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完我手邊一系列的小幫手後,最後想來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卡片都去哪裡了?除了送禮以外,這些手工卡片其實還有其他去處。
我做卡片主要從兩種方向開始發想,一種是先鎖定要送禮之人,再根據對方給我的感覺以及當次送禮主題去展開;另一種則是拿到罕見的素材,靈感先冒出來,我就會先把卡片做起來放著,以備臨時需要但當下沒時間做卡片可用。
而這一波即為後者,起因於有一陣子我閒得發慌,做了很多卡片,但我其實沒有那麼多需要送卡片的人選,便在網路上尋尋覓覓,最後我找到了「手工卡片捐贈」的活動,這也是我第一次知道,原來會有機構專門徵收「手工卡片」,來提供給有需要的人。例如:提供各種節日的空白賀卡給軍隊,讓他們有賀卡可以寄給他們的家人和朋友;為住院的兒童提供空白賀卡,讓這些孩童可以寫卡片送給他們的父母或醫護人員等。
每個機構會有自己對卡片的要求,不是要你做得多漂亮、多精美,只是要注意在卡片上,避免一些敏感詞彙或主題,或要符合使用者的年齡;有時候則是季節限定,例如聖誕節前夕會徵收聖誕賀卡。
這些單位通常只要「手工卡片」,如果是買現成的、電腦印的,這些都不在他們的的願望清單內。
不過…我其實只有成功捐贈過一次😅,主要是我後來再也沒有出現過「閒得發慌」的時段,也都跟不上主題活動,再加上後來遇上新冠疫情,那陣子聽說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的郵政系統整個都大混亂,我很怕包裹寄不到;所以就一直沒再寄出去,但我覺得這個活動滿有意義的,而且光是想到我的卡片能在這個地球的另一段被使用著,就會覺得很開心😆。
我第一次成功的機構是Card Care Connection,這是一個專門徵收卡片發送給癌症病友的機構,全年徵收,不限日期,很符合我當下的需求。由於是首次嘗試,所以我只寄了三張。
而這三張卡片的主題也是我第一次嘗試的,不過是參考該網站對卡片要求的說明,我自己最喜歡第二張,是許願樹的概念😆
但第二張的尺寸並不在人家的一般規範裡,是我自己硬要給人家開發這種大小,由於我自己開發了規範以外的尺寸,就打算提供信封,為了公平,我只好每一張卡片都提供🤣

尺寸:對折:15cm*10.5cm ;展開後:15cm*21cm;材質:美術紙、緞帶、水鑽貼紙
第二張是一棵許願樹的概念,靈感來自我之前收到的彌月蛋糕盒(詳見此),用了一點小巧思,讓繩子看起來像掛在上面,但其實繩子是不會掉下來的。

尺寸:對折:12cm*12cm;展開後:12cm*24cm;材質:美術紙、緞帶
第三張很明顯就是有失誤的地方😭😭
因為蓋印章的力道沒有控制好 所以導致....

尺寸:對折:15cm*10.5cm;展開後:15cm*21cm;材質:美術紙、緞帶
當時的我,不知道「我的包裹到底會不會到」,抱著這樣忐忑的心情,把包裹寄出去,忘了隔多久,終於收到來自機構的e-mail (因為機構官網有提醒大家,要記得填好 Packing Slip放進包裹裡,他們才有辦法通知寄件者包裹是否已抵達)。

機構收到包裹後寄來的信
收到e-mail時,我只想好好感謝,謝謝它們終於到了,謝謝它們沒有消失在太平洋的海平面,沉在海底變成沒有價值的海底寶藏。
後來有再網羅到一個不限時的機構:Card for Kindness,但這個機構要求,一次至少要寄去10張卡片,我自己一個人很難湊到這個數量,後來我終於湊齊後,就進入新冠疫情大爆發時期,我就更不敢去寄包裹了。
也許未來有機會,有興趣的格友可以考慮一起組團🤣
✂️漫客完筆,期待能再次與您分享不專業的手作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