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6-Week 27《少年快報之聊齋誌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 前言|意義非凡的課程

這場課程的表面形式,是一場 AI創作課程的示範觀摩與實操。


但對我們這些老鬼來說,它還有著 其它複合式的意義存在,早就已經不是簡單的「觀課」活動。


當日現場,更像是一場 多線敘事的社會性演出實驗。


一邊是 講師與受眾之間的互動節奏,一邊是 老鬼之間彼此視線交錯下,對潛在劇情的掃描;


還有那股讓人無法忽視的,情緒壓抑下的甜味殘影。


因為:


老鬼們都來看「阿佑會發生什麼事?」



🕯️ 【前傳插曲】有些事情,前一晚就發生了

課前一晚,我旁聽了 AI 實戰營的線上 1 對 1 諮詢,主題原本是聊創作策略。但那場對話,很快轉向了一段奇妙的預言。

我們聊到阿佑。這位參加而書店老闆創作與表達第 1–6 期學生,俗稱老鬼中的老鬼,其實一直有著與神明簽約般的特別任務,時常依循啟示做出決策。而這一次,神明的指示很明確:「要參加 0622 場(一日 AI 寫作實戰初階班 台中場)。」

而我們猜想——這一場裡,很可能會出現那位「牽動姻緣線」的女生。

於是我們這群創作課老鬼,**個個八門全開、感官敞亮,以一種《寶島少年快報》式的興奮感走進現場。**除了氣氛很像小說第一章,等待劇情進展更是令人期待。不只是對 AI 寫作課程本身的期待,而是——想知道那位「被預言的她」,會不會真的出現?阿佑的續集,會怎麼寫?

老鬼之間的默契,不需要說。


一個眼神、一個停頓,就知道對方在想什麼。


大家早就各就各位,等著劇情自然開場。


🎲 🎴 抽座位?這根本就是籤詩!

課前的座位是用撲克牌隨機抽的,**不是自由選位。**從某種意義來說,這更像是一場抽籤。

我抽到命中注定的黑桃 A!被分到第一組,坐在達哥旁邊。而前一晚的那句話突然跳了出來——

「這次課堂,阿佑要專心上課,與男同好好討論。」

結果一揭組別,還真的都是老鬼:我、達哥、阿佑、正賢、Miles。準到靠北。

延長線、電筆、便利貼一樣樣排好,講師的距離剛剛好,不遠不近。

我坐定後,腦子開始進入慢轉模式,一邊觀察現場,一邊隱約感覺有什麼正在發生——

那感覺很像:有人悄悄在場上佈下一個陣式,氣流變得不一樣了,但沒人說得出變了什麼。

像一口輕輕蓋上的瓶蓋,還沒旋緊,味道卻已經開始在空氣中滲開。


🍰 撥開霧氣的瞬間|甜點後的紅蘿蔔

中段,講師播放了二段甜點師影片(Before & After),結束後問幾位女同學觀看前與觀看後的感受。


C同學當時沒有主動舉手,但在被點名時,只輕描淡寫地說了一句:


「甜點的段落對我來說,好像有點搔不到癢。」


她語氣平穩,語調甚至略顯克制。


但就是在那一瞬間,我明確感覺到:老鬼們的視線,全都轉了過去。


那不是八卦的好奇,而是某種被打開的雷達。


老鬼財的眉頭輕挑,低聲說:「她眼睛的笑藏不住。」


——根據他過去拍片與現場觀察的經驗,那不是敷衍的微笑,而是藏了一點不自覺的甜。


但甜點段落只是前奏。


真正的爆點,是後段提到「紅蘿蔔」那句——那個象徵慾望與召喚的片段。


講師問她有沒有注意到那句話的情節時,C同學說:


「好像…沒注意到耶。」


全場老鬼輕聲倒抽一口氣:「蛤???」


我的腦中彷彿收到教室四面八方傳了不同的訊號,經交叉對後呈現出同一個念頭:


「紅蘿蔔那麼明顯,妳竟然沒看到?」


臉上細微的表情與那一瞬的迴避與模糊,反而像是在台詞背後遞出一張卡牌。


我知道,那一刻,真正的觀察開始了。


她沒說,但甜味已經出來了。


那訊號的甜味有點壓抑、有點閃爍,像藏在唇角邊緣的某段伏筆。



🔪 框架與偏好:一劍浣春秋

講到 ROA 分析法中 R(Reader),講師忽然將話鋒一轉,拋出一題:


「你們覺得,我最受哪個年齡層女生的歡迎?」


全場一陣靜默。空氣中出現了第一道測試的氣息。

一位女同學遲疑地答:


「30-40歲吧?」


講師當下不點頭,只淡淡說了一句:


「我不喜歡這個答案。」


語氣不快,卻瞬間讓攻守交換。

他接著再問:


「還有沒有別的?」


場內另一位同學試著說:


「那…20到30?」


講師立刻回應:


「我喜歡這個答案。」


他沒說那是錯的,也沒誇誰對。


只是語氣一偏,空氣自己轉了向。


有些人聽懂了,有些人還沒反應過來,


但位置,已經悄悄換了。


就在這道心理線搭建完成後,


他才慢悠悠地補上最後一刀——


「我沒交往過超過23歲的女生。」

這話說出口的瞬間,現場像是壓了一層薄霧。


老鬼們彼此對看一眼,彼此心照不宣。


嗯!這才是我認識的老闆


但反觀幾位女生的微表情明顯不同。


她們不是反感,


是感到一種「就算知道你說的是真的,我心裡也還是說點什麼,才過得去」的微妙不平衡。


講師並沒回應那些表情。


他什麼都沒多說,


但是感覺什麼東西,已經悄悄完成。


真正的關鍵,不在那句「23歲」,


而在如何藉由框架鋪陳與節奏控制,完成一次精密而無形的場域重構。


像有人在課堂中,在無人知曉的狀況下,施展了無形的劍意。

那一瞬,我腦中閃過一行字:


一劍浣春秋。


不見刀光,卻已割裂場內的氣流與話語權。


這一劍不為傷人,


只為告訴你:從這裡開始,講台與座位的界線,已經換了一層空氣。


從這裡開始,講台與座位之間,已經悄悄換了一層空氣。


沒有人中劍,但原本靠在椅背上的身體,坐得稍直了一些。


沒有誰出聲反對,


但幾雙原本放鬆的手,開始下意識收回到桌面下或交握在一起。


彷彿身體比意識還快一步,先察覺到什麼改變了——雖然一時還說不出來是什麼。



🪞 壓抑中的慾望、框架中的甜味

當下我說不上來講師做了什麼,


只覺得節奏穩得不尋常,像有人輕輕蓋上一層無形的布。


氣氛被壓得極靜,布面之下卻蠢動著些什麼——


是眼神的投擲,是慾望的泛影。


整個場域像一口正在加溫的壺,水還沒滾,氣壓卻已經在升高。


直到後來與老闆對談後,我才意識到:


那是一種框架流動。


他沒有急著開車,反而刻意減速,


讓場內的慾望在低溫中醒著。


不是炒熱氣氛,而是慢慢釋出一組組經過精算的符碼——


「甜點」、「紅蘿蔔」、「23歲」。


每一枚都像密碼,不解釋、不多言,


讓現場的人各自解讀、各自中招。


這不是在談性,


而是在控制「慾望生成的條件」。


原來,這就是留白的技術——


不是刻意遮掩,而是刻意不碰,讓氣場自己發酵。


而 C 同學,恰巧落在這條甜味能量帶的中線上。


只是——剛好在那裡。


她的回應,卻讓我們所有人感受到:


有些話她沒說


但聲音卻藏在氣流裡的回音,沒入耳,卻入骨。



🔍覆盤經驗

課後,我與講師的對談中,重新梳理了那些在現場掀起微妙波動的細節,並結合我過往親自進行、甚至冒著危險進行的社會實驗,得到的一些寶貴洞見。我不是創造理論的人,更像一位觀察者—— 引用來自紅藥丸世界的 Rollo Tomassi(The Rational Male 的作者),搭配這些年來我在場域裡真實感受到的脈動,拼出這張能讀懂現場能量流動的框架圖。

先說兩個經典觀點:


觀點一:女性的社會吸引力通常在 18–28 歲達到高峰,過了 30 歲後迅速下滑。


觀點二:男性雖在 18 歲時幾乎毫無吸引力,但會隨著時間爬升,大多在 35–40 歲之間達到巔峰。


這兩條生命軸交疊出複雜的社會動力,而那天教室內的每一個微表情,都正映照出這張圖譜上的一個象限。

我將當晚女性對「現實直面」的反應粗略劃分為以下四個象限:


1. 18–22歲(在學學生)|反應直接,立即行動。

這個年齡的女性通常表情藏不住情緒,肢體語言誠實而生動。當她們聽到社會現實時,反應像是:「然後呢?那我要怎麼準備?」


對話是直球,情緒是本能。她們不會躲,甚至會問得比你預期更多。


2. 24–26歲(初入社會)|嘴硬心軟,邊接受邊否認。

她們明明知道現實,但嘴巴不會讓你輕易好過。會說:「你說得雖然有道理,但⋯⋯」


語氣半懷疑半認命。如果關係不夠熟,她們會想掐死你;但熟了,她們也笑著接受,只是不願當場認輸。


3. 30–38歲(職場女力)|不反駁,但全身閃爍排斥訊號。

她們不是不懂,而是太懂所以本能選擇不回應。


語氣打太極,話題突然岔開,或開始找理由離場。就算坐著不動,氣氛也會漸漸緊繃——不是因為敵意,而是因為內心正在掙扎:


如果我承認這是真的,那我現在的位置代表什麼?


那種不語卻藏刀的感覺,會使人瞬間從觀眾變觀察者。

我心裡清楚,她們懂,只是不願意在這個時間點承認。


因為承認,會撼動她們現階段的自我價值建構。


4. 50+(知性女性)|接受現實,但以淡語包裝遺憾。

這個象限的女人,不需你講,她自己心裡比誰都清楚。


她們不否認,只是選擇優雅地不說破。會說:「現在一個人也很好。」


或是:「那時候太傻,沒嫁掉,現在也習慣了。」


語氣裡沒有攻擊,只有回望與自我消化。


那是經歷過時間與社會雙重壓縮後的語言,靜靜選擇沈澱。



當天課堂上那位 C 同學,無聲地呈現出第三象限的樣態。


笑裡藏著某種閃爍的信號,一種微妙的不安定感。


看破不說破,是成熟大人的體面。但讓我深刻的理解:這次的覆盤——在於是否還能讀懂這些年齡與性別交錯下的語言結構。

那一刻,空氣像是被什麼無形的東西輕輕壓了一下。


沒人說話,卻有某種共識在靜默中緩緩對齊——像幾個人在同時察覺牆上那道微微歪斜的畫。


是一種早就瞥見過、卻不願凝視太久的熟悉感。


也是我們自身感知力的提醒。


提醒我們還能辨識這種語言結構底層的波動,還能在無聲中聽出語氣裡那一層不願觸碰的真相。


 


📜 後記|少年阿佑,伏線猶未止息


這堂課 AI 教學。但對我們這些早已入戲的老鬼而言,它更像是一場神明預言的實境秀。


每個人手裡都握著不同劇本,每次上課與複訓,都是線索。


但你若問這場戲的主角是誰——


答案從頭到尾都沒變,都是阿佑。


那一位 2 年前還在感嘆人生很無趣,不知方向在那裡的阿佑

前一晚就被提起的神諭


C 同學眉眼間那條曖昧的氣流


再到整堂課場域的波動與換氣


我們像一群靈敏的獵人,在霧中守著那只未現身的鹿。


但沒人敢說出口的是——


這場戲,也許還沒真的開場。


而阿佑呢?


靜靜坐在場邊,如同一尊還未點眼的木雕


氣息沉穩,情緒含蓄。


沒有主動出擊,也沒有刻意表現


卻在那張一再被預言的舞台上,讓所有人不自覺將視線投向他。


那種低調張揚的氣場


加上被命運選中的寧靜。


或許劇情還在鋪陳,或許女主角還在雲後。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


這場聊齋誌佑,還沒完結。


風還在轉,甜味仍在場中緩緩發酵。

老鬼們如風塵旅人,齊聚天橋下的陰影處,


等著那位說書人揭開命定的篇章——


靜靜聽,一段未完的故事正悄然展開。

等到那時,我們會再翻開下一頁,


續寫這本,屬於「少年阿佑(賓)」的——《快報》正章。


    含 AI 應用內容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隊長
4會員
28內容數
白天動得很克制,晚上寫得很誠實。 習慣讓節奏滲進皮膚與文字, 越平靜的外表,越藏著熾熱的執行力。 我喜歡慢慢來,直到你無法忘記。
隊長的其他內容
2025/06/25
今晚失眠,我打開電腦,打算寫封信給一個不會收到信的人。 有些人,是不必提名字的。 山下,她站在霧裡,車燈從背後照來,把她整個人泡在一種朦朧裡。像剛從詩句中走出來的身影,水藍色針織高領貼著鎖骨,捲起來的長髮落在肩頭露出熟悉地暖意;那件毛衣,我記得,是我某次不經意稱讚過的款式。 她沒
2025/06/25
今晚失眠,我打開電腦,打算寫封信給一個不會收到信的人。 有些人,是不必提名字的。 山下,她站在霧裡,車燈從背後照來,把她整個人泡在一種朦朧裡。像剛從詩句中走出來的身影,水藍色針織高領貼著鎖骨,捲起來的長髮落在肩頭露出熟悉地暖意;那件毛衣,我記得,是我某次不經意稱讚過的款式。 她沒
2025/06/24
🌙【爸爸的開場】 「好啦好啦,爬上床,故事時間開始囉。」 爸爸調暗了燈,三隻小豬鑽進棉被裡,只露出眼睛。 「今天,我要說一個超帥的故事,是你們第一次……自己出招,反擊狼族的計畫!」 豬輕快眼睛睜大:「我們贏了嗎?」 爸爸笑了笑:「等等你聽下去就知道了。但我先教你們一個成語,
2025/06/24
🌙【爸爸的開場】 「好啦好啦,爬上床,故事時間開始囉。」 爸爸調暗了燈,三隻小豬鑽進棉被裡,只露出眼睛。 「今天,我要說一個超帥的故事,是你們第一次……自己出招,反擊狼族的計畫!」 豬輕快眼睛睜大:「我們贏了嗎?」 爸爸笑了笑:「等等你聽下去就知道了。但我先教你們一個成語,
2025/06/21
2025-06-22-Week 25《軍人薪資單系列之簡介篇:應發、應扣與實發?》 「餉條,就是你值多少錢。」 在軍中,不管你是剛入伍的新兵、剛畢業的少尉,還是服役多年的資深志願役,每個月理論上都會收到一張薪資單(如下圖),也就是俗稱的「餉條」。 一定會有!如沒有,請趕快找連上財務士拿,
Thumbnail
2025/06/21
2025-06-22-Week 25《軍人薪資單系列之簡介篇:應發、應扣與實發?》 「餉條,就是你值多少錢。」 在軍中,不管你是剛入伍的新兵、剛畢業的少尉,還是服役多年的資深志願役,每個月理論上都會收到一張薪資單(如下圖),也就是俗稱的「餉條」。 一定會有!如沒有,請趕快找連上財務士拿,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