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小魚站在廁所裡喊:「幫我拿睡衣睡褲!」
幾秒後,大魚走來,把一套內衣內褲遞給她。
「不是這個啦,我是要睡衣睡褲!」小魚有些不耐。
大魚沒多說什麼,就離開了。
小魚在廁所等了好一會,等不到睡衣睡褲的身影,心裡氣起來了。
最後,她隨手抓了條牛仔褲、吹了頭髮就上樓,氣鼓鼓地跟我說:
「我真的很生氣大魚耶!我已經說要拿什麼了,她還拿錯,後來也不來,我等了10分鐘都沒人來!」
我聽完,語氣平穩地回她:
「小魚,如果妳的情緒沒那麼高,其實妳會發現——最一開始,是妳自己忘記拿睡衣睡褲。
既然是自己的問題,就不能把情緒全都放在別人身上,不能罵姐姐。」
她反駁:「可是她拿錯之後就走了,也沒跟我說要不要拿,她讓我等了10分鐘耶!」
我點點頭,「我知道妳有情緒,但妳要記得,情緒可以有,可是要放對地方。
今天如果妳自己先忘了拿,那別人幫錯,妳可以講,但不能怪她沒幫到底。
那是妳的責任,不是她的。」
我停了一下,換了一個語氣說:
「如果妳真的很想表達不爽,下次可以這樣對大魚唱「等你等到我心痛~還10分鐘~」
小魚忍不住笑了,氣也軟下來了。
我拍拍她的肩說:「懂嗎?有時候,情緒來的那一刻,我們只看到別人沒做到,但真正的起點,其實是我們自己。」
最後我對她說:「你先思考、消化一下我說的話。」
她沒有馬上回話,但點了點頭。
—
孩子的情緒,常常是直衝而來的,
但如果大人能在那個瞬間,幫他們看見情緒的起點,負起自己的責任,
他們就會慢慢學會怎麼「轉念」,怎麼表達,怎麼不亂罵一個其實是想幫自己的人。
那些「等了10分鐘」的心痛,
或許就是孩子長出理解與轉化的第一步。
—— 予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