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巴胺的作用下,大約五個月的時間,之前的專輯展示櫃,就來到放不下的時刻,知道這一刻早晚會來,但來的比預想的快了一點~ 其實擠一擠還是放得下的,只是看到消息,下半年還有SOLO跟日專,還是摸摸鼻子換位置擺放的好
原有的兩個187公分高的層架,大半用來放書跟遊戲,剩下的位置,原定是要用來放積木,積木大小不一,需要的空間也不少,像書那樣直立並排放,空間確實節省很多,但這部份真的不想妥協,還是想正面展示出來,就在我打算先把放積木的空間用掉時,層架旁的一面牆,吸引了我的目光

一面面積不小的大白牆,空著也是空著,不如有效利用,在網上參考了一下,別人都是怎麼擺週邊的,然後就發現洞洞板非常的合適,看了下價格,弄到好實在是有些吃不消,只好退而求其次,改買網片改造一下,因為是用掛的,所以鎖兩支鑽尾螺絲在牆上,把網片掛上去就好,考慮到承重,面積較大的網片,就鎖三支螺絲
接著,在每片網片下方,用束帶束上,沒在用的伸縮桿,讓網片有一點傾角,避免專輯太容易掉下來
為了維持整體感,用網片掛鈎當支撐,裁剪過的網片當層板,然後用束帶稍微束一下固定,防止網片跑掉
排面的部份,擺放原則是同一張專輯,不同版本放在一起,並能一眼看見,用在大創買的展示書架和PP版,堆疊起來以達到不同的展示效果,下面分享一些擺放思路
▼ 以兩個展示書架做底,把手燈卡貼在展示書架的前端,手燈盒放兩側,因為不想花太太多時間清灰塵,所以用透明膠片做了罩子,把手燈罩起來

▼ 用PP板做階梯式層架擺放

▼ 因為重量跟大小的關係,所以用PP板把後面三張主要版本架高,再按大小往前擺放,因為沒找到寛度合適的展示架,只能兩個併一個,用來放拍立得小卡,特別迷你專如圖,直接夾起來,掛在上一層支撐用的掛鈎上

▼ 這部份則是直接用掛鈎,放在專輯的下方做支撐,分成上、下兩層,把空間利用最大化

▼ 來一張整體圖

弄完一看,果然還是要正面展示出來,專輯這麼漂亮,不這樣放,真的太可惜了,一整個賞心悅目,直接來個專輯牆,好像比CD牆更有實感,用網片的效果,比想像中的好,承重的問題,也很好解決,只是裁剪網片的時候,有點費手,這樣弄完的花費,大約是1500元上下,主打一個經濟實惠
最後的最後說一句:「追星族,真的比較敢花」,買完5月回歸的《We are》,總覺得得緩緩,雖然只是在能力範圍裡的追星,但理智線還是要小心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