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台幣強升,觀看重大匯率變動與背景事件(1987–2025)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7 分鐘




2025年5月初新台幣出現歷史性單日暴漲:2025年5月2日盤中匯價升破31元,單日升值達3.07%(創匯市有紀錄以來最大漲幅),翌日匯率短暫觸及30字頭,顯示外資回流下波動加劇。5月5日再次升至29元,連續5個日交易日升值共8.2%。
新台幣匯率在短短幾天內從32升值到29,這樣的升值速度是從未有過的,最近一次新台幣高點是2022年的27,也不過三年前的事情。看了歷年匯率變化,想說就順便整理一下過往匯率波動的事件記錄。

raw-image

1986–1989 :新台幣急劇升值與美國貿易施壓

匯率變動:
1986年起新台幣對美元開始快速升值,匯率從1986年約 1美元兌40元 新台幣,一路升值至1989年約 1美元兌26元​。這段期間新台幣累計升值幅度超過30%,為歷史上幅度最大的幣值變動之一。

背景原因:
新台幣在80年代後期的大幅升值,主要是受到美國對亞洲貿易逆差問題的強力施壓所致。其中 1985年的「廣場協議」 後,美元對主要貨幣大幅走貶,日圓升值帶動亞洲其他出口國貨幣走強。美國為減少對臺貿易逆差,要求臺灣提高匯率、開放市場:包括對臺灣出口品設限與施壓匯率改革。
例如,美國政府1986年對台灣紡織品設下進口配額、1987年限制部分電子產品出口、1988年將台灣列為嚴重貿易逆差國並啟動「超級301條款」,多次威脅將台灣列為匯率操縱國​。同時要求台灣金融市場自由化、縮減出口補貼等措施,以迫使新台幣升值。這些外在壓力最終使臺灣當局放手讓新台幣升值。央行在此期間逐步鬆綁匯率管制,由過去固定匯率轉向較有彈性的管理浮動,1987年起匯率波動幅度明顯擴大,外資也開始大量湧入台股市場,推高對新台幣的需求。

影響與後續:
新台幣快速升值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臺灣民眾的對外購買力,但也削弱了出口競爭力,對以出口導向的產業造成衝擊。台股與房市在幣值飆升和資本自由化下出現巨幅上漲,形成泡沫。台灣股市加權指數從1986年的約1000點狂飆至1989年的近12000點,資產價格暴漲。
然而泡沫經濟難以持續,1989年後股市與房地產價格驟跌,經濟增長短暫放緩。為了應對升值衝擊,政府後續推出出口退稅等措施扶持廠商。總體而言,晚80年代的新台幣升值浪潮反映了臺灣經濟從外匯管制走向自由化的重要轉折,也是美臺貿易關係下政策協調的結果。

1997–1998 :亞洲金融風暴引發新台幣重貶

匯率變動:
1997年下半年起,受亞洲金融危機衝擊,新台幣由1美元兌約27–28元迅速貶值,到1998年第二季一度逼近 1美元兌34元 的關卡。以年幅計算,1998年新台幣年貶值約19%,創下自匯率自由化以來單年最大跌幅​。

背景原因:
1997年7月泰國爆發金融危機後,國際禿鷹陸續狙擊亞洲各國匯市。亞洲金融風暴蔓延之際,新台幣也遭受投機拋售壓力。臺灣中央銀行起初為捍衛匯率,於1997年8–10月動用約70億美元外匯存底干預市場,試圖穩住匯價​。
然而隨著鄰國貨幣相繼大幅貶值,台灣維持固定匯率的代價越來越高,終於在1997年10月下旬宣佈放棄維持匯率固定,讓新台幣轉為自由浮動。此決定使得新台幣匯率在單日即重貶 3.46%,創下史無前例的一天跌幅​。此時美元成為主要避險貨幣,資金從亞洲新興市場大舉撤出,新台幣持續走低。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最嚴重時期,新台幣相對危機前高點累計貶值近20%。

影響與後續:
相較於東南亞多國,臺灣在此次風暴中受波及程度相對輕(並未求援IMF且金融體系穩健)​,但重貶的匯率仍對經濟造成衝擊。出口廠商因匯率貶值在國際市場取得暫時價優,有助於出口競爭力,但進口成本上升也推高物價壓力。股市在匯率放手浮動後加速下挫,企業融資環境趨緊。
政府除讓匯率機制市場化,也同步祭出措施穩定股市、減少熱錢炒作。整體而言,台灣憑藉雄厚的外匯存底和相對穩固的金融體質,熬過了亞洲金融風暴,但新台幣匯率從此波動幅度加大,顯示市場對國際資金流動的敏感度提升。

2000–2002 :科技泡沫破裂與全球衰退下的新台幣走貶

匯率變動:
在2000年後的科技股泡沫破裂及美國經濟衰退影響下,新台幣出現貶值趨勢。匯率從2000年初約1美元兌31元,貶值至2001年底的 1美元兌34元以上,2002年初甚至接近 35元 的水準。新台幣匯價在2000–2002年間累計下跌約10%~15%。

背景原因:
2000年美國網際網路泡沫破滅,全球電子產業景氣驟冷。台灣作為電子產品主要生產出口國受到嚴重影響,外銷訂單和出口金額大幅下滑。接著2001年9月發生美國911恐怖攻擊事件,進一步打擊全球經濟信心,美國聯準會連續降息救市。儘管美國降息使美元利率走低,但國際資金在避險情緒下仍湧向美元資產,新興市場貨幣普遍承壓。
台灣當年面臨內外經濟雙重逆風:外有全球需求萎縮,內有政治局勢轉變(2000年總統大選後首次政黨輪替)帶來的不確定性。一系列因素導致2001年臺灣GDP增長率首次轉為負值(-1.26%),失業率飆破5%,經濟陷入衰退。在此背景下,資本外逃壓力升高,新台幣匯率持續走貶。

官方因應:
面對景氣下滑與匯率壓力,臺灣央行在2000–2002年間多次調降重貼現率,希望刺激內需並減緩資本外流。同時實施措施穩定金融市場,如鬆綁限制吸引海外資金回流、加強金融機構風險控管等。政府亦投入預算帶動公共建設與消費,希望托底經濟。
由於當時外資持有台股比重仍相對有限,新台幣匯率的波動更多反映貿易順差縮小與出口產業不景氣。到了2002年底,美國景氣開始復甦、全球電子業回暖,臺灣出口回升,新台幣貶值趨勢才告一段落,匯率在35元附近見頂後逐漸回升至30元上下的區間。

2008–2009 :全球金融海嘯期間的新台幣貶值

匯率變動:
2007年下半年至2008年初,台幣曾隨著新興市場熱潮升值至約1美元兌30元左右的相對高點。但隨即而來的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引發新台幣快速貶值:在2008年下半年至2009年第一季,匯率從約1美元兌30元貶至 1美元兌33~34元​。2008全年匯率平均值較前年走貶約4%,2009年進一步貶值約5%,累計波動幅度超過10%。

背景原因:
美國次貸風暴在2008年9月雷曼兄弟倒閉後演變為全球金融海嘯。國際金融體系流動性緊縮,美元出現搶購潮,導致美元對多數貨幣短期內大幅升值,新興市場國家的資金大量外流。臺灣作為開放型經濟體也難倖免:外資迅速從台股撤出,避險資金湧向美債等美元資產,新台幣匯率承受貶值壓力。
同時,全球需求崩跌使台灣出口在2008年第四季出現兩位數的驟減;傳統支柱產業如電子、半導體接單急凍。臺灣經濟因此在2008年第三季起陷入衰退,2009年GDP增長率跌至-1.57%,失業率攀升逼近6%。在內外交困下,新台幣貶值反映了經濟基本面的惡化和市場避險情緒。

官方因應:
金融海嘯期間,臺灣央行迅速採取寬鬆貨幣政策,自2008年9月至2009年初連續7次降息,將重貼現率由3.5%降至1.25%附近,以降低市場利率穩定經濟。同時監控外匯市場,避免匯率過度波動。財政方面,政府推出擴大內需方案,如發放消費券、加碼公共建設投資,試圖對沖出口下滑的衝擊。
到了2009年下半年,隨著國際市場信心回穩、美國量化寬鬆政策生效,全球資金環境改善,新台幣貶值趨勢止穩並回升。2010年臺灣GDP增長率反彈逾10%,帶動新台幣在2010–2011年間重拾升值走勢。

2010–2011 :危機後資金潮下的新台幣升值

匯率變動:
經歷金融海嘯的低谷後,新台幣在2010年前後開始新一輪升值。從2009年危機時的約1美元兌33~34元,回升到2011年時穩定在 1美元兌29~30元附近​。新台幣於2011年觸及約24年來高點(自1987年後未見的強勢),升值幅度相較2008年金融危機時增值約15%。

背景原因:
2009年之後,美國為振興經濟實施大規模量化寬鬆(QE),市場充斥美元流動性,美元利率維持在低檔,促使國際資金尋找收益較高的市場。亞洲新興經濟體在金融危機後復甦迅速,吸引熱錢流入,區域貨幣普遍升值。臺灣因基本面良好亦成為資金青睞對象,出口在2010年迅速反彈,當年GDP成長率達兩位數,帶來大量外匯收入;同時臺灣經常帳順差在全球貿易回暖下進一步擴大。國際熱錢與貿易順差雙重推動下,新台幣步入升值。
此外,鄰近的中國也在此期間升值人民幣,加上韓元等主要亞幣走強,亞洲貨幣聯動上揚。有市場分析指出,臺灣央行當時雖有進場調節,但整體仍容許新台幣隨市場力量升值,只在過快時稍作干預以維持「動態穩定」。結果新台幣匯率在2011年中一度升破1美元兌29元關卡,為1990年代以來少見的強勢水準。

政策與影響:
新台幣升值提高了人民的實質購買力,進口能源與原物料價格下滑,有助於壓抑通膨。但對出口廠商而言匯率壓力開始浮現,尤其是傳統產業和中小企業感受較深。政府在此期間維持外匯管理彈性,僅在短期資本大量湧入時透過調升外匯存款準備率等方式降溫。此外,監管單位加強對壽險業等大型機構海外投資避險部位的管理,以減少過多匯率投機。
總體來看,2010–2011年的升值反映了臺灣相對強勁的經濟復原力和全球資金環境寬鬆。在美國經濟復甦、聯準會暗示縮減QE後,這波資金行情於2012年趨於平穩,新台幣匯率漸轉入區間震盪走勢。

2014–2016 :美國升息預期、新興市場退潮與台幣走貶

匯率變動:
2012–2013年間新台幣曾維持偏強,但從2014年下半年開始,美元重拾強勢,新台幣再度面臨貶值壓力。2014年平均匯率約1美元兌30.3元,到了2015年底貶至 約32元,2016年初進一步探至 33元以上​。以2015年全年計,新台幣貶值達8.36%,是自1998年以來最大貶值幅度​。

背景原因:
美元走強主要來自於美國聯準會結束量化寬鬆(2014年)並預告升息。隨著美國經濟轉好,市場預期美國將在2015年底啟動近十年來首次升息,國際資金開始由新興市場回流美國,美元指數自2014年中起大幅攀升。對臺灣而言,外資在此期間陸續減碼台股,加上企業與壽險等機構增加美元部位,新台幣匯率轉趨走貶。
此外,2015年爆發中國股匯雙殺危機,人民幣在8月意外一次性貶值,引發區域金融市場震盪,亞洲貨幣競貶。同年全球貿易不振,臺灣出口自2015年第二季起連續衰退,全年GDP僅微增0.85%(創6年新低)。外貿疲弱進一步壓抑市場對新台幣的需求。內部方面,2016年初總統大選前後市場觀望氣氛濃厚,一度加劇資金外流的壓力。

官方因應:
面對經濟降溫和新臺幣貶值,央行在2015年下半年到2016年間連續降息4次,將重貼現率從1.875%降至1.375%,以刺激內需、減輕企業融資成本。同時,央行持續透過「臨市場操作」維持匯市秩序,雖容許新台幣隨美元走勢貶值,但避免出現短期過度波動。財政部門則推出加碼公共支出、加速前瞻基礎建設等政策試圖提振景氣。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新台幣在2015年大幅走貶,但當年通貨膨脹率仍相對溫和(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約在1%以內),顯示需求疲弱下貶值對物價影響有限。進入2016年,美國升息步調遠較預期緩慢,加上中國經濟回穩,全球資金又開始回流新興市場。2016年下半年後台幣止貶回穩,並隨著2017年全球景氣好轉再度步入升值行情。

2020–2021 年:疫情後美元寬鬆與新台幣強勢升值

匯率變動:
新冠疫情爆發初期(2020年3月)新台幣曾小幅走貶至約1美元兌30.5元,但隨後迅速反彈走強。2020年下半年開始新台幣加速升值,至2021年4月升破1美元兌28元關卡,最高達27元出頭​。以全年平均計,2020年新台幣升值約4%,2021年進一步升值約5%​,共計將近10%。

背景原因:
這段期間的新台幣強勢,與全球貨幣環境寬鬆和臺灣經濟表現有關。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重創全球經濟,美國聯準會3月緊急降息至接近零利率並重啟量化寬鬆,全球主要經濟體央行亦跟進寬鬆政策。美元在超低利率和市場風險偏好回升的情況下轉趨走弱,新興市場資金情況寬裕。臺灣因防疫得當,內部經濟受疫情衝擊相對輕微,反而受惠於在家工作潮引發的科技產品需求激增。
2020年下半年起臺灣資訊、半導體出口訂單暴增,出口金額屢創新高,單月貿易順差迅速擴大。大量外匯收入湧入推升新台幣需求,台灣經常帳順差在2020年達到史上新高水準,這成為新台幣升值最根本的支撐力道。此外,美中貿易緊張與疫情干擾下,部分台商資金回流國內投資,也增加了新台幣買盤。國際投資人也看好台灣防疫及產業韌性,外資在2020年底至2021年重返台股,大舉買超,帶來額外匯率升值壓力​。

官方因應:
由於新台幣升值過快可能損及出口競爭力,中央銀行雖未調整政策利率,但持續在外匯市場採取穩健操作,透過尾盤進出等方式減緩升值速度。這也導致臺灣在2020年因外匯存底急增而被美國財政部列入匯率操縱觀察名單。(2020年至今,每年兩次審核,台灣仍在觀察名單中)
然而,央行強調匯率主要由基本面決定,干預僅為減少劇烈波動。政府並運用出口退稅、產業輔導等措施協助受匯率影響的中小企業。儘管有官方調節,新台幣在2021年還是創下近25年新高,顯示台灣強勁的出口表現與全球低利環境聯合促成了這波升值。直到2022年美國通膨升溫、聯準會態度轉鷹,新台幣的升勢才告一段落。

2022 年:全球緊縮風暴下新台幣急貶

匯率變動:
2022年新台幣結束先前升勢並大幅走貶。年初匯率仍在 1美元兌27元台幣左右,但隨後一路貶值,在10月貶破1美元兌32元,創下2009年以來的新低。雖然年底略有回升,但截至2022年底新台幣年貶值幅度約8%(約貶值2.5元),為1997–98亞洲金融風暴以來最大年度跌幅​。

背景原因:
2022年主導台幣走勢的關鍵在於美國聯準會的激進升息循環。由於美國通貨膨脹率於2021年底開始飆升,聯準會在2022年3月展開快速升息,全年累計升息17碼(4.25個百分點),為1980年代以來最急劇的貨幣緊縮。美債利率大漲與美元指數飆升吸引全球資金回流美國,新興市場資金紛紛外流,亞幣普遍走軟。
臺灣方面,外資在2022年大舉賣超台股超過1兆元新台幣,資金淨流出壓低匯率。同時,下半年起全球景氣趨緩,對電子產品需求轉弱,台灣出口自2022年第三季起出現同比負增長,多年來首次陷入衰退,也削弱了基本面對新台幣的支撐。綜合內外因素,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在2022年呈現明顯的貶值趨勢。其中9月至10月貶值速度尤為迅猛,單月跌幅創金融海嘯以來紀錄。不過,相較韓元等鄰國貨幣,台幣跌勢仍相對緩和,這部分歸功於央行在市場的適度調控。

官方因應:
針對通膨和資本外流壓力,臺灣央行自2022年3月起同步啟動升息循環,全年升息4次共2.5碼(0.625個百分點),試圖減少與美國利差並抑制物價上漲。然而臺灣利率調升幅度遠低於美國,難以扭轉熱錢流向。央行因而更加積極地在外匯市場調節,於新台幣快速貶值時拋售部分外匯存底以平抑波動,使匯率變化較為有序。
財政部門亦關注物價穩定,對特定民生物資價格進行管控,減輕匯率貶值傳導的通膨壓力。到2022年第四季,美國通膨見頂趨緩、聯準會升息預期放慢,美元指數從高點回落,新台幣也隨之在32元附近止貶並略有升值。

2023–2025 年初:新台幣「溫和貶值期」

匯率變動:
進入2023年後,新台幣匯率相對穩定並呈現階段性回升態勢。由2022年高點的 1美元兌32元附近 回升至2023年第一季 約30.5元,之後在30~31區間震盪。2024年初因美元重拾升勢,新台幣一度回貶至32元上下。

背景原因:
2023年開始,隨著美國通膨回落,聯準會接近升息尾聲,美元相對2022年高點有所轉弱,國際資金重新青睞收益較高的亞洲市場。臺灣在經過前一年的資金流出後,外資於2023年重新轉為淨流入台股,帶動台幣需求回升。同時,儘管2023年上半年臺灣出口仍在谷底,但市場預期後續半導體景氣觸底回溫,加上國內景氣領先指標回穩,均有助提振匯率信心。2024年初因美國經濟韌性超預期、聯準會暫緩降息,美元一度走強,新台幣相應走貶至32元附近。

影響:
新台幣在2023–2025年間的走勢,反映出全球貨幣政策轉向和資金流動的敏感反應。臺灣央行對於2023年以後的新台幣波動,持續強調「動態穩定」原則,當台幣過快升值或貶值時適度進場調節,但不預設特定目標價位。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Marc Sie 的沙龍
0會員
5內容數
暫時沒想到,以後慢慢想
Marc Sie 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17
川普政治風格帶來的全球恐慌——他的不可預測性、不確定性,甚至朝令夕改,讓世界陷入前所未有的混亂。 網路上對此已有大量分析,涵蓋國際情勢、地緣政治與經濟趨勢等各面向,也呈現各種立場與預測。常常會被人提到的是:川普的不可預測性,將帶來極大動盪與不安。 然而,我認為川普是可以預測的。
Thumbnail
2025/04/17
川普政治風格帶來的全球恐慌——他的不可預測性、不確定性,甚至朝令夕改,讓世界陷入前所未有的混亂。 網路上對此已有大量分析,涵蓋國際情勢、地緣政治與經濟趨勢等各面向,也呈現各種立場與預測。常常會被人提到的是:川普的不可預測性,將帶來極大動盪與不安。 然而,我認為川普是可以預測的。
Thumbnail
2025/03/04
台積電宣布加碼美國設廠投資,等同於開出一張待兌現的支票交到川普手中。從政治角度來看,我並不認為這是台灣失去了矽盾,因為當川普手上拿了張支票,他必定會確保支票的兌現。 時間與承諾:這張支票不是即期支票 台積電的投資並非即刻兌現,而是一場至少 3 到 5 年的長期計劃。從三座晶圓廠到研發中心,這
Thumbnail
2025/03/04
台積電宣布加碼美國設廠投資,等同於開出一張待兌現的支票交到川普手中。從政治角度來看,我並不認為這是台灣失去了矽盾,因為當川普手上拿了張支票,他必定會確保支票的兌現。 時間與承諾:這張支票不是即期支票 台積電的投資並非即刻兌現,而是一場至少 3 到 5 年的長期計劃。從三座晶圓廠到研發中心,這
Thumbnail
2025/03/02
『新聞是誰在控制的?』這句話真的是最輕鬆的陰謀論。 馮翊綱稱:共軍是被控制的新聞,這句話是我覺得整個事件裡面最誇張的,這讓我馬上聯想到曾經在Netflix上看過的紀錄片,Behind The Curve,是一部關於地平說信徒,提出各種實驗與理論想要驗證地平說為真的紀錄片。
Thumbnail
2025/03/02
『新聞是誰在控制的?』這句話真的是最輕鬆的陰謀論。 馮翊綱稱:共軍是被控制的新聞,這句話是我覺得整個事件裡面最誇張的,這讓我馬上聯想到曾經在Netflix上看過的紀錄片,Behind The Curve,是一部關於地平說信徒,提出各種實驗與理論想要驗證地平說為真的紀錄片。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台股目前在23154點,本週要來看國泰金,目前59元,想說跌到一個程度再加倉, 會想到國泰金是因為桃園航空城新聞時不時的出現, 未來十年的事,如果台灣往上的方向走,是很可期的
Thumbnail
台股目前在23154點,本週要來看國泰金,目前59元,想說跌到一個程度再加倉, 會想到國泰金是因為桃園航空城新聞時不時的出現, 未來十年的事,如果台灣往上的方向走,是很可期的
Thumbnail
1.台指:21954(+0.3%),不知不覺要2萬2拉~新的失衡區出現。 2.櫃檯指數:259.36(+0.9%),繼續看你們表演囉。 3.台積電:874(+0%),我們積哥休息中。 上市昨日漲幅前三: 其他電子 航運 電機機械 今日上市漲幅前三: 觀光餐旅 其他
Thumbnail
1.台指:21954(+0.3%),不知不覺要2萬2拉~新的失衡區出現。 2.櫃檯指數:259.36(+0.9%),繼續看你們表演囉。 3.台積電:874(+0%),我們積哥休息中。 上市昨日漲幅前三: 其他電子 航運 電機機械 今日上市漲幅前三: 觀光餐旅 其他
Thumbnail
1.台指:21870(+1.4%),衝囉! 2.櫃檯指數:256.84(+1%),今天很猛喔!創新高。 3.台積電:874(+0.5%),碎步前進。 4.美國政府10年殖利率:4.467%,五月要結束拉,看來月線的IFVG有點支撐的力道! 匯率: 1.美元兌台幣:32.
Thumbnail
1.台指:21870(+1.4%),衝囉! 2.櫃檯指數:256.84(+1%),今天很猛喔!創新高。 3.台積電:874(+0.5%),碎步前進。 4.美國政府10年殖利率:4.467%,五月要結束拉,看來月線的IFVG有點支撐的力道! 匯率: 1.美元兌台幣:32.
Thumbnail
目前5/15的台指期夜盤來到21453,上漲210點, 是台指期自1998年上市以來的天價, 加權指數今年以來的漲幅是18.45%, 0050不含息的漲幅是23.54%, 元大正2的漲幅是40.98%, 元大正2已經站上200一段時間了, 今日5/16預計指數也是開高100點以上,
Thumbnail
目前5/15的台指期夜盤來到21453,上漲210點, 是台指期自1998年上市以來的天價, 加權指數今年以來的漲幅是18.45%, 0050不含息的漲幅是23.54%, 元大正2的漲幅是40.98%, 元大正2已經站上200一段時間了, 今日5/16預計指數也是開高100點以上,
Thumbnail
1.台指:20881(+0.3%),創新高囉! 2.櫃檯指數:247.65(+0.08%),是警訊還是跟上速度比較慢? 3.台積電:819(+0.9%),前高越過,剩下歷史前高。 4.美國政府10年殖利率:4.487%,月線殖利率目前和IFVG交戰中。 匯率: 1.美元
Thumbnail
1.台指:20881(+0.3%),創新高囉! 2.櫃檯指數:247.65(+0.08%),是警訊還是跟上速度比較慢? 3.台積電:819(+0.9%),前高越過,剩下歷史前高。 4.美國政府10年殖利率:4.487%,月線殖利率目前和IFVG交戰中。 匯率: 1.美元
Thumbnail
1.台指:20382(+0.4%),今天走勢有夠賊,開盤先給你掠奪前天的買方流動性,然後再掠奪昨天的賣方流動性。這樣到底要上還是要下呢?我們下禮拜揭曉。話說今天的高點有吃到4/15的失衡區喔! 2.櫃檯指數:249.99(-0.08%),突破了~又跌破了。 3.台積電:780,今天也把昨
Thumbnail
1.台指:20382(+0.4%),今天走勢有夠賊,開盤先給你掠奪前天的買方流動性,然後再掠奪昨天的賣方流動性。這樣到底要上還是要下呢?我們下禮拜揭曉。話說今天的高點有吃到4/15的失衡區喔! 2.櫃檯指數:249.99(-0.08%),突破了~又跌破了。 3.台積電:780,今天也把昨
Thumbnail
1.台指:20291(-0.6%),換換紀錄方式,之後用台指期代替加權,然後新增台積電。今天收在失衡區中點之下,會上去還是下去就看價格在失衡區怎麼表現了。 2.櫃檯指數:250.2(+0.6%),即將遇到破壞塊中點。 3.台積電:772,前低為目標? 上市昨日漲幅前三: 電子
Thumbnail
1.台指:20291(-0.6%),換換紀錄方式,之後用台指期代替加權,然後新增台積電。今天收在失衡區中點之下,會上去還是下去就看價格在失衡區怎麼表現了。 2.櫃檯指數:250.2(+0.6%),即將遇到破壞塊中點。 3.台積電:772,前低為目標? 上市昨日漲幅前三: 電子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