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骨文公司(Oracle,股票代號 ORCL)近日股價飆升至數年新高,投資人有充分的理由感到樂觀。其2025財年第四季財報顯示,總營收年增11%,達到159億美元,其中雲端基礎設施銷售激增超過50%,顯示業務動能強勁。該公司對2026財年釋出樂觀展望,預計全年總營收將超過670億美元,雲端收入增速從24%提升至40%以上,而基礎設施業務更預期成長逾70%。來自 Evercore ISI、Bernstein、瑞銀、瑞穗與 Guggenheim 等機構的分析師紛紛給予正面評價,市場普遍看好其強勁的業務履約義務(RPO)、龐大資本支出與明確的 AI 佈局。甲骨文的雲端訂單積壓量年增41%,總額達到1,380億美元,進一步強化了市場信心。其資本支出規模同樣驚人:2025年投入超過210億美元,並計畫於後續擴大至250億美元,明確表達出長期深耕 AI 基礎設施的決心。儘管市場對其毛利率仍有關注,尤其在大舉投資背景下,但多數分析師認為隨著雲端業務規模擴大,營運效率將帶動未來自由現金流回升。
更重要的是,甲骨文的成長動能被視為可持續的趨勢,而非短期反彈。其第四季雲端消耗量成長達62%,亞洲多雲合作項目呈現三位數成長,公司預期此成長趨勢將延續至2026財年。甲骨文更宣布在 OCI 中整合生成式 AI 功能且不額外收費,這進一步刺激企業用戶採用。雖然短期資本支出可能對自由現金流造成壓力,但公司管理層強調這是搶佔長期市占率的策略,而非追求即時利潤,這種「先投資、後收穫」的模式正逐漸獲得市場認可,特別是在企業客戶簽約與訂單積壓持續上升的背景下。就競爭地位而言,甲骨文透過強化主權雲與生成式 AI 基礎設施,與微軟、亞馬遜、Google 等科技巨頭展開競爭。其參與的 Stargate 計畫,與 OpenAI、SoftBank 聯手建構超級 AI 雲資料中心,凸顯其成為 AI 雲服務關鍵參與者的野心。其 Cloud@Customer 部署模式與全球資料中心擴張,為政府與受高度監管產業客戶提供混合雲解決方案,進一步強化競爭優勢。
與此同時,GitLab 近期也公布強勁的財報數據。其2026財年第一季營收達2.145億美元,年增27%;非 GAAP 營運利潤率達12%,調整後自由現金流超過1.04億美元。執行長指出,旗下 AI 原生 DevSecOps 工具,尤其是 Duo 程式輔助功能,明顯提升工程開發效率並帶動訂閱成長。儘管第二季營收指引(2.26~2.27 億美元)略低於市場預期,導致股價短期下滑,但投資人普遍認可其穩健發展與現金流表現。截至目前,GitLab 年增率約11%,且吸引如 Visa、Reddit、亞馬遜等企業級客戶,支撐市場信心。
從估值來看,甲骨文目前雖相對傳統 IT 同業呈溢價交易,但與高成長雲端股相比則顯得合理,其加速營收與訂單積壓提供估值支撐。GitLab 則以中雙位數的營收增長預期與正向自由現金流,反映出 DevOps 領域中的 AI 加速階段。儘管前瞻指引略顯保守,但整體仍被市場視為合理評價。
就財務體質而言,甲骨文因大幅資本支出使 Q4 自由現金流轉為負值,全年支出達212億美元,引發市場對流動性與槓桿的疑慮。不過,分析師普遍認為這是「建設型」投資,而非財務壓力所致,隨著雲端業務規模擴張,營運利潤可望改善。相較之下,GitLab 財務體質較為健康,不僅產生超過1億美元的營運現金流,也無重大負債風險,資本彈性充足。
在產品與策略層面,甲骨文著重於推進 OCI 及生成式 AI 應用,並計畫透過 Stargate 計畫擴張公有雲基礎設施,同時增設全球資料中心,以拓展政府與跨國企業市場。GitLab 則持續優化 GitLab 18 版本,將 AI 深度融入 DevSecOps 流程,提升開發者效率並順應 AI 編程的潮流與需求。
從總體市場來看,兩家公司皆受惠於企業對 AI 解決方案的強勁需求。甲骨文的上漲呼應了整體科技股反彈與 AI 基礎建設投資復甦;GitLab 則借助 AI 程式工具普及與 SaaS 訂閱需求成長而受惠。不過潛在風險仍存在:甲骨文的高資本支出恐拖累短期毛利與現金流,地緣政治與監管政策亦可能影響大型 AI 合約的執行;而 GitLab 對企業 IT 支出的高度敏感,也讓其成長更仰賴總體經濟穩定與執行效率。
總結來說,對於關注 AI 題材的投資人而言,甲骨文展現出強勁的雲端與 AI 基礎建設動能,儘管面臨高資本支出挑戰,但其龐大的訂單積壓與企業採用率為其長期成長提供穩固基礎。GitLab 則透過 AI 賦能 DevSecOps 平台,交出穩健成長與正向現金流的成績,惟未來表現仍須密切關注企業支出趨勢與產品滲透率。整體而言,兩者皆展現出 AI 世代中不可忽視的潛力與戰略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