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月量化策略的第一週績效很差,績效已死,有事燒紙
4檔只有一檔賺錢,有時候在做量化就常常遇到這樣的情況,但是我們到底要相信量化的結果不做停損停利,還是有什麼方法可以讓心情較平穩。
以下方法供參,有一個我很敬重的前輩,量化也是跟我用類似的策略,他除了量化以外主觀判斷進出場的方式給大家參考
他回測過用這個主觀出場的sop的結果是跟不停損停利的報酬率是一樣的
但是錢在手邊的時間會變長,可以增加安心感,
量化指標選出的標的搭配技術指標有無要買入賣出的依據
1.買入基準:
篩選(每月10日)當日
DIF-macd(也就是macd的柱狀圖)>前一日的DIF-macd,
K值>前一日的K值
2.隔日收盤判斷如仍符合DIF-macd>前一日的DIF-macd,K值>前一日的K值
收盤左右買入
2.賣出基準:
DIF-macd<前一日的DIF-macd,K值<前一日的K值
賣出
macd下降(或持平)且K小於前一日的K
使用這個方式判斷可以大幅度縮短股票持有的時間,月中如果賣出後,
在下月月選出來前不再進場,然後100%按造紀律執行
前輩已經財務自由退休了,他的做法大家可以參考看看,報酬率長期回測是一樣的,而且資金在手中的時間會變長
範例:

買入:同時符合再買入
1.DIF-macd(也就是macd的柱狀圖)>前一日的DIF-macd,(如圖示1)
3.K值>前一日的K值
賣出:只要符合一個條件就賣出(嚴格,但容易平凡交易),符合2個條件才賣出(也可)
2.DIF-macd<前一日的DIF-macd,
4.K值<前一日的K值
macd參數我習慣看12、26(口袋證券),前輩習慣看10、20(很多看手機看盤採這個當預設值)
K值就是9,系統預設值大部分是這個也不用改,
不會差太多,但是我之前回測半年12、26還算準,但是前輩他的參數做法做6年以上了,看個人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