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巷,又是不老的老歌一曲!還是首饒富韻味的不老老歌。
1987年由大導演吳念真填詞,陳悠揚作曲,為蕭麗紅小說《桂花巷》同名電影所製作的電影主題曲,優美卻也幽怨。
是電影主題曲,也是優美的七字格律台語
通俗台語歌到處有,但運用嚴謹的七字格律寫出來的台語歌,若沒有一定的文字底蘊是寫不出來的,吳念真以追尋古詩之美的心意,撰寫歌詞,加上陳定揚優美的弦徑,因而造就了《桂花巷》一曲歷經多年,依然不朽。
圖片來源:Gemini繪製
傳統女性身上那層淡淡的哀傷
傳統女性四個字,給人的印象多是刻苦、委屈、勤儉、耐勞。歌詞第一句便破題地唱出女性的心情:「想我一生的運命,就像風箏打斷線...」,而潘越雲的詮譯卻像是位歷經風霜的女性,坐在樹下正雲淡風輕般地娓娓道來她的一生,看透一切卻然帶點哀傷。
如此經典曲目,也於同年榮獲『最佳電影插曲獎』,電影女主角陸小芬獲得『最佳女主角獎』。1987年對影音重點仍放在卡通上的我,當然不認識這些優秀的作品。一直到大學經由同學推薦,我才進入蕭麗紅的文學世界。在讀了蕭麗紅的《千江有水千江月》之後,驚嘆本土文學之美,欲罷不能之下,回頭讀作者的第一本長篇小說-《桂花巷》後,才知道有桂花巷除了是本小說,也被翻拍成電影並有著自己的主題曲。
時隔多年深夜聽來,『桂花巷』依然能輕易地觸動我的心弦。
女性的傳統與現代個性
對於過往社會給女性貼上”傳統”這個標籤,或許是種正面肯定,畢竟物資貧乏的年代,為了生活人必需對現實妥協。但放在現代的環境裡,這樣的框架顯得守舊且過時,偶爾我也會想著,現代人選擇不婚不育,是否也是另一種拒絕方式!拒絕強加於女性身上框架的無聲抗議。
以堅毅個性支持家人走過大半輩子的女性長輩,我深感佩服也心懷感激。然而更希望的是,女性長輩們能開始放下傳統觀念,別執著於吃苦煩憂,為自己好好過日子。
註:本文以2023年發表於馬特市文章進行編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