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 D-Wave Quantum(股票代號:QBTS)再度引發市場關注,主要來自兩大關鍵事件:一是公司啟動高達 4 億美元的「按市價發行」(ATM)股票銷售協議,二是名人分析師 Jim Cramer 公開肯定其融資策略與資本市場時機。D-Wave 表示此次募資將用於推動下一代 Advantage2 量子系統的商業化進程。雖然初期市場對於潛在稀釋反應偏保守,但隨著 Cramer 表態與量子產業正向情緒蔓延,股價出現部分回升,市場情緒正處於觀望與期待之間的拉鋸。
此次融資的稀釋潛力是核心焦點。與私募增資不同,ATM 協議允許公司按當前市價逐步向市場出售股票,一旦市場需求疲弱,恐造成股價額外壓力。除了這筆 4 億美元的發行外,今年稍早 D-Wave 已啟動另一筆 1.5 億美元的 ATM,累積規模驚人,尚未明確公布總發行上限,對現有股東而言需審慎關注股份被稀釋的比例。
負責此次協議的券商包括 Needham、Evercore 與 Canaccord,這些老牌機構的參與提高了交易透明度與市場信心。儘管並不能保證完全避免波動,但其市場執行力與機構訂單管理能力將有助緩解部分賣壓,對中長線投資人是一項潛在利多。資金用途方面,D-Wave 明確指出本次募集資金將投入於 Advantage2 系列的研發、生產擴張與日常營運開支,並強調這筆資金將協助公司邁向盈虧平衡。根據公司最新公布,Q1 結束時手握現金約 3.04 億美元,加上本次融資潛力,公司資金將足以支撐營運至 2026 年左右,形成階段性的財務安全緩衝。
市場對此公告的反應一開始並不友善,消息公布後五日內股價下跌近 20%,反映投資人對稀釋壓力的顧慮。然而 Jim Cramer 隨後公開表示,D-Wave 成功在估值相對高點完成募資屬明智之舉,有助企業未來更有底氣執行產品戰略,市場情緒因而出現反彈。
從基本面來看,D-Wave 的成長曲線開始成型。Q1 營收年增率達 509%,主要來自向德國 Jülich 超級電腦中心出售 Advantage 系統,顯示硬體業務開始產生實質營收。虧損亦大幅收斂,由去年同期的 1,730 萬美元降至 540 萬美元。雖然遞延收入下降,但亦反映現有合約正逐步落地執行。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手握現金,但資金續航力仍須緊密追蹤。若未來業績未如預期成長,D-Wave 可能會在資金需求下進一步發行股票,導致稀釋壓力進一步上升,投資人應密切關注其營收進展與訂單增長情況。
與其他量子計算公司相比,類似的募資行為並不罕見。例如 IonQ、Rigetti 等同業皆採取 ATM 或 PIPE 模式募資應對研發與資本開支。不過 D-Wave 短時間內兩度大額募資,規模確實偏高。但考量其硬體優先策略,以及與 Mastercard、NTT DoCoMo 等大型客戶的實際合作案,則可理解其籌資模式與產業發展同步推進。
管理層的執行力與資本策略將決定市場信心的延續。執行長 Alan Baratz 形容 Q1 是公司「有史以來最關鍵的一季」,而 Advantage2 在多篇期刊中獲得正面技術驗證,也為技術落地提供信任背書。然而市場上仍有質疑聲音,認為量子霸權尚屬理論階段,若無法穩定轉換為商業價值,稀釋效應恐最終壓制股東報酬。
量子產業長線潛力仍不容忽視。Nvidia 執行長黃仁勳曾表示,量子運算將是未來資料科學的核心技術之一,而 D-Wave 的退火式量子模型與其他競爭者的「閘模型」形成差異化競爭,是否能成為市場主流仍待觀察,但其技術定位與商業拓展正朝成熟邁進。
總結來看,D-Wave 的 4 億美元融資協議是一把雙面刃:一方面為公司帶來急需資金,可支撐下一階段技術落地與商業拓展;另一方面也可能在執行不如預期時產生顯著稀釋風險。市場當前的反應反映出這種矛盾:既肯定財務彈性,也警覺潛在攤薄風險。投資人需密切觀察 Advantage2 的落地進度、現金消耗狀況與下一季是否會啟動額外發行,以調整持倉策略。
想持續掌握量子科技最前線、深度理解新創科技估值與佈局節奏?歡迎訂閱《美股101》,每週提供具深度的產業分析與操作建議,助你在高波動市場中找到真正具潛力的未來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