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的這個金融商品是已被大眾所接受,我認為核心的概念是透過一籃子股降低投資個股的風險,而特別是這一籃子的股票都還是符合一定條件的績優股。
我想很多的網紅、專家甚至很多的數據回測,相關的影片文章都有。 我昨天也是在思考,自己是再怎麼思考和做相關的決策與配置?
我認為高股息的ETF對我就像是金融股,要期待翻倍的暴漲,機會比較低,但好處是股票一張的價錢離地板價近,也能穩定的配息,基本上我也不太需要去處理這些庫存,每年穩定的領息即可。
市值型的ETF對我就像是台積電,配股配息是沒有像金融股的殖利率那樣甜,但漲上去的超額報酬機率會比較大,當然相對的波動也大,日後我需要用錢也要找一個好的賣點賣掉,當然賣掉後也不會再有股息進帳。
那到底我心中會怎麼配置呢?
我的配置是高股息(ETF0056搭00878),避免高股息有時候配得不好,要知道我是退休人士啊!這樣的配置可以確保我長期擁有一個基本盤和有資金去退休或是複利滾動,另外我也比較好知道我的目標!
例如 我可以很清楚的知道,一但我擁有XXX張的0056那我大概可以退休或半退休,這是市值型的ET較難去掌握的。
那就不買市值型嗎? 對,我直接買台積電,理由就是0050的台積電佔比相當大,台積電不好,0050也會不好,台積電不好,代表整個台灣電子股的環境也不好,既然是要進行“高風險投資” 要去搶一波翻倍暴漲的機會,那個股的選擇相對簡單暴力,更遑論台積電對整個台股的比重也很大,你都覺得台股長期向上的話,那台積電當然也不會缺席。
最後一個補充題: 我需不需要去投資美股ETF或是投資全球的ETF呢?好像雞蛋不要放在一個籃子啊,好像台灣會有地緣風險啊,好像全球長期也是往上漲的啊。
我個人,先說啦,我個人,沒有~ 我以前也透過first trade買過美國、歐洲、全球、外加東協的ETF,當時覺得很棒吧,你看美國我也押,歐洲、東協、全球也押,(就差南極洲沒有押!是不是很棒)
但後來我覺得,首先投資的核心是你要清楚知道自己投資的是什麼! 就像你不會投資一家賣什麼都不知道、營收、人流都不清楚的店,投資這台灣以外商品對我就是這種感覺!
舉例:
我不清楚歐洲目前的就業率、經濟狀況、是否有通膨,甚至連德國、法國現在是升降息、現在總理的經濟政策方向,還有太多太多的資訊都不清楚,你人就不在那,為什麼要去投資那裡呢? 你會去投資一家開歐洲的麵包店還是一家開在台灣的麵包店?
只有一種狀況我覺得可以,那就是資產配置!! 你的資產已達5000萬元以上,可以或許可以嘗試著這樣進行配置,我是說“或許“,我甚至覺得上億的資金再來搞這一塊吧!!
最後~~ 我是good day 祝大家有一個美好的一天! (今天就不網路找圖放圖囉~ 內容才是王道 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