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課程沒有完成的一天,訂閱本課程的人將獲得永久免費更新,投資是人生的漫長旅途,永遠有進步空間。
正文開始:期末終值是最後的計算,投資是人生的馬拉松漫長旅途,何時才結束?最終輸贏為何?稱為期末終值。
以3則小故事說明:
故事一:
小明初入投資領域,本金10萬,買了某股票淨賺2萬,單筆報酬率20%,本利和12萬。
小明後續又拿了20萬投入,自己拿出的錢總共是30萬,包含上次獲利的2萬,總計32萬買某股票。
這一次淨賺10萬出場,單筆報酬率是10/32=31.25%。
本利和為42萬。
總報酬率的計算是「總獲利/總本金」,本金為30萬,總淨利是2萬+10萬=12萬,
總報酬率為12/30=40%。
若小明從此不再交易,此42萬稱為小明的期末終值。
故事二:
有一投資人,拿100萬買某股票,賠30萬,剩70萬,單筆報酬率 -30/100=-30%。
過了半年,該名投資人相中1檔飆股,但只敢拿10萬出來,結果這檔飆股讓他翻了一倍,10萬變20萬,這次他成功了,跟身邊的人說他賺了100%,10萬翻成20萬。
單就第2次投資而言,該名投資人非常成功,但總輸贏是要看「期末終值」,也就是最後的結果。該名投資人總計拿出100萬的本金來投資,最後結餘是
100 -30 +10 = 80萬
最後損益是 -20萬,報酬率-20%。
就算第2筆投資是賺的,整個投資生涯下來,總結還是賠。
故事三:
月配高配息迷思:
有一檔基金,給投資人的保證是每月配息,例如1000元申購,每月配7.5元,每年可領90元,換算每年配息率高達9%,相當誘人。
但過了3年,這檔基金的淨值竟虧損3成,若在此時贖回,只剩下700元,
有人說,還有領息啊,3年領了270元不是?
那以期末終值的概念計算如下:
一、總成本1000元。
二、領3年配息270元。
三、帳上虧損300元,淨值剩700元。
四、因此期末終值為1000 + 270 – 300 = 970元。
五、真實損益為970 – 1000 = -30元。
期末終值的概念,是投資人在進入市場前,先對所謂的「獲利」有一個概念,真正應該學習的概念是:「最後的結果,才是真正的結果」。
綜整以上3個故事,提出期末終值概念如下:
1.投資時,應計算整體部位,包含配息及帳上淨值的總損益,才能確認整體投資的成果。
2.若有人吹噓,他這筆單賺了100%,或這筆賺了100萬,不必太在意,因為不曉得他的整體狀況,說不定這單賺100%,只賺100萬,另一單只賠10%,卻賠500萬,然後去年整體是虧900萬…
3.每一筆交易,儘可能做計算及記帳,有時這筆交易賺錢,不要沾沾自喜,說不定還不夠之前賠的。有時這筆交易虧損,也不必太難過,因為之前已賺得夠多。
4.短期內大賺的誇大話術、高配息的投資廣告文案、高報酬率、高獲利的對帳單,可能會影響投資人的判斷,建議有整體期末終值、長期評估的思維,不要輕易被短線資訊影響。
5.投資的道路很漫長,有人前期得意,後期落寞;有人前期不佳,後期昂揚,最終結果,是以完全退出金融市場的那一刻而定。
6.投資人要有「期末終值」的思維及觀念,不要一開始大賺,就意氣風發,加大部位,結果功虧一簣;或胡亂下單、亂開槓桿;也不必賠錢就心情低落,最後還是要看「期末終值」,真正永遠離開市場的時候,才是真的勝負分曉。
7.這也接續後面的課程「如何選擇投資商品」,怎樣的思維,怎樣的選擇,怎樣的操作,才能避免先盛後衰,帶領投資人走向最後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