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放了長假就決定去澳門一趟,走過新馬路時,看到已改建為展示館的「德成按」,讓我不禁想起同樣隸屬高可寧家族、卻已拆除的「同德大按」。兩家老當舖命運不同,一座成了歷史地標,另一座成為回憶。讓人感慨的是,在全球當舖行業逐漸式微的情況下,澳門卻仍有不少「押」能夠生存下來,這不只跟博彩業發展有關,背後還藏著許多文化與經濟的轉變。
你知道嗎?澳門其實沒有「當」舖
追溯歷史,早在清末民初,澳門的典當業就已相當活躍。1903年,政府甚至頒布了《澳門市當按押章程》,規範當舖經營與保障借款人權益。
傳統當舖分為三種:「當」、「按」、「押」。- 當:期限最長、利息最低,最高可借三年;
- 按:中期貸款,利息略高;
- 押:期限最短、利息最高,約四個月至一年。
隨著時代變遷,「當」和「按」幾乎已消失。尤其自1993年「德成按」倒閉後,澳門當舖全面轉型為「押」,特別適合短期週轉,剛好也符合賭客需求。
當舖形象大翻轉,從遮羞到公開
走進「德成按」展示館,最吸睛的就是那塊「遮羞板」——老一輩借錢時講求低調,認為典當是不得已的選擇,所以要擋住別人目光。但今天的當舖早已不同:明亮招牌、玻璃櫃裡陳列著金飾、名錶,外觀幾乎跟珠寶店無異。
這種轉變不只是外觀上的,也反映社會觀念的改變。當借錢、貸款的廣告已遍佈媒體,人們對財務週轉也變得更坦然。典當早就不再是「見不得人」的事。
名稱也反映時代轉變
舊時當舖多以「德成」「高陞」這類富有民生意涵的名字命名,但現在的「押」,多集中在賭場周邊,名稱也改走「好運」風格:如「必勝押」、「全勝押」、「發財押」等,全力吸引賭客上門。加上「24小時營業」,完全配合賭場全天候運作,將機會與金錢緊密綁在一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