箴21:【善恶互论垂为箴言(十二)】
一、善恶对比之教训(1-31)
当正直地行在神面前:显示所有的人都将站在神的审判台之前。【箴二十一1】「王的心在耶和华手中,好像陇沟的水随意流转。」
「陇沟」并不是固定流向的天然河道,而是根据农夫的需要进行调整的灌溉水沟。「陇沟的水」随着农夫的意思「流转」,目的是为了滋润田地。为了使凡事互相效力产生益处,神常常需要扭转国王的心,使他们走上本来不会走的道路。居鲁士就是这样受到感动,下令重建圣殿的(代下36:22,23;赛44:28;但10:13)。对于人心灵的这种指导,并没有干预人自由地选择是不是要走上得救的道路。在审判的时候,每一个人都将看见,神曾千方百计启发人下决心顺服圣灵再造的大能;他的沉沦是因为他自己拒绝顺服和允许这种能力在他心中运行(赛45:22-24;约1:9;多2:11)
【箴二十一2】「人所行的,在自己眼中都看为正,惟有耶和华衡量人心。」
人在伊甸园的堕落,就是想「如神能知道善恶」(创三5),结果却是每个人都把自己当作神,以自己为判断善恶的标准。因此,「人所行的,在自己眼中都看为正」(2节),所有的罪恶都始于清白,每一片雪花在雪崩时都觉得自己是无辜的。但人的悲剧在于这人「看为正」的事,那人可能看为不正;这个世代「看为正」的事,那个世代可能看为不正。而人又从来都不缺乏辩解的理由,也从来都不缺乏反驳的能力,所以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无休无止的纷争和罪恶史(十六2、25)——有多少人以公义之名践踏公义,就有多少人奉自由之名限制自由;有多少人借平等之名谋取特权,就有多少人举博爱之名宣扬堕落。真智慧是相信神是全知的,「惟有耶和华衡量人心」(2节),只有神才是判断善恶的唯一绝对标准;我们需要的是求神衡量自己,而不是用自己去衡量别人。
【箴二十一3】「行仁义公平比献祭更蒙耶和华悦纳。」
神是全知的,「惟有耶和华衡量人心」(2节),而「仁义公平」是祂衡量人心的标准。「行仁义公平比献祭更蒙耶和华悦纳」(3节),神对人的要求就是「秉公行义」(创十八19;撒下八15;诗七十二1;九十九4)。「仁义」原文就是「公义」;「公平」原文是「正义」,也就是今天流行的「社会正义」。但「公平」是以神为标准,而「社会正义」是以人为标准。真智慧是认定「仁义公平」是神的性情(诗三十三5;三十六6;伯三十七23),外表的形式和「社会正义」都可以装假,内心的「仁义公平」却只能从神而来。
【箴二十一4】「恶人发达眼高心傲,这乃是罪(“发达”原文作“灯”)。」
「恶人发达,眼高心傲,这乃是罪」,骄傲是人肉体生命的本相,实质是高举人、代替神,自以为「如神能知道善恶」(创三5)。尤其是行了一点「仁义公平」、有了一点成就的人,更容易有意无意地高举「眼高心傲」的灯,用自己定义的善恶标准来代替神的「仁义公平」。因此,真智慧是否定人从肉体里行出来的一切事,无论善恶成败,神一概看不上。
【箴二十一5】「殷勤筹划的,足致丰裕;行事急躁的,都必缺乏。」
真智慧是认定「殷勤筹划的,足致丰裕;行事急躁的,都必缺乏」,收获大付出的就多,这才是神所要求的「仁义」,也是神必要成就的「公平」——财富的增长是如此,学问的增加也是如此,属灵的成长更是如此。而所谓的「社会正义」却是不问平等付出,只想平等收获,无论「殷勤筹划的」、还是「行事急躁的」,都要求获得同样的成果,结果只能是向下看齐——大家一样平庸、大家一样懒惰。这样的「正义」和「平均」无视整个社会所要付出的代价,实际上是对「公平」的嘲讽。末世的信徒生活在网络的时代,这个世代比以前更加浮躁,一夕成名、一夜暴富的诱惑比以前更大,让人以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规律已经过时了,越来越「行事急躁」地想去收割别人,结果却像一茬又一茬地成为被人收割的「韭菜」。因为圣灵早已宣告:「行事急躁的,都必缺乏」。
【箴二十一6】「用诡诈之舌求财的,就是自己取死,所得之财,乃是吹来吹去的浮云。」
人一旦「行事急躁」,就会倾向「用诡诈之舌求财」,而不是「殷勤筹划」、踏踏实实付上代价。而真智慧是不必试水、就知深浅,认定财富来得快、去得也快,来路不正的钱财是祸不是福,实际上「就是自己取死;所得之财乃是吹来吹去的浮云」(6节)。
【箴二十一7】「恶人的强暴,必将自己扫除,因他们不肯按公平行事。」
凡是以「强暴」和「诡诈」掠夺别人的人,最终自己也会遭到更加「强暴」和「诡诈」的人掠夺,神会让「他掘了坑,又挖深了,竟掉在自己所挖的阱里」(诗七15)。因此,真智慧是提醒自己「不要自欺,神是轻慢不得的」(加六7),无论是过去的奴隶制,还是今天的任何主义,只要偏离了神的「仁义公平」、「不肯按公平行事」,最终都要付出代价。
【箴二十一8】「负罪之人的路,甚是弯曲,至于清洁的人,他所行的乃是正直。」
「负罪之人」想欺骗大众、掩盖其偏离「仁义公平」的事实,所以道路必须「甚是弯曲」,才能「用诡诈之舌」把自己描绘得合理合法、值得同情。而「至于清洁的人,他所行的乃是正直」,因为真理一点也不复杂,就是「殷勤筹划的,足致丰裕」。真智慧是清醒地认识到,虚拟往往比真实渲染得更逼真,谬误常常比真理看起来更高深,正如一个人的内心越贫乏、装扮就越华丽,内心越丰富、外表就越简单
【箴二十一9】「宁可住在房顶的角上,不在宽阔的房屋与争吵的妇人同住。」
夫妻之所以会「争吵」,是因为每个人都「眼高心傲」(4节),自以为「如神能知道善恶」(创三5),所以都坚持自己是对的。女人通常比男人更加伶俐、也更固执,所以丈夫很难吵得过妻子,即使在妇女地位低下的古代,竟然也要在恶劣的天气躲到「房顶的角上」。圣地的房屋是平顶的。这句箴言说,独自住在这些屋顶狭窄的角落,受着日晒雨淋,也不愿意在宽阔的房屋,与唠叨、爱争吵的妇人同住。室外的暴风雨比室内的更容易忍受。
【箴二十一10】「恶人的心,乐人受祸,他眼并不怜恤邻舍。」
对于一个怀有恶意的人来说,最重要的事就是实施自己邪恶的阴谋。罪恶会使人自私冷酷地对待邻居和家人(赛26:10)。现代社会学给罪行所找的借口,完全无法解决问题。
【箴二十一11】「亵慢的人受刑罚,愚蒙的人就得智慧。智能人受训诲,便得知识。」
即使亵慢的人不能从刑罚中学得教训,愚蒙的人看见了,也得着警戒。智慧人不需要受惩罚,简单的训诲就可使他得知识。
【箴二十一12】「义人思想恶人的家,知道恶人倾倒,必至灭亡。」
每个环境都不会缺少恶人,但每个恶人都有「各适其用」的目的。真智慧是不抱怨神为什么让自己遇到恶人,而是知道恶人是神放在自己环境中的一面镜子,好让「义人思想恶人的家,知道恶人倾倒,必至灭亡」(12节),因而「就得智慧」,学会作出明智的选择。
【箴二十一13】「塞耳不听穷人哀求的,他将来呼吁也不蒙应允。」
按照旧约律法,弟兄中若有穷人,总要慷慨解囊,照他所缺乏的,补充其不足(申十五7-8)。如果塞住怜悯的心肠,充耳不闻穷人哀求的,他将来呼求也不蒙垂听。
【箴二十一14】「暗中送的礼物,挽回怒气;怀中搋的贿赂,止息暴怒。」
圣经观察到,得罪人的人若把礼物塞进怀怒的人手中,这人的怒气自会消失。同样地,贿赂也能平息人的暴怒。但这是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却不是从神来的。
【箴二十一15】「秉公行义使义人喜乐,使作孽的人败坏。」
追随义的人必喜悦真理(林前13:6),即使他为公义受到苦难,也必甘心承受(林后12:10)。相反,对偏行不义的人而言,公义是可怕的危险。因为深染罪恶的人,若想行出公义就必须放弃至今为止的一切努力。所以恶人很容易继续奔向罪恶。
【箴二十一16】「迷离通达道路的,必住在阴魂的会中。」
在箴言里,你会碰见各式各样的人。这个迷离通达道路的人,就象罪海里的流浪者。你最后见他的时候,他必是住在阴魂的会中。离弃通达的道路,不肯敬畏神,就一定会使自己永远留在死人中间(玛4:1;启20:9)。
【箴二十一17】「爱宴乐的,必致穷乏;好酒,爱膏油的,必不富足。」
在本节中宴乐和酒以及膏油并列。大吃大喝是导致贫穷的挥霍。宴乐和奢华的生活(酒和膏油)不能给人满足,只能使人变得穷乏。这种生活耗尽人的资财,并且使他灵里贫乏。
【箴二十一18】「恶人作了义人的赎价,奸诈人代替正直人。」
在以赛亚书四十三章3节,神说祂使埃及作祂子民以色列人的赎价。古列释放了犹太人,耶和华给他的报酬是容许他占领埃及和邻近国家。本节的意思是恶人受惩罚,义人得释放。
【箴二十一19】「宁可住在旷野,不与争吵使气的妇人同住。」
作者宁愿忍受旷野的困苦、疏离和孤单,也不愿与争吵使气的妇人同住。本节暗示那位「争吵的妇人」就是家中的「恶人」。活在肉体里的人,在神的眼中都是恶人。当人的肉体碰撞肉体的时候,连最亲密的「二人成为一体」(创二24)关系也难以为继。但神为什么还说「那人独居不好,我要为他造一个配偶帮助他」。因为「耶和华所造的,各适其用」,既然神允许家中有「争吵的妇人」、家外有「恶人」,我们就应当把他们当作自己的镜子(10~12节)。配偶是神给我们的镜子,用来显明我们肉体的污秽。婚姻中的真智慧,就是看到镜子里的脸不干净时,不要只顾擦镜子,而要照着镜子洗净自己。
【箴二十一20】「智慧人家中积蓄宝物膏油,愚昧人随得来随吞下。」
本节是智慧人的家与愚昧人的家之对照。智慧人的家中有各样美物的丰富供应,愚昧人的家有罪恶、浪费和奢侈,把他的所有挥霍耗尽,导致穷乏。
【箴二十一21】「追求公义仁慈的,就寻得生命、公义和尊荣。」
这里所指出的,不只是寻求神的公义和仁慈的人,而是以公义仁慈待人的人。有节制的智慧人知道为长远打算,所以「追求公义仁慈」,结果「就寻得生命、公义,和尊荣」。节制是圣灵所结的果子(加五23),真智能的首要任务就是拒绝肉体、控制天性的冲动;任何能释放人的天性、却不能让人节制的事物,最终都是祸害。
【箴二十一22】「智慧人爬上勇士的城墙,倾覆他所倚靠的坚垒。」
有智慧的基督徒倾覆..坚垒,不是靠火炮和炸弹,而是靠着信心、祷告和神的话(林后一○4)。在属灵的争战里,武装力量所做不到的,智慧却可以做到。在古代社会,国家之间战事的胜败,往往取决于优秀的谋士。即使有出色的勇将与经过训练的士兵,如果统管他们的军师没有智慧,他们也不过是乌合之众。圣徒的谋士是耶稣基督,因此我们可以刚强壮胆地参战(赛9:6;弗3:12)。
【箴二十一23】「谨守口与舌的,就保守自己免受灾难。」
因为「攻克己身」的关键是控制口舌,「若有人在话语上没有过失,他就是完全人,也能勒住自己的全身」(雅三2)。真智慧是控制自己,得着真自由。“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智慧人保守他们的嘴唇,无话可说的时候,就保持缄默,若要说话就必言之有物,并且有益处。保守嘴唇的人,乃是保护自己免受愚昧话语所带来的无妄之灾
【箴二十一24-25】24「心骄气傲的人,名叫亵慢,他行事狂妄,都出于骄傲。」25「懒惰人的心愿将他杀害,因为他手不肯作工。」
骄傲人和懒惰人,都是活在肉体中的人。世上的难处常常来自那些想要改变一切的骄傲人,或者什么也不想改变的懒惰人。因为肉体会玷污一切工作,所以无论做工不做工,都不合神心意。真智慧是云柱不动、人就不动;云柱一动、人马上跟上(民十35~36)。惟有「本于祂,倚靠祂,归于祂」(罗十一36)的工作,才能将荣耀归给神。
【箴二十一26】「有终日贪得无厌的。义人施舍而不吝惜。」
本节责备那些富有的人,竟比贫乏的人更加吝啬。贪婪的人不管多么富有,也会暴露出无止境的不满与空虚,全力以赴地去满足自己的欲望,而不肯去照顾困苦之人。相反,义人常常喜乐,即使是微不足道的东西也想为他人使用(腓4:11)。圣徒会从神那里寻找真正的饱足(林后3:5),因为神施行无限的恩典,而那就是圣徒的喜乐和满足。
【箴二十一27】「恶人的祭物是可憎的,何况他存恶意来献呢?」
「恶人的祭物是可憎的」,因为他「终日贪得无厌」(26节),表面敬虔、心里却没有神;献祭的动机只是为了贿赂神、谋求更多的好处。神不悦纳不悔改的罪人的捐献,祂更恨恶一些礼物,为了收买祂,或引使祂去宽恕、核准和祝福邪恶的计谋而献上的。
【箴二十一28】「作假见证的必灭亡,惟有听真情而言的,其言长存。」
「听真情而言」:把所听见的照实说出来。「其言长存」:他可以活下去可把真话说出来,不像作假见证的人迅速灭亡。真智慧是永远说真话,所以不必刻意记住以前说过什么,也不会发明新的谎言去掩盖旧的谎言;而说谎者不管如何心思缜密,总会百密一疏,迟早都会被戳穿。 虚假的见证会灭亡,但留心听的人会作出准确的报告,而他的见证也会长存。
【箴二十一29】「恶人脸无羞耻,正直人行事坚定。」
「恶人脸无羞耻」,是放弃廉洁、坚固自己的脸皮;而「正直人行事坚定」,是拒绝肉体、坚固该走的正道。恶人的厚颜无耻,显出他故意行恶。他是厚脸皮的。正直人有受教的心, 是稳健的,且行事坚定。人生是一系列选择的过程,选择就是决定放弃还是坚持。人生最遗憾的,莫过于放弃了不该放弃的,坚持了不该坚持的。而真智慧是知道该放弃什么,也懂得该坚持什么。最明哲的选择是放弃自己,而不是坚持自我;是胜过自己,而不是征服世界。
【箴二十一30】「没有人能以智慧、聪明、谋略敌挡耶和华。」
人没有能力在智慧、聪明或谋略上胜过神。任何敌挡耶和华的阴谋,都是徒劳的。“耶和华..所定的旨意成立了”(耶五一29)。受造者的聪明和智慧是无法与神相比的,也不能胜过神的谋略(徒4:25-30)。神若与你为敌,所有智慧、聪明、策略都与你无益。
【箴二十一31】「马是为打仗之日预备的;得胜乃在乎耶和华。」
当时,马只用于战争,是非常重要的军需品,因为马的数量可决定军事力量。但对以色列人来说,战争的胜败却在于耶和华(诗20:7),曾欲借着限制马的使用,而更加依靠耶和华(申17:6)。圣徒是在与魔鬼争战,倘若仅仅依靠自己的才能必会败落。只有将自己献作义的器皿,才能战胜魔鬼(罗6:13)。马拉的战车是当时最强大的武器(士一19),是古代人类战争智慧的巅峰之作,但神却从来都不喜悦祂的百姓倚靠马匹(申十七16;书十一6;撒下八4;赛三十一1;何一7;亚九10;诗二十7)。今天的属灵争战也是如此,无论人的核能、航天或人工智能技术怎样进步,最终都是「胜利属于耶和华」。智慧、聪明、谋略」来敌挡神,但他们都已经灰飞烟灭。「敌挡耶和华」,乃是人类最大的无知和狂妄,但历史上却总是不乏这样的愚昧人,造成了一个又一个的悲剧。若是神不存在,人就可以为所欲为;若是神不干预,人间早已成为地狱。

图1: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灌溉系统,农夫用「陇沟」把河流中的水引到田间。

图2:以色列北部迦密山沿海平原的罗马时代引水渠。

图3:主前1300-600年典型的以色列房子。1、入口;2、庭院(A. 火坑;B. 水箱);3、居住区;4、储藏室、工作间、厨房;5、屋顶(C. 用来刷屋顶的滚筒。雨季之后,屋顶需要重新用灰泥刷一遍。在温暖的天气可以用作额外的吃饭、工作、睡觉的场所);6、畜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