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術與風水閱讀紀錄
整理歷代經典文獻中與風水環境(砂水吉凶)、數術陰陽對應身體臟腑的記載,以下從「醫術同源」的視野,說明其理論連結這是跨學科且具有研究的價值:
中醫「五運六氣」與風水「三元九運」皆以週期律推演氣場變化,值得結合氣候學、流行病學探討其關聯性。
風水中的砂水高低吉凶皆有所源,天劫案劫曜砂方位,皆有所應。五鬼廉貞破軍祿存向與方,避凶,趨吉方有應,,,,,,,,
。
致研習風水的朋友:
風水如同環境醫學,旨在調和「天、地、人」的共生平衡,而非點石成金的捷徑。
縱得「龍真穴的」,若命格與時勢相悖(如夕陽產業)、或德行不堪其福,吉地亦難轉乾坤。
莫忘《宅經》警示:「人因宅而立,宅因人而存」正確選址居所與陰陽宅方位可避凶煞。單純一門陰宅風水,卻非功名的保證。還需多方配合。
與其執迷催財佈局,千萬不要忽略避開「病位」:
乙辰之路自殘選短見、巽宮水路纏乾,為懸樑之犯、火燒天而張牙相鬥,家生罵父之兒、、離位摧殘而目瞎
西南雜物礙婦科,此為風水務實之義。真正的「乘生氣」,是讓環境助力健康與心境,餘者終須回歸勤奮與時代共鳴。
切記:風水是減法,先避禍,再言福。
可惜學習風水的人,只一昧都往功名富貴求,
一、醫術與風水同源的理論基礎
「醫術同源」指中醫學與風水學共享「天人合一」、「陰陽五行」的核心思想,皆以「氣」的調和為終極目標。其關聯性體現於:
- 環境與人體的類比:山脈(龍脈)如人體經絡,水流如血脈,居所選址需如針灸取穴般精準。
- 陰陽五行生剋:風水中的方位(如東方木、南方火)與臟腑(肝屬木、心屬火)透過五行屬性共振。
二、風水「砂水吉凶」與身體關聯的經典文獻
1. 《黃帝內經》——環境氣候與疾病
- 篇章:〈素問·異法方宜論〉
- 東方之地「魚鹽之地,海濱傍水,其民食魚而嗜鹹……其病皆為癰瘍ㄩㄥㄐㄩ」,指出近水潮濕環境易生皮膚病,對應「水氣過盛傷脾」之論。
瘡瘍的病因主要有內因和外因兩方面。
內因主要包括:
臟腑功能失調:如脾胃虛弱,運化失常,可導致濕熱內生,蘊而成癰;肝鬱化火,可導致血熱毒盛,結而成癤;肺熱毒盛,可導致肺癰;腎虛火旺,可導致腎癰等。
氣血虧虛:如氣虛血弱,不能濡養肌膚,可導致瘡瘍不易痊癒;血虛生風,可導致風毒外侵,形成癰疽;陰虛火旺,可導致陰虛內熱,灼傷肌膚,形成癤腫等。
外因主要包括:
外感風邪:風邪外襲,侵犯肌膚,可導致風熱瘡瘍、風寒瘡瘍等。
不良生活習慣:如飲食不節、起居不慎、勞逸失度等,可導致脾胃功能失調,濕熱內生,形成癰疽;情志不遂,肝氣鬱結,化火生毒,形成癤腫等。
常見的毒瘡。多由於血液運行不良,毒質淤積而生。大而淺的為癰,深的為疽,多長在脖子、背部或臀部等地方。
- 風水共振:水若為「凶水」(如坤方汙濁滯水),形同《內經》濕邪,易致脾胃疾病。
- 後世風水學據此發展「玉帶水吉,反弓水凶」的原則。特別在坎、坤二方位。
2. 《宅經》(托名黃帝)——宅形與健康
- 「宅以形勢為身體,以泉水為血脈,以土地為皮肉,以草木為毛髮」,將住宅比擬人體,強調「水脈通暢」如血流,阻滯則生疾。
- 若屋宅東側(屬木,應肝)枯樹(砂形破碎又在曜煞方),風水學認為易致肝氣鬱結,與《內經》「肝主疏泄」理論呼應。特別是東方空曠低陷,聚水汙濁。易致肝氣鬱結,居此多口舌、爭訟。
3. 《陽宅十書》——方位煞氣與病症
- 卷四·論疾病:
「西南有池,婦人癆疾;東北有坑,小兒難養。」西南坤位屬土主脾胃,若見污水(土被水溼),對應脾胃虛弱;東北艮位屬土應胃,有坑陷則胃氣不固。形巒逼壓,亦傷子息。 - 西南低窪積水易滋生細菌,確可能增加消化道疾病風險。特別傷婦女。
4. 《地理新書》——砂水形勢與臟腑
- 論「四靈砂法」:
左青龍(東方)宜山巒環繞,若水聚或低陷,主肝膽疾病(木氣衰);右白虎(西)宜低伏,若山巒逼壓(砂凶),主肺疾(金氣過亢)。近日多官訟名人,其住宅便可驗證虛實。這其中的論斷與距離、時間有關聯,在此不多言。
三、數術陰陽與臟腑對應的經典記載
1. 《黃帝內經》——陰陽五行藏象
- 篇章:〈素問·金匱真言論〉
- 「東方青色,入通於肝……其類草木,其病驚駭;南方赤色,入通於心……其類火,其病在脈。」明確定義五方、五行、五臟的對應,成為風水方位與臟腑連結的理論根基。
2. 《難經》——陰陽升降與氣血
- 第三十一難:
「三焦者,水穀之道路,氣之所終始也。」將三焦比擬為水道,與風水「水為血脈」的觀念相通,強調氣血運行需如水流暢通。
3. 《周易參同契》——丹道與風水陰陽
- 內容:
東漢魏伯陽以《易經》陰陽理論結合煉丹術,提出「坎離水火」對應人體心腎,後世風水學據此發展「子午向」(坎北離南)調和心腎疾病的布局。 - 坎砂離水,善用丙方太微水、壽星光,催官催財水中央。丁水流,有良田,人文盛,筆墨全…..。
四、實例剋應紀錄
案例1:肝疾與東方風水
- 理論依據:
《內經》「肝屬木,應東方」,若住宅東側有斷裂電塔、(砂形凶煞又是曜煞方)或
水多木漂(水氣太旺),易致肝鬱化火。
- 古籍出處:
《陽宅集成》:「震宮(東方)缺陷,主足疾肝傷。」
案例2:心腎不交與子午向
- 理論依據:
心屬火(南方離卦)、腎屬水(北方坎卦),若住宅坐北朝南(子午向)受煞(如南面高壓電線),火過亢導致「心腎不交」,出現失眠、心悸。
五、總結:
- 古籍中環境與疾病的連結多屬經驗觀察(如潮濕多瘧),但將臟腑對應方位吉凶則為象徵類比。用數萬個真實案例,便可得知。用理性驗證辨別
- 中醫「五運六氣」與風水「三元九運」皆以週期律推演氣場變化,值得結合氣候學、流行病學探討其關聯性。
- (文獻出處:《黃帝內經》、《宅經》、《陽宅十書》、《難經》、《周易參同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