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司特在BOO模式的模式可以帶來長期的營收,對於接下來幾年AI,高階電路板,邊緣運算或電子車用應用的成長以及鋰電池回收都值得期待。
值得注意的是在鋰電池回收市場,已經有既有的競爭者優勝新能源再生科技公司了,到時候衛司特的競爭力需要觀察
#衛司特
一、公司簡介與發展沿革
- 成立於 2001 年,專注於 電子製造業的金屬廢液回收與設備製造。
- 創辦人林世民具工研院背景,自 1995 年起耕耘金屬回收領域,累積 30 年經驗。
- 主要業務模式分為:
1.BO/BOO 模式:進駐客戶場內進行金屬回收分潤(如銅)。
2.設備與耗材銷售:含陽極材料、電解設備等。
二、營運模式與商業優勢
- 回收材料來自客戶廢液(零原料成本),以電化學方式回收金屬銅。
- 僅需電力操作,單位銅回收成本約 NT$10–15 元,而銅價為每公斤約 NT$300。
- 三大價值貢獻:
1.將廢液轉為有價資源。
2.降低客戶廢水處理成本。
3.協助客戶 ESG / 碳排放目標。
三、營運亮點與產業趨勢
技術與產品優勢
- 自研 RecovSale 電解系統,處理成本僅占回收價值 5–10%,具高效率與毛利。
- 陽極耗材為高黏著、高更換頻率業務,與 Dyna 為長期合作夥伴。
- 回收銅純度達 99.9%(三個N),將朝四個N(99.99%)發展。
營收結構穩健
- 合約收入約佔營收 50%,具 穩定性與累積性。
- 訂單收入則可望隨產業投資週期擴大。
四、產業與區域布局
- 客戶涵蓋 PCB、半導體、光電面板 三大產業。
- 區域分佈: 台灣:45%,中國:45%,東南亞(越南、馬來西亞等):10%,具成長潛力
- 海外據點包括:中國昆山、越南河內。
- 陸續進入鋰電池回收領域,布局「近零再生」。
五、財務表現與營運數據
- 2024 全年營收接近 10 億元,YOY 成長 26%
- 毛利率約 38–39%,稅後淨利率 21%
- 2025 Q1:
- 營收創新高達 3.2 億,YOY 成長 45%
- EPS 約 2.6 元
- 營收成長主因為陽極耗材大幅出貨(來自 PCB/半導體新廠建設需求)
- 毛利率略降(因產品組合改變)
六、營收組成與趨勢
- 收入來源:
- 合約收入(BO 模式):穩定、堆疊式成長(稼動率與案件數驅動)。
- 耗材/設備銷售收入:較具波動性,但具高毛利潛力。
- 目前 BO 客戶已累積至 65 案、半導體設備安裝數超過 20 台。
七、成長動能與展望
鋰電池回收:
- 目標成為 台灣唯一可將黑粉還原為金屬鈷/鎳的廠商。
- 預計 2026 年後廢電池大量到期,需求將大幅起飛。
AI 伺服器需求帶動:
- 伺服器板用厚板、多銅製程,推升陽極與回收量需求。
- 半導體與 PCB 客戶稼動率高,帶動設備與材料需求。
面板產業潛力:
- 面板尺寸放大(如 75 吋 TV),產生更多銅廢液。
- 鋁製程轉向銅製程趨勢明確,導致回收需求成長。
八、公司競爭優勢
- 先進者優勢:30 年累積技術與場內經營經驗,與客戶黏著度高。
- 成本優勢:全流程掌握原料、設備、耗材、操作。
- 高客戶續約率:首案已運行 20 年。
- 技術優勢:可對應各式廢液進行客製化處理方案,研發投入約佔營收 3–4%。
九、Q&A 精華要點
- 中國市場倒帳風險? 客戶皆為大型台/陸資廠,信用良好,無倒帳疑慮。
- Intel 訂單進度? 已收款且無風險,交付時才會認列營收。
- 鋰電池回收? 與電池廠與車隊合作,目標為建立「黑粉→金屬」完整處理鏈。
- 回收銅純度? 可達 3N,朝 4N 精煉前進。
- 其他金屬回收? 可處理鎳、鈷等,視市場經濟規模推動。
- TSMC 美國設廠? 尚無確定合作案,但對日本進展較積極。
關注:
1.鋰電池回收:
預計 2026 年後廢電池大量到期,需求將大幅起飛。但優勝新能源已經可以回收蘋果鋰電池,特斯拉, gogoro 電池材料回收達 99.9%,需注意,這是能提供一大成長動能的市場
2.半導體先進封裝持續的成長將提供穩定的成長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