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文有一個富裕的童年,記憶中,阿爸是做水產生意的,當時賺了不少錢,阿公野心大,勸阿爸把水產事業做大,自己也加碼投資最後卻慘賠上千萬,機械設備全賣了也無法償還。阿文舉家搬離,若干年後經濟趨於穩定才敢與親友聯繫,商量如何還錢。
搬入新家後的阿文,有一天看電視,看到一群老人在做資源回收,把一座垃圾山分類成一小撮垃圾,他覺得很不可思議,於是主動加入志工行列,利用做生意的空檔做資源回收,一做就是八年。阿文說,見苦知福,環保站有很多重症患者,行動不便的老人都能做得心開意解,自己還年輕身強體壯,生活壓力跟有病在身的他們比起來,又有什麼好過不去,看不開的。現在的阿文在市場賣手工喬麥麵、蔬菜麵,生意漸漸穩定,他已經能讓太太阿香在家顧孩子,當一名全職家庭主婦了。
九十歲的芳華一個人跟一條十七歲的老狗住在桃園一幢透天厝,芳華看起來只有七十歲左右。芳華的生活很簡樸,得空之後就窩在一樓車庫做資源回收,可併停兩輛車的車庫是她一個人的環保點,她總是一個人默默做,鄰居四五戶都會拿回收物來給她。
外人以為芳華無依無靠,其實她的孩子都很成材,大兒子是機師,她所住的透天厝就是大兒子的房產。兒子媳婦孫女年年都請芳華去同住,可是她總是這樣說,「去跟你們住,我要怎麼做回收?」小兒子說,每個地方都有環保站,芳華卻說,不是每個地方都有私人車庫可以慢慢囤慢慢做。有一年,大兒子想招逼芳華搬去跟自己住,故意騙她打算賣房子,芳華也假裝勃然大怒,「等我死了要賣再賣。」孩子拿她無可奈何,只好順了她心意,老媽媽開心,孩子就會開心。
其實芳華如此堅持,有兩個原因,一來,早期生活困苦,筋骨不堪操勞都磨損了,自從做回收,她明顯感覺身體輕盈利落起來,年輕人動不動感冒,她都沒事。二來,深深體會做好事有好的回報,所以她跟上天許願,許兒孫平安健康的願,她要做到生命終了感謝上天的厚愛和眷顧。芳華說,小時候常聽大人說,留財給孩子不如留德,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只有德才能庇蔭子孫,讓福氣源遠流長。
老智者說,做德給子孫,子孫不論走到哪裡都會很好賺吃。德是看不見的福氣,有錢不一定有福,只能說前生有布施得到的回報,有德才能使家庭圓滿,才能出好子孫,才能身體健康,懂得福慧雙修,一生物質溫情幸福皆不虞匱乏。上述阿文不埋怨上一代,他從自己做起,努力做福來囤,留德給孩子。而芳華則是努力淨化環境廣結善緣,努力把德做給孩子。
#留財不如留德
#做福來囤
#淨化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