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為是川上春樹筆下渡邊徹和直子的情節,原來只是解決生理需要的庸俗約炮故事。
可以先看我上一篇文章《像我這樣的一個殘疾女子》
過去一個星期發生的經歷,足夠我寫兩三篇精彩有力的文章。筆者一向都會把經歷過和所想到的事毫無保留真誠地表達,但今次執筆難度非常大,因為我不想把牽涉到他人的事情表露無遺,可能會對他人有影響。我的描述只是我單方面的看法,充滿個人見解和偏見,並不一定是事情的真相。用這樣的角度描寫,再和各位讀者的價值觀碰撞,對他和對我也不公平,分分鐘變為公審的對象就更加不好說了。所以我只能避重就輕描述一點我自己的想法。上年有套論述網絡詐騙的愛情喜劇,由吳君如主演《我談的那場戀愛》,故事講到飾演醫生的吳君如在交友Apps認識了一位法國工程師發展戀愛關係,但兩人從來都未真實見過面,這個法國工程師其實是網上詐騙集團的一個角色,目標是利用渴望愛情寂寞女士的芳心,取得她們的信任後,就創造一些虛假的金錢需要,從而迫使她們自願奉獻金錢。劇情最後要上警署解決,落口供時,她說了一句精警金句:「愛情嘅嘢,你信就係真。」但這段愛情最精彩的是,兩人從來沒有見過面。法國工程師從來都是一個假身份,根本不可能和她見面,但女方一直樂在其中,還說:「其實一開始是我欺騙他(她是用年輕護士相片,不是她本人的相片)。」擁有上帝視角的觀眾們看到,都不禁都覺得會不會太過盲目? 但其實她說的很有道理,從來都是你相信就是真的。荒謬怪誕的劇情其實靈感源於日常生活。
和電影不同的是,我有見過這位先生。是在一向被我一向唾棄的交友Apps認識的,我覺得交友Apps的設計概念很像一個超級市場,每個用戶都是一件貨物等待俾人挑選,人們只是根據一點文字描述,憑着對方的相片就決定是可以還是不能發展,根本完全就是以貌取人的膚淺制度。但若果要覺得是可以進一步發展的話,終有一天也一定要見到真人,「醜婦終須見家翁」(我無意物化女性,但我想表達這個意思)的道理。你所用的交友Apps制度是需要附上相片的話(據我所知有些Apps是純文字聊天、或者是語音聊天,不用看到相片),那麼就會減少,因為對方的外表不佳,而令自己沒有戀愛意欲的可能性,減少碰壁的機會,所以我覺得要附上相片的交友Apps可以更有效率地選擇適合的人去發展。雖然我很不喜歡只用相片就決定一個人的價值這一點,但不可否認,這個設計很有效率地配對人們。因為實際上對於我來說,在現實生活中很難有很多機會認識到和自己完全不同生活圈子的人。而交友Apps就可以做到這個功能。那麼用戶就不用勉強地在學校、公司等場所這個狹窄的範圍內選擇到適合的對象。
一直以來我對求偶方面都沒有特別大的需要,如果有認識的朋友告訴我是在交友Apps認識到另一半,我都會覺得神奇,而且有一點匪夷所思。認識對方的動機只是透過一張照片,這樣微小的推動力,竟然可以發展成一段關係。我無意貶低這段關係,只是這麼小的舉動,原來可以引起這樣大的結果。

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性慾和食慾一樣處於最底層,但生活在一個開明和鼓勵自由戀愛的社會中,要滿足性慾需要有一個對象,最理想的狀態是牽涉到尊重和愛情才會進行的性行為。但人們對尋找另一半的要求變得難以觸及,更多人會把自尊和自我實現等條件列為最優先的關注方向,追求自我理想實現以後,對於另一半的要求也會相對提高。所以性慾雖然是最底層的生理需要,但要滿足這個需求的條件,實在難以觸及。滿足「性」這個條件,隨時也牽涉到合乎自我實現的最頂層需要才可以滿足。這就是我一直也不主動尋找對象的原因之一。因為要尋找一個可以尊重和理解我,對我有興趣而我也對他有興趣的對象實在是困難。倒不如把注意力專注在自己想做的事上。
這就是我最近幾年要坐輪椅之後,就把注意力放到學習投資、寫作和閱讀方面。因為這些是我想去研究的項目。除了自身的缺陷,可能成為一個弱點之外,我認為要把我的認知和價值觀向其他人講解,然後別人也尊重這一點上,可能會花費很多時間,要陌生人理解、尊重和同理自己,從來不是容易的事。如果遇到志同道合的人就應該要好好把握。因為對我來說,這個機遇是相當渺小。加上我也沒有空花那麼多心思去尋找這樣的人。
其實我也有點自我嫌棄,自認為為低人一等,因為別人在不知道他人內心想法還有價值觀時,對於另一半的要求,從外觀上普遍就要就是身體健康。但我從外觀上來看就已經是一個要坐輪椅的人,我認為這個狀況對於尋找另一半來說是打了一個折扣。可能各位讀者讀到這裏也會不免感到淒涼,但這是無可否認的限制。而我可做的就是繞過這個限制,方法就是選擇在我沒有限制的範圍活動,例如投資、寫作和閱讀都是可以在室內進行的事情,而且對我有得着。
對於這個不良於行的狀態我已經習慣,但始終身體的荷爾蒙在某個年齡還有每月的某個時段,體內對於性的需求就會渴望。這是我早幾年沒有那麼大感覺到的。可能有人會認為對於提起性需要是個不雅的話題,這個話題對於男性來說可能經常提起,但其實女性同樣都有性需要的問題。我認為坦白承認自己的需要這件事是尋常不過,所以我就踏上尋找解決性需要問題的路上,第一步就是透過交友Apps。至於為什麼不用性玩具去解決,因為我覺得人設計出來就是應該要享受各種慾望,如果用玩具就不會感覺到有被撫摸的體會。玩具解決的話反而會有一種倍感寂寞的體驗。
說到這裏竟然還未開始講述我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到底是解決了還是未解決?
答案是,可以說是解決了,又可以說是未解決。
在不能透露太多的情況下,我得到一個結果就是坐輪椅而被別人嫌棄這個前提,其實是我自己對於自己的枷鎖。原來有些人對於我這個罕見的情況,可能會想關心了解,不管是獵奇心態,還是出於可憐憐憫我,會對我有好奇。
不過我在交友Apps方面也是弄了一點小技巧,我所使用的相片是我本人,也沒有Filter,但是是我在還能夠自由行走的時候的自拍,比起現在更加窈窕,加上當年的我充滿年少氣息,還未被世界的絕望蒙蔽,年輕眼神應該更加明亮,只是在聊得來的時候,我才告訴他人關於我的情況還有我的需要。
可能因為我太過直白地表明我的狀態,所以對方也很容易配合,免去了一般大眾追求伴侶時所感受的猜測還有曖昧,經過大概一個星期的短訊調情,就相約見面。
因為太久沒有戀愛,對於戀愛的想法有很多不切實際的幻想,我還跟對方說覺得我們這個情節很像川上春樹筆下渡邊徹和直子的情節。可能因為熱愛幻想和寫作,再加上戲劇性地殘疾,我有一種把自己視為主角的幻想,以為我遇到把我視為唯一的人,這種獨特性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取代的。可能對方也因為我在文字上的瘋狂和直白,又有一個特別需要要解決又是殘疾,加上我善於用文字表達自己。這些具體又獨特的因素而對我有很大的期望,只是見過以後就覺得其實也不外如是。
因為當日是假期,戶外很多人而且天氣炎熱,還有我行動不便,在室內比較感到自在,所以他是在我門外接我再到他家中。之後的事我就不作描述了。
整個經歷只是一個星期,但覺得我認為已經經歷了邂逅、相愛和分手。在這段關係留了幾次淚,但也沒有什麼不捨得。
暫時的想法就是這些,如果我再想到的話再寫文章抒發。感謝大家閱讀。
如果留言的話請互相尊重,這只是我的故事,對於各位讀者來說不一定正確,我純粹只是想抒發自己的感受。不需要有無謂的憐憫,也不需要替我感到不值。我認為每個相處都是一個學習過程,每件事都有得有失。總結來說也是一個有趣的經驗。
今篇完!歡迎請我喝杯咖啡、訂閱、拍手、likecoin!
https://www.buymeacoffee.com/fionkwankwan
https://medium.com/@fionkwankwan/sub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