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人都知道,肚臍君是4DX的信徒。
阿湯哥30年來的積累、最終的成品,先用國賓鉅幕看第一次、理解劇情。再把腦袋稍微放鬆、專注地體驗4DX二刷,是我想對這部作品的尊重。
——>最終清算究竟適不適合體驗4DX呢?我把它放在階級3的前段班:
- 階級1:絕佳沉浸式體驗
《龍捲風暴》、《蜘蛛人3:無家日》、《阿凡達2》 - 階級2:尚有不錯體驗
《蜘蛛人驚奇再起2:電光之戰》、《巨齒鯊》、《閃電俠》、《捍衛戰士:獨行俠》 - 階級3:保有部分娛樂性但不划算
《水行俠2》、《芙莉歐莎:瘋狂麥斯傳奇篇章》、《絕命終結站:血脈》

風壓更顯阿湯哥的拼命
(以下簡短帶過劇情片段,微雷)
盤點《不可能的任務:最終清算》4DX發威的時間點
即便是場面浩大、動作戲滿滿,反派變成AI的這兩部作品,花了不少時間在策略應對與解釋性對話上,文戲不少。在肚臍君首次觀影後,大概就知道哪些片段會是4DX置入的時間點,實際體驗有差距但不大,以下分4個部分:
- 進出航空母艦(伊森)
動★★ 水★ - 進出潛艦-塞凡堡號(伊森)
動★★ 水★★★★ - 末日庫驅車追擊(伊森vs信徒們)
動★★★★★★ - 雙翼飛機戰鬥(伊森vs蓋布瑞)
動★★★★★
(基本上打鬥的部分幾乎沒有幫助體驗,在此不列入)

▶第3個片段,在蓋布瑞逃離末日庫、讓伊森去追毒丸那段,真的是搖到讓我回想起被龍捲風暴摧殘的那天。你的飲料如果封膜不完整、或是剩太多,恐怕會灑到褲子上。
SO---單論力道而言,飛車追逐真是動態體驗最強烈的。
▶但如果是細緻的體驗,我選第2段在潛艦中找馬蹄鐵的片段,因為海底岩床傾斜而讓潛艦滾動、導致潛艦內的魚雷掉落與水位忽高忽低,伊森身體被水位與艦內空間擺布搖晃,這段也還算不錯,有密閉沉浸感。

隨著潛艦中的重心翻移,你也會看見影廳內椅子擺來擺去,滿趣味的
▶但若要選帶入感最強、體驗最佳的點...
我選片段1的這個短短幾秒,當航空母艦軍用機被俄羅斯軍機嚇阻、被迫要返航時,伊森不管三七二十一...縱身跳入海中等待潛艦的士兵救援!
跳海這瞬間的平視鏡頭在空到海的切換,搭配搖晃、水花,算是本片中最“像”的地方,雖然只有3秒鐘(燦笑)
《最終清算》最可惜之處
在阿湯哥從潛艦上升到海面、被葛蕾絲救下的這段,導演意外地選用了寫意、多鏡頭快速切換快轉的手法,非常非常的可惜...
除了危機感頓失、可以有的情緒張力被抹平,其實這段可以搭配心肺復甦術,一下一下壓胸時與4DX的動態衝擊同步(椅背突起或瞬搖)加上急救時葛蕾絲的激動情緒,應該可以創造一個體驗上的高峰。可惜只是像輕輕翻頁般讓過程順過去而已。

其實這段可以更好
評價《不可能的任務:最終清算》4DX
湯姆克魯斯拼命的演出,不會是體現在單一一部電影上,這個人如角色、角色如人的30年積累絕對無可取代。在每一個動作片段中、伊森杭特過往的種種冒險行徑其實都潛在我們腦海中,有一種既視感與期待感。
但是對高階4DX玩家來說,講究實境體驗,並不是狂搖、很多時間在搖就「划算」了。不可能的任務系列多是中景取鏡,為了呈現動作的環境與極限操作,很難採用第一視角的鏡頭讓觀眾帶入,也不太有《龍捲風暴》那種全境災難壓迫、強制幕內幕外的人都被捲入的體感。
雖說算給了肚臍君被強烈搖晃的印象,但體驗完後其實沒有到很過癮,但~不後悔!這是最後一次和伊森杭特一起出任務,我們都是IMF小隊裡的成員,對吧?

我們都是IMF小隊的成員,吃貨觀察員
劇情方面的分享請參考另一篇:
《不可能的任務:最終清算》影評|神性之下人人影薄—淺談劇情6大敗筆 vs 30年實拍的誠意
追蹤我的臉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