底線:不是討好,而是重建秩序
這位店長反問我:「那這樣我不是都要讓步?我講話還有用嗎?」
我說,你要讓出的是權威的「形式」,但不是「底線」。
這一套帶人的方式,不是沒有原則,而是要讓團隊清楚知道哪些事情有空間討論,哪些事情絕對不能碰。
剛開始,可能真的感覺「自己在讓」。但慢慢地你會發現這種結構,可以讓你「講一次就有用」,而不是一再提醒沒人理。
真正的權威,不是你能兇多大聲,而是你能讓一群人心甘情願地跟你走。
結語:從「發號施令」,轉向「連結與引導」
這篇文章不是在說你要變成一個討好型主管。而是告訴你,現在的管理現場,已經不是上對下就能搞定的時代了。
我們要學會的,是如何重新連結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讓那些「說了沒人聽」的時刻,慢慢轉變成「我說,你願意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