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叔大叔美股筆記 Uncle Investment Note今早的發文,讓我特別有感!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6hTk5GoS7/?mibextid=wwXIfr
‘高手控部位,不控價位’我聽了很久,但不諱言,你沒有真的在股海載浮載沉一陣子,你真的很難懂!
在投資市場上,常常聽見一句話:「便宜就是買點,貴就是賣點。」但實際上,真正的投資高手並不執著於「價位」,而是專注在「部位控制」。所謂控部位,就是對資金配置、風險承擔比例、持倉大小有清晰的掌控,而非一味追求在最低點買入、最高點賣出。
控價位,是散戶的幻想
許多散戶在進場時,習慣性地想抓「最低點」(😊!我也想),認為只要價格夠低,就能買進;但事實上,「最低點」只有回頭看才知道。當你執著於非得等股價跌到某個價位才買,往往會錯過上漲的整段行情。
再說得簡單直白些,「價格」本身並不代表價值。跌很深的股票不代表便宜,漲很高的資產也不一定貴。市場永遠不會因為你的預期而調整,它有它的節奏與邏輯。當你把交易建立在價位預測上,就是在用賭博的方式進行投資。
控部位,是高手的底線
真正成熟的投資人,懂得「控制部位」:
• 所以不會在市場極度不確定時全倉進出,而且即使有底氣也不會ALL IN啦!
• 知道控制資金部位分批投入、逐步建倉的意義
• 理解自己能承受多少波動,能承擔多少風險
控制部位意味著,當市場不如預期時,你還有退路;當行情朝你有利的方向發展時,你還有加碼的空間。這不是消極的保守,而是精算風險與回報後的理性策略。
舉個例子,當你用50%的資金在自己評估後的合理價位建倉,一旦股價下跌10%,你還有餘力補倉甚至反向加碼。相對地,你若是一開始就All in,遇到下跌只能坐等虧損擴大,甚至被迫停損離場。這就是部位管理與否的差別。
控價位是預測,控部位是計畫
市場走勢無法掌握,但你的操作行為跟可以規劃且有你的策略。當你從「預測價格」轉為「規劃資金」,從「抓轉折」轉為「分批進退」,你就已經跨入了投資的成熟階段。
總結一句話:「控價位是賭運氣的幻想,控部位才是投資者的底氣。」市場不會獎勵每一次你猜對的價位,但它會回饋每一個你妥善管理風險的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