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xID:0xdead...beef
- 狀態:Confirmed, Reverted, Ridiculous
- 備註:創辦人假死,新幣發行成功,死亡成為代幣經濟的燃料。
Jeffy Yu,22歲的創辦人,先發幣,再假死,最後復活。
在他的傳奇路徑裡,「死亡」不是終點,而是下一輪代幣發行的敘事模板。5月初,Zerebro 代幣社群收到一則公告:「創辦人已於昨日病逝,為紀念其理想,將發行紀念代幣 Legacoin。」幣價瞬間飆漲 64%,社群一片追思文海。推文如潮,封面照轉為黑白,連 DAO 的 Logo 都換上陰影版。
三天後,媒體爆出:Jeffy 本人其實還活著,人在他老家陽台上看劇。
這不是詐騙,這是敘事操作的巔峰。
你以為 Web3 是技術驅動?不,它是信仰操控市場、死亡操控敘事、反事實操控供需的完美場景。
創辦人不需要產品,只要一場假死,就能讓代幣再度活著。
這不是 rug pull,這是 rug repaint——地毯沒拉走,只是重新編織,換個名字賣你一次。
我們本來以為 smart contract 會保護我們,結果它只是智能地協助編排死亡敘事。
contract Legacoin is ERC20 { function burn(address dead) public onlyOwner { emit EternalRespect(dead); } }
為什麼這能成功?
因為加密市場對「殉道者」有著病態的記憶偏好。
當 Satoshi 消失,我們稱他為神;當創辦人 Jeffy「暫時消失」,我們替他發幣,賦予意義。死亡成為一種代幣再生的「合約事件」,不是例外,而是新標準。
你不需要 roadmap,你只需要能寫出 enough drama 的「founder arc」。創業者不是 builder,是 storybuilder。市場不需要工程師,它需要劇作家、遺囑撰寫者與假消息的部署者。
這場假死事件暴露了什麼?
- 智能合約不是倫理守門員:它只會執行 code,不會過問你是否該發 memorial token。
- DAO 沒有集體記憶,只有敘事短期套利:上一輪還在懷念,下一輪已經空投。
- 死亡敘事將成為新興代幣策略工具:請準備迎接更多「創辦人失蹤協議」、「遺言轉移治理權 DAO」、「靈堂 AMA」等操作。
鏈墨批判|你不是在參與加密革命,你只是參加了他的喪禮預演
這不是技術問題,這是倫理災區。
Jeffy 的假死,已不是 bug,它是一個新標準。
他不是 rug pull,他是 rug ritual;而我們,是買票進場圍觀的人,每一次交易,就是為這場喪禮劇碼,鼓一次掌。
他不是 rug pull,他是 rug ritual;而我們,不是投資人,是喪禮的觀眾。
在智能合約執行之前,先決條件永遠不是誠信,而是劇本夠不夠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