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我剛出社會那陣子,對股票真的是又怕又好奇,腦袋裡一直有個問號:「我這樣菜菜的,到底該不該碰股票啊?」現在回頭看,我會很大聲地跟年輕朋友說一句話:「能多早就多早!越早碰越好!」
為什麼?有幾個原因啦,都是我自己親身體驗來的,跟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年輕的時候,犯錯成本最低。你現在可能還在唸書打工有點零用錢,或是剛出社會沒有房貸車貸,也還沒生小孩,最大風險可能就是少吃幾頓大餐、少買幾雙球鞋而已。就算不小心買錯股票,跌到你懷疑人生,你還有整個未來可以慢慢爬起來。但如果等到五、六十歲,才想說「來挑戰一下股市好了」,那可真的是…有輸不起的壓力。我朋友的爸爸,退休金一拿到就想靠股票發大財,結果不到幾年,融資賠到房子都沒了,超慘。
第二,時間,是投資最神的隊友。
不要小看一個月一千塊、兩千塊的小額投入。每個月定期定額買、乖乖持續個十年、二十年,複利的力量會讓你嚇到嘴巴合不起來。而且這段時間內你可以慢慢學、慢慢試,慢慢從新手村畢業。投資這東西真的不是看幾本書就懂的,要自己操作過,才會知道哪些理論行得通、哪些是寫好看的、哪些是適合自己的。
第三,學習最有效的方式,「賠錢」是最好的老師。
聽起來很痛對吧?但真的很實在。股市是那種你犯一次錯,它就會立刻「請你繳學費」的地方,毫不留情。但也因為這樣,每一次賠錢的經驗,反而會讓你印象超深刻,下次再遇到類似的情況,你就知道要閃人了。所以我後來學會:勇於犯錯,但一定要記住錯在哪裡。像是「我是不是一看到網紅報明牌就跟單?」「是不是情緒太衝動,追高殺低?」「還是我根本沒搞懂這間公司的營運?」把這些反省寫下來,像在幫自己的投資建立SOP一樣,以後遇到同樣的情況,你就知道該怎麼應對。
說真的,我剛開始玩股票的時候,也會看到別人曬對帳單、講飆股,心癢癢的亂跟單。現在回想,還好我一開始是用小錢慢慢玩,沒有頭殼發熱借錢all in,不然可能早就畢業回家吃自己了。
投資,就像學開車,不可能一開始就像馮·迪索,得先學怎麼直線、怎麼倒車入庫,再來挑戰山路。股市一樣,從小額慢慢摸,練習看盤、研究產業、練控制情緒、練資金控管,比你一進來就想翻倍還實際得多。
還有,我要強調一點:不要讓股市綁架你的人生。
賺錢了,開心一下就好,不要自以為自己變股神;賠錢了,也別就此否定自己,檢討完就繼續上路。股票只是人生的「一小部分」,它可以讓你多一點選擇自由,但不應該決定你的快樂與否。
總之,如果你現在還年輕、想試試股票,給你三個建議:
- 先上車再說,趁年輕犯錯沒那麼痛。
- 慢慢來比較快,不用急著發大財。
- 人生不是只有股市,別讓錢主宰你的一切。
股市就像放大鏡,會放大你的聰明,也會放大你的貪心。到底會變成助力還是災難,真的看你怎麼對待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