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蜜的負荷

甜蜜的負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繪本《背石頭的人》封面寫著「放下或繼續忍受負面情緒可以由我們自己選擇」

這幾年大家都聚焦在自我覺察,更懂得面對所有情緒時,如何自處?但引發這些情緒源頭的問題似乎沒有談到。當然,這絕對是個大哉問,家家有本難唸的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命課題,但此刻這本書,讓我明顯地感受到我必須要自己動手將一顆顆具體的石頭,從我身上取下,不止別奢望有人幫我取下,同時還要拒絕別人繼續加給我的石頭。 

照例從封面看起,每個人似乎視為理所當然地或背或拿著石頭前進行走著,故事講述在負石者城,城中有個傳統,就是每個人都會背著大大小小的石頭生活。「經過大人的教導,彼得從小就相信,每個人一輩子都應該背著石頭。」他奉為信念地認定人一出生就有這種義務。

raw-image

第二頁的圖像讓我震驚,不是一出生的寶寶開始被「背石頭」的概念教育著,可能從胎教起,大人就不自覺地在灌輸了,圖像中看見一對父母對著肚子裡的胎兒說話,手上拿著準備好的出生後見面禮,那是一袋裝有芳香撲鼻的彩色石頭。小孩長大後走在路上,也會不時收到別人給的石頭,在整個成長過程中,因為看見鎮上街坊鄰居,大家都是若無其事地扛著石頭走來走去,也就漸漸習以為常了,彼得很喜歡觀察路人跟他們的石頭。

直到遇見一位美麗的女孩,她在城中跑來跑去,背上沒有任何一顆石頭,女孩的出現,讓彼得開始思考為什麼我們需要背著石頭?爸爸告訴彼得爺爺奶奶的故事,但他們仍不清楚這種背石頭的風俗是怎麼開始的。彼得只知道大家都背著石頭走來走去,當然也有人動起腦筋,讓別人背著自己的石頭,自己只背著零碎的石子就好……

raw-image

什麼時候才會自覺石頭很重,才意識到自己背得很辛苦,所有社會期望及他人目光都像是書中的石頭,從小到大我們或兔或少都背負了自己給自己或是別人給自己的石頭,這些石頭增加的速度往往比放下來得快,也許是不希望辜負別人的期望吧,也許是放不下別人的眼光吧,更或許連自己都不自覺,而驕傲地認為就是要如此向前進,甚至是沾沾自喜地覺得自己撐起了一片天。當然也有生活環境不允許我們放下身上的責任,但久而久之可能成為了心理上的負擔了,石頭的存在似乎多少與自己的存在價值掛勾,只有我們自己意識到這些尖銳的石頭已帶來傷痛,這些石頭的重量已超出自己的能力,事實上,我們有權選擇不把石頭全都扛在自己身上的,偶爾放下一些石頭,即使要背負某些石頭,也是我們選擇後,愉快輕鬆地背著它負重前行,正所謂甜蜜的負荷,這一切都在我們有了自覺後才可能辦到的。

avatar-img
文亭硯的沙龍
86會員
200內容數
在繪本中尋找生命省思,決定50+後的人生悠遊於繪本中漫步呼吸,遇見更多美麗的人事物。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文亭硯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們似乎忘了曾有的童心,可以天馬行空地想像,可以單純投以崇拜羨慕而非嫉妒的眼光,可以恣意說著心中的想望,我在讀繪本時常常有著這樣單純美好的感受,簡單趣味的生活小事卻有著深深的感動,每頁圖像從顏色畫風又帶著讀者感受另一層的涵義,加以自己的生活經驗生命歷程,在輕鬆的閱讀之後,常常有當頭棒喝之感。
在追尋幸福的道路上,是不是可以放更多的心力向內追尋探求呢?每個人都想獲得幸福,但靠搶奪別人的快樂是沒辦法獲得真正的幸福,對我而言幸福的感受該是每個當下的平靜與舒適,如果有餘力,我想要伸出援手帶給身邊的人溫暖。
喜歡不完美的自己;喜歡會生氣哭泣的自己;喜歡熱情愛分享的自己……每種樣貌都是真實的我,而且相信大家都一樣的,至於別人如何就讓他如何吧,因為我是我自己。
我們似乎忘了曾有的童心,可以天馬行空地想像,可以單純投以崇拜羨慕而非嫉妒的眼光,可以恣意說著心中的想望,我在讀繪本時常常有著這樣單純美好的感受,簡單趣味的生活小事卻有著深深的感動,每頁圖像從顏色畫風又帶著讀者感受另一層的涵義,加以自己的生活經驗生命歷程,在輕鬆的閱讀之後,常常有當頭棒喝之感。
在追尋幸福的道路上,是不是可以放更多的心力向內追尋探求呢?每個人都想獲得幸福,但靠搶奪別人的快樂是沒辦法獲得真正的幸福,對我而言幸福的感受該是每個當下的平靜與舒適,如果有餘力,我想要伸出援手帶給身邊的人溫暖。
喜歡不完美的自己;喜歡會生氣哭泣的自己;喜歡熱情愛分享的自己……每種樣貌都是真實的我,而且相信大家都一樣的,至於別人如何就讓他如何吧,因為我是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