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洛青什麼都沒說,但湯瑤停下腳步,回過身,牽住她的手。
洛青原本還在猶豫是不是自己多想了,
但她知道,這不是猜──是感知。
這樣的情緒聯繫已經發生過無數次了。
有時候她只是低頭多了三秒,有時她只是笑得不夠用力。
湯瑤就知道了。
反過來也一樣。
湯瑤平常熱情又愛說話,但只要語調少了半分起伏,洛青便能察覺:她今天有事。
他們之間,沒有裝傻的空間,沒有「沒事啦」的迴避。
他們太敏感,也太愛彼此了,連「你還好嗎」這句話,都是彼此小心放出的問候。
「妳知道嗎?我從來沒遇過像妳一樣,能感覺到我沒說出口的情緒的人。」
「因為我也是這樣長大的啊。」湯瑤說,「我們都曾經不被理解過。」
所以,她們才懂。
那些語言之外的情緒訊號,那些「看起來沒事,但其實早就不對勁」的時刻。
他們的愛,不在於說了多少話,
而在於哪怕什麼都沒說,對方也願意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