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歐言語勉強系列:瑞典語假設語氣完整指南

北歐言語勉強系列:瑞典語假設語氣完整指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瑞典語中,當你想表達「假如……會怎樣」這種虛擬、不確定或後悔的情境,就會用到假設語氣(konditionalis)。這跟英文的 If I were youIf it had rained 類似,而且瑞典語有自己的一套用法。


我們可以把瑞典語的假設語氣大致分成三類:

可能發生的現在或未來(真實條件)

(Real Present/Future)

描述的是有可能真的發生的事情。

結構:Om + 現在式動詞 (presens),現在式 / 未來式動詞 (presens/futurum)

例句:

Om jag har tid, kommer jag till festen.
如果我有時間,我會來參加派對。
Om det inte regnar imorgon, ska vi gå och vandra.
如果明天不下雨,我們就去健行。

現在式表達一個有可能實現的條件,"inte" 如果出現在從屬句要加在主詞後面否定。


不太可能的現在假設(不真實條件)

(Unreal Present)

描述的是現在現實相反或是不成立的假設,像是「要是我現在有更多錢就好了」。

結構:Om + 過去式動詞 (preteritum),skulle/kunde/borde + 動詞原形

例句:

Om jag var rik, skulle jag resa jorden runt.
如果我很有錢,我會環遊世界。
Om vi inte bodde så långt bort, kunde vi träffas oftare.
如果我們沒有住那麼遠,我們可以更常見面。
Om vi ville vinna, borde vi träna mer.
如果我們想贏,我們應該多練習。

這裡雖然是在說現在的事情,但動詞卻用過去式,表示「事實上不是這樣」。


無法改變的過去假設(過去反事實)

(Unreal Past)

描述的是過去沒有發生的事情,常帶有遺憾或假想。

結構:Om + hade + supinum (過去分詞),skulle ha / kunde ha / borde ha + supinum


例句:

Om jag hade sparat mer pengar, skulle jag ha köpt en lägenhet.
如果我當時多存一點錢,我就能買房了。
Om hon hade sagt något, skulle vi ha hjälpt henne.
如果她那時有說什麼,我們就會幫助她。

這裡出現了 hade + supinum,標誌著事情已經發生過了,而且沒辦法改變。


延伸用法

有時瑞典人會把 om 省略,特別是在比較口語的情境。

例如:

Hade jag haft pengar, skulle jag ha köpt huset.
如果我那時有錢,我就會買下那棟房子。


記住這三種基本結構,就可以應付各種「假如……」的情境了,如果喜歡本篇文章,可以按一下愛心支持或是追蹤我來發掘探索更多跟北歐相關的資訊!

avatar-img
北緯五十度之間:🇩🇰🇳🇴🇸🇪🇯🇵
44會員
50內容數
北歐專欄集中與北歐相關的主題文章,不管是文化、旅遊還是語言,一起來更加認識這個神秘而且昂貴的地方。如果你是想要學習瑞典文、挪威文或是丹麥文,也會有相關的文章來一起學習瑞典語、挪威語和丹麥語哦! 而日本專欄則集中日本各處景點攻略或是心得分享,分類上則是以日本各地理區為準,希望可以幫助大家完成心目中夢想的日本旅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在學習瑞典語的句子結構時,關係子句(relativa bisatser)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它能幫助我們用更精簡、連貫的方式來補充說明句子中的名詞。這篇文章將介紹瑞典語常見的關係代名詞,並釐清它們與關係副詞的關係
學瑞典語的你,是不是也曾被語序搞得有點心煩?明明單字都會了,湊成句子卻總是不太對勁。別擔心,這不是你的錯,瑞典語的語序規則本來就跟中文和英文不太一樣,但只要抓住幾個重點,你會發現其實滿有邏輯的(應該吧。
學瑞典語的時候,看到 känna、känna sig、känns,第一反應是不是:「都跟感覺有關吧,應該可以通用吧?」嗯……千萬不要這樣想,這三個詞雖然長得像,意思卻有本質上的差別。用錯,不只是小失誤,聽起來甚至會讓人覺得怪怪的!這篇文章要讓你清楚搞懂這三個「感覺」到底誰負責什麼,怎麼用才不會出錯!
在學習瑞典語的句子結構時,關係子句(relativa bisatser)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它能幫助我們用更精簡、連貫的方式來補充說明句子中的名詞。這篇文章將介紹瑞典語常見的關係代名詞,並釐清它們與關係副詞的關係
學瑞典語的你,是不是也曾被語序搞得有點心煩?明明單字都會了,湊成句子卻總是不太對勁。別擔心,這不是你的錯,瑞典語的語序規則本來就跟中文和英文不太一樣,但只要抓住幾個重點,你會發現其實滿有邏輯的(應該吧。
學瑞典語的時候,看到 känna、känna sig、känns,第一反應是不是:「都跟感覺有關吧,應該可以通用吧?」嗯……千萬不要這樣想,這三個詞雖然長得像,意思卻有本質上的差別。用錯,不只是小失誤,聽起來甚至會讓人覺得怪怪的!這篇文章要讓你清楚搞懂這三個「感覺」到底誰負責什麼,怎麼用才不會出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