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50歲退休練習生|專注於股息投資與現金流規劃
一、又到股東會的季節
每年到了股東會季節,我的信箱就會開始「開花結果」。一封封股東會通知書陸續送到,蓋著章、附上回函表格,有些還會貼心地夾帶著一行小字:「憑此函至○○超商領取股東紀念品」。對許多人來說,這些文件不過是制式化的公文,是要拿去回收桶的東西;但對我這種長期持股、注重生活感的投資者來說,那是一年一度的小確幸──不只是投資的回報,更是生活的一種儀式感。
這幾天,我就拿著某家食品業公司的股東會通知書,到便利商店領了一張100元的商品卡。轉身進了微波便當區,挑了份自己喜歡的排骨便當,結帳時拿出那張卡,店員笑笑地問:「是又領股東卡了嗎?」我點點頭,心裡覺得有趣又踏實──這份便當,不是我自己買的,而是企業「請我吃飯」。
那瞬間,真的有一種淡淡的溫暖。
二、投資的報酬,不只是錢
在理財的世界裡,我們常常被教育要精算報酬率、嚴控風險、資產配置、分散投資。沒錯,這些知識我也學過,甚至曾經非常熱衷。但投資久了,我開始關注另一種「回報」──生活的感受與連結。
很多人說:「那張卡才100元,有什麼好開心的?」但我想問:「投資,真的只有金錢的回報才算數嗎?」
那張卡不僅換來一頓便餐,更是一份象徵──企業對我這位小股東的回應與感謝。我或許不是大戶、沒有參與決策,但這一份實體的心意,提醒我:我是這家公司的「一小部分」。這樣的參與感,是股票價格的漲跌給不了的。
我認識一位朋友,退休後投資生活很節儉,但每年最期待的就是股東會資料,還有那份超商卡。他說:「股票也許不會大漲,但每年吃它一頓便當,也算是一種長期回饋。」我們常笑他是「便當派股東」,但他的投資哲學卻簡單又踏實。
三、小確幸裡的長期主義
剛進股市時,我也曾是那種天天追K線、盯著即時報價心跳加速的人。那段時間,投資對我來說是戰場,滿是壓力和波動。可是隨著年齡增長,心境變了。我發現,與其每天忙著搶快、博暴利,不如擁有一份穩定可預期的現金流,來得更讓人安心。
我的策略很簡單:以高股息ETF為主體,輔以少量個股持有,追求的是月月有配、年年有息。有些股票我持有五年以上,沒賣過,也沒想過賣。例如0056、00878這類ETF,雖然有時被批評為「左手換右手」,但它們的配息穩定、持股組合也逐漸成熟,對我這種生活型投資人來說,是現金流的好工具。
更重要的是,它們替我打造了一種「投資與生活同步呼吸」的節奏。每個月,戶頭叮咚一聲收到配息通知,那一刻,我不再焦慮,也不再自我質疑:「我這樣做是對的嗎?」
我知道,我走在自己的路上。
四、投資其實很生活
有一次,在超商排隊領股東商品卡,前面站著一位頭髮花白的阿姨。她笑著轉頭對我說:「你也是領卡的喔?我都跟我女兒說,這是『我自己買的便當』,不用她請。」她話語輕鬆,但我心裡卻微微一震。
投資,不一定是為了賺到幾千萬的獲利、坐擁豪宅車位,有時候只是為了生活裡那一點點自主──一份自己換來的便當、一杯自己賺來的咖啡。這樣的財務自主感,比賬面上的淨值,更有溫度。
我也常提醒年輕朋友,不要輕忽這種小確幸的力量。當你每年都認真收信、領卡、參與企業舉辦的股東活動,哪怕你只有幾張股票,也會逐漸建立起對「資本市場」的親近感。
這不是知識,而是體感。是與這個社會的企業運作產生某種真實的連結。
五、我的便當哲學
每次打開那份用股東卡換來的便當,我都會認真吃完,然後靜靜坐著,看著便利商店裡來來去去的上班族、學生與媽媽們。
這份便當,是企業從利潤裡撥出來的回饋,是我當初投資決定的延伸。而當我這樣一份一份吃下來,一年、兩年、三年……累積起來的,不只是卡片和便當盒,而是我對「長期投資」這件事的理解與信任。
有人說,小股東很渺小,是市場裡最底層的存在。但我不這麼看。小股東雖然資金有限,卻可以用時間、用紀律、用心態,參與並見證一家公司從平凡到茁壯。
而每一張卡、每一份便當,就是那個見證的紀錄。
六、分享給你──投資不只是錢的遊戲
如果你正在投資、理財,我想邀請你,下次收到股東會通知書時,不妨放慢腳步,仔細看看那封信,去超商領領那張小卡、吃吃那份便當。
你會發現,投資不只是錢的遊戲,不只是數據與指標。它可以是與生活的對話,是一種微小但堅定的「參與感」。
也許你還沒達到財富自由,但那份便當的滋味,就像是一個鼓勵,提醒你:你在這條路上,沒有走錯。
📣 如果你也有股東小確幸的經驗、正在規劃退休財務、或是對投資生活有想法,歡迎留言分享你的故事。也許你的便當故事,也能溫暖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