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在籠子裡待久了,便不會想飛,即使牠一直嚮往著籠外的藍天。
貓被養久了,便不再思考如何捕捉獵物,即使眼前正跑過一隻肥美的老鼠。
人也是一樣的,只要被困久了,便會逐漸放棄求助,即使他上一秒可能還心心念念著未盡之事,而試圖撬開門鎖。
這些全都能算他們主動放棄的嗎?
握著鑰匙的人都沒有任何嫌疑?
環境會影響人(當然人也會影響環境),是環境讓人變得不再去追求自己原本夢寐以求的生活,也是人讓自己安於現狀,不再去看那突然敞開的門。
錯沒有絕對,凡事沒有兩極。人終究無法互相理解,或許我現在講的有人認為是無稽之談,或許有人覺得恰如其分,光是年齡就成了很大的阻礙。
離為人父母還非常遙遠的我大概無法理解父母心,更無法接受他們為我找想的一片熱忱——當然,他們可能也不理解我渴望的世界,我想要去嘗試的事情。
只因為,是第一次。
只因為,我是第一個。
面對新事物的恐懼每人都會有,說放心都是在騙人的,可是如果一直不願意去觸碰,不願意踏出第一步,又怎麼能知道結果?
過度保護(這僅是我的偏頗視角,算不算就另當別論了,也許他們認為這只是一種避免危險的方法)到最後,連原本抱持著好奇心的人也不再想嘗試;過度保護到最後,才亮出鑰匙,打開門探頭張望,裡頭的人大概已經不想再出來了。
我雖知道籠子本身不只有一層,鎖也不只一種,這相當於每件事的本質不同,但如果是從最外面就開始鎖上,所個幾年後,打開最裡面的那道門,我想我也不會出去的。
*****
果然沒有壓力以後更亂了,根本榨不出東西來。(一切都是會考的錯,我是清白的)
(幽:妳**!)
玲:啊哈哈,那讓我們歡迎總是能把書本排整齊的圖書管理員(並不是),壓力先生~~!
壓力:干我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