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件我已經在做的環境友善生活改變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從日常做起,我的一小步

常常會聽到「永續生活」、「低碳生活」這些詞,但真正落實到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會感到疑惑:「我能做什麼?這樣做真的有用嗎?」

我的答案是:有用,而且現在就可以從小地方開始。

回想起來,我從小對回收就很勤勞,在那個「永續」、「低碳」的詞彙都還沒出現的30年前。在近年我意外接觸了ESG的課程,之後,我更有意識又自然的在日常生活中有了變化,也讓我更堅定明白自己對於回收、環保就是很在意(即使身邊的人都不是這樣的),也因此做得更自在的事情。

1. 回收寶特瓶時,我會撕標籤、拆瓶蓋,甚至連瓶蓋下的那圈環都會拔下來

我知道這對現在台灣的回收系統幫助沒有那麼明顯,畢竟不少回收都是進焚化爐或混合處理的。但我還是習慣這樣做,像是一種「信念」。

如果你不嫌麻煩,其實這樣處理乾淨的透明寶特瓶(標籤、瓶蓋、瓶蓋環都拿掉)可以拿去 7-11 的自動回收機回收,還可以換 Open Points。

雖然每瓶能換的點數不多,但我會把這當作是一種小小的附加價值——不只是回饋,更是企業對永續的一種實際投入。而且,它也可能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教育方式。

有一次我看到一位爸爸帶著小孩來投回收機,他們提著一大袋寶特瓶,熟練地一瓶一瓶投入。我腦海裡立刻浮現出一幅畫面:他們的家庭日常中,可能就一起分類、清洗、收集這些瓶子。這樣的生活方式,已經是最生活化的 ESG 實踐了。而且換來的點數可以馬上使用,小孩子應該很開心、很有成就感。

2. 選擇動物友善的雞蛋與鮮奶

現在我買蛋或鮮奶時,會特別注意包裝上是否標示「放牧飼養」、「非籠飼」、「動物福利認證」等。雖然這類產品通常比較貴,但我願意多花一點這筆錢去支持更有良心的生產方式。

這並不是什麼厲害的事,是在能力範圍能做的選擇。以前這樣的消費我會猶豫,因為當時經濟較不允許,現在有能力,我很開心,也希望自己的消費選擇可以支持業者繼續這不容易但對的事。每一次消費都是一次對自己的信念所付諸的行動,相信會有好的循環,因此也感到很踏實。

其次,我也希望自己吃的東西,來自開心的母雞和健康的乳牛。我總覺得,身心安穩、被善待的動物,所生產出來的食物會有好的能量;反之,如果牠們長期處在壓力或不快樂的環境中,那樣的情緒也會影響牠們所產出的東西——不只是營養成分,更是一種無形的負能量。

3. 優先挑「產地近」的東西,特別是吃的

我現在買菜、雞蛋、牛奶,會看一下標籤寫哪裡來的。台灣產的就優先,因為近一點,運輸碳足跡也少一點。雖然還是有會有要買進口水果的時候,例如:蔓越莓、藍莓等。只是在有國產選擇的時候,盡量以國產為優先選擇。

以前我不太明白為什麼要支持當地小農,是這幾年才慢慢釐清這背後的意義(除了減碳以外的意義)。

這不只是幫助農夫維持生計,或讓農業可以延續下去,更關係到整個農業環境、糧食安全,甚至台灣的內需經濟。

我發現,很多台灣農產品的最優質等級,往往是外銷的,因為國外市場願意出高價、需求穩定。於是,我們自己人反而買不到最好的、吃不到土地的最好成果。這讓我更想支持本地小農——如果我們願意用實際的消費去支持他們,不但能讓好東西留在島內,也能減少農夫過度仰賴外銷的不穩定風險。

更遠一點,台灣是依賴出口的經濟體系,如果我們過度仰賴出口,一旦國際市場波動,例如貿易戰(川普關稅)、匯率變動等,出口業(農民)首當其衝,國內供應也可能跟著失衡。(這一段可能扯得比較遠,個人見解)

選擇當地、當季的食材,看起來只是生活裡的小事,但長期下來,是在用購買行為支持我們想留下的生活方式與土地價值。吃當地的、支持本地的,就是參與台灣經濟最日常的方式。

4. 在購物前,我會問自己:「這東西會不會很快變成垃圾?」

這個習慣是從一個行李箱開始的。我的行李箱用了13年,第11年才買了另一個新的,原本那個其實還能用,到最近輪子才開始有點鬆了。(若能維修還會繼續使用)

我一直有個想法:「丟掉一個行李箱,就是製造一個巨大的垃圾。」這讓我在每次購物時都會多想一個問題:「我真的需要它嗎?這東西是不是過不久就會變成垃圾?」

很多時候,這個問題會讓我自動放下購物慾望。我也習慣把自己用不到的東西送給有需要的朋友、或上網轉售,讓物品能夠延長壽命、被妥善使用,發揮它的價值。這些看似小事,但累積起來,能減少很多垃圾。

5. 自帶餐具,並「拒絕無意義的免洗餐具」

自帶餐具是大家熟悉的減廢方式,但我想特別提的是「消極使用」也會造成需求。例如:有時我外帶時,店家自動放了免洗餐具,我會主動還給對方,因為我認為——即使沒有使用,那份需求已經成立,店家還是會進貨。

尤其在公司團體訂餐時,店家通常附上一大把免洗餐具,即使沒人使用,它們最後也會堆積在辦公室某個角落,成為看不見的垃圾。



我們每一個人的消費選擇,其實都是一種投票。不需要一開始就完美,我相信只要多一點意識、願意改變一點點,長期累積下來,就能離自己想要的生活樣子更靠近一點。我們並非無法創造自己想要的生活環境/型態,而是還沒開始從自身改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Bestacy
0會員
6內容數
每個人都該有一個記錄自己的方式
Bestacy的其他內容
2025/04/08
今天是一個月一次的回診日 我一心想著要跟醫生說我想換橡皮筋的顏色的事情 一如往常,醫生都是非常專注的檢查,氣氛很安靜 我感到牙套的線有被拉的感覺 心裡還惦記著要換顏色的事,深怕線拉完就來不急講了 於是在嘴巴張開的情況下,含糊地跟醫生說:「我可以換顏色嗎?」 醫生的聲音停頓了一秒吧,才
Thumbnail
2025/04/08
今天是一個月一次的回診日 我一心想著要跟醫生說我想換橡皮筋的顏色的事情 一如往常,醫生都是非常專注的檢查,氣氛很安靜 我感到牙套的線有被拉的感覺 心裡還惦記著要換顏色的事,深怕線拉完就來不急講了 於是在嘴巴張開的情況下,含糊地跟醫生說:「我可以換顏色嗎?」 醫生的聲音停頓了一秒吧,才
Thumbnail
2025/03/18
上矯正器的器二天,上排牙齒還是很不習慣。 因為自己的牙齒問題不是很明顯、一眼就能讓人看見的那種。例如凌亂、暴牙⋯⋯等。所以,常常會有人不明白我為何需要矯正。當有人問起我矯正牙齒的原因時,有時候太懶得解釋就會說「因為愛漂亮~」哈哈!這句話真的很好用! 實際上我是深咬的患者,我自己覺得這是隨著時間累
Thumbnail
2025/03/18
上矯正器的器二天,上排牙齒還是很不習慣。 因為自己的牙齒問題不是很明顯、一眼就能讓人看見的那種。例如凌亂、暴牙⋯⋯等。所以,常常會有人不明白我為何需要矯正。當有人問起我矯正牙齒的原因時,有時候太懶得解釋就會說「因為愛漂亮~」哈哈!這句話真的很好用! 實際上我是深咬的患者,我自己覺得這是隨著時間累
Thumbnail
2025/03/01
這篇文章記錄了戴牙套的初體驗—一趟不能回頭的路。分享了戴牙套初期少為人知的痛苦,例如牙齒緊繃、疼痛、進食困難等戴牙套後的種種不適,紀錄當天的疼痛度、難受度和心情。
Thumbnail
2025/03/01
這篇文章記錄了戴牙套的初體驗—一趟不能回頭的路。分享了戴牙套初期少為人知的痛苦,例如牙齒緊繃、疼痛、進食困難等戴牙套後的種種不適,紀錄當天的疼痛度、難受度和心情。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