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是台灣人心目中出國旅遊愛去的國家之一,神社往往也是熱門景點。日本的傳統信仰以神道(しんとう)為主,他們的世界充滿各式各樣的神靈,號稱有「八百萬神」,也因此在各地有大大小小的神社,以及完整的禮節與制度。
但你知道嗎?過去台灣也有很多神社,桃園神社是至今為止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因此不管你此行要前往日本神社造訪,或是計畫假日到桃園虎頭山一探,都可先從本文掌握神社基礎知識。
神社的基本元素

圖:桃園虎頭山神社平面示意圖,擷取自現場導覽版
手水舍:拜訪神明之前先洗手漱口,象徵除穢。
繪馬掛所:許願牆
社務所:給神職人員休息、辦公的地方,桃園神社可以在此買到御朱印,證明你有來過並且和神明結緣。
祭器庫&樂器庫:分別放置祭祀禮器與樂器的地
本殿:神明被供奉的位置,一般人進不去。
幣殿&拜殿:讓你祭拜,放置供品的位置。幣殿不是每個都有,桃園的這個就沒有。
狛犬:守護獸,常出現在神社入口或社殿左右
石燈籠:原本是佛教的東西,但後來日本的神明和佛教融合之後,神社也開始出現燈籠。這些燈籠來自有錢的信徒捐贈。
授予品——神明的禮物
御朱印:如上述,證明你有來過,表示你和神明結緣的證明文書,可以帶回去作紀念。有些人會有一本專門收藏御朱印的小本本,蒐集有名神社的御朱印,書寫者的書道甚至被拿來品評。
繪馬:過去向神明許願會用活馬進獻,後來改用繪製馬形的木板。可以把心願寫在板子上,掛到繪馬掛所。
御守:可以隨身攜帶的護身符,以前會放水晶或者勾玉供神明棲身。
另外還有神籤、破魔矢、御札等神明的授予品,但這些我在桃園神社沒碰上,因此回來之後我去圖書館借了一本介紹日本神社知識的書籍,我把書的資訊放在底下,有興趣可以借來看看。
台灣神社基本概況
日治時期日本在台灣曾推動「一街庄一社」的政策,光是當時日本官方認定分布在台灣各地的神社就有89座。一直到二戰結束後,國民政府遷台才將這些殖民遺構給拆除、改建為忠烈祠或公園。
實地走訪
如今大多在台灣的神社僅剩下斷垣殘壁,目前還能看到保留最完整的是位於桃園虎頭山上的桃園神社。那邊原本供奉日本造化三神、天照大神、豐受大神及明治天皇、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等皇族,民國後改為忠烈祠,供奉曾經對台灣革命、獨立有幫助的烈士。你可以在那邊體驗到基礎版的日本神社文化。
我在研究彰化神社祭器庫遺跡時,藉著親自走一趟桃園神社更加能對比、推斷過去彰化神社的建築分布與現在的差異。感嘆世事多變,在研究以神社、大佛一塊的歷史會發現一些意想不到的真相。
資料來源

圖解日本神社入門
作者:櫻井治男
譯者:邱香凝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16/11/05
ISBN:978-986-477-0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