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變更被保險人開始:香港保單如何打造真正的「資產傳承工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從「變更被保險人」打破傳承斷點

在傳統保單設計中,被保險人身故即代表保單終止、資產釋出。但香港保單可透過:

  • 變更被保險人
  • 指定後備被保人
  • 保單延續選項

讓保單跨越個人壽命,持續在家庭中存在與累積,開啟了保單傳承的可能性。也正是這個彈性設計,使保單成為延展更多傳承應用功能的基礎平台。

進階功能一:身心守護預支選項

保障傳承者自身失能風險,避免資產凍結

🔹 功能說明

若保單持有人因意外或重病導致失能(如長期臥床、意識喪失),保單可以啟動「預支權限」,授權指定的受託人/家人管理資金、應急調配,而不需經法院或法定程序認證監護權。

📘 實際應用場景

王先生是保單持有人,名下保單累積超過1000萬港元。65歲那年中風臥床無法表達意願,若無此功能,其家屬無法動用保單紅利支付醫療與照護費用,需等法院指派監護人。

但若事前啟動「身心守護預支選項」,王先生可指定長子或信託單位在「特定健康狀態下」取得預支調用權限,避免資產凍結、維持照護品質與家庭正常運轉。


進階功能二:保單暫托功能

保單價值轉移「可中斷、可管控」的傳承緩衝區

🔹 功能說明

當保單持有人有意將保單價值轉給下一代(如孫子女),但又擔心資產被中間代(如子女)介入或誤用,可將保單交由保險公司「暫托管理」。該平台會依據契約執行金流使用、轉讓節點、用途限制。

📘 實際應用場景

劉女士希望將部分資產傳給孫子(未成年),但又擔心其子女會干涉資金用途,造成紛爭。她使用保單暫托功能,在契約中指定:

孫子18歲後才取得保單持有人資格;

若期間資金有需求,由暫托人視狀況決定動用用途(如教育或醫療);

子女無任意改動權限。

這樣一來,她成功將資產隔代轉移,又保有資產控制與彈性運用的空間。

進階功能三:保單拆分功能

將一張保單拆成多張分保單,分層管理未來用途

🔹 功能說明

當原始保單累積一定價值後,可依契約設計,選擇「分拆」為數張子保單,分別指派不同被保險人、受益人與用途,實現多層資產規劃。

📘 實際應用場景

張先生擁有一張累積30年、價值1500萬的分紅儲蓄險。他預期:

女兒未來需結婚與房屋資金;

小兒子預計出國留學;

他自己老年生活仍需現金支持。

透過保單拆分功能,張先生選擇:

拆出500萬作為長女婚嫁金專用保單;

拆出300萬為兒子教育基金;

保留700萬主保單繼續由他持有,用於晚年紅利支取。

如此,資產用途清楚、控制彈性高,亦避免一次性資金釋出後分配失衡的風險。

✅ 結語:從變更被保險人到全方位傳承工具

香港保險業的創新,不只體現在投資收益或外幣紅利設計,更體現在對「傳承風險」的理解與回應。

從「被保人可更換」的制度彈性出發,進一步演化出:

💡 身心守護 → 應對突發失能

💼 保單暫托 → 確保資產掌控權

🌱 保單拆分 → 分層分用途管理

這些設計所建構的不只是保單,而是一整套家族資產安全機制。

📌 在台灣制度尚無法支援變更被保人、資產暫托或保單拆分之前,這樣的功能只能透過香港保單實現。

M.

M&P 傳承誌主筆

Mind & Purpose in Every Plan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M&P傳承誌
1會員
56內容數
歡迎來到《MP 傳承誌》 這裡是由 M 主筆的內容計劃,我們記錄每一場關於保險、家族資產與傳承設計的真實對話。 在每一個規劃裡,我們相信:不只是數字,更是「心意與目的」的設計。 Mind & Purpose in Every Plan. ——— Generations by Design
M&P傳承誌的其他內容
2025/07/02
財富傳承與保險配置的實務規劃中,越來越多人關注一個核心問題:「保單能不能變更被保險人?」這不只關係到契約的延續與彈性,更牽動稅負、財務風險與資產分配策略。本文將從制度、商品設計與稅務邏輯三個角度,深入剖析:為何台灣保單無法更換被保險人,而香港卻能靈活操作這一功能?
Thumbnail
2025/07/02
財富傳承與保險配置的實務規劃中,越來越多人關注一個核心問題:「保單能不能變更被保險人?」這不只關係到契約的延續與彈性,更牽動稅負、財務風險與資產分配策略。本文將從制度、商品設計與稅務邏輯三個角度,深入剖析:為何台灣保單無法更換被保險人,而香港卻能靈活操作這一功能?
Thumbnail
2025/07/02
本文探討台灣與香港保單在法律制度上的根本差異,尤其針對保單是否能被第三方(如債權人、法院)介入或強制執行。同樣一張保單,在不同制度下,可能一邊是「資產庇護所」,另一邊則是「債務清算池」。因此,規劃傳承時應理解條文背後的法律保護機制,才能真正實現財富跨代移轉與風險控管。
Thumbnail
2025/07/02
本文探討台灣與香港保單在法律制度上的根本差異,尤其針對保單是否能被第三方(如債權人、法院)介入或強制執行。同樣一張保單,在不同制度下,可能一邊是「資產庇護所」,另一邊則是「債務清算池」。因此,規劃傳承時應理解條文背後的法律保護機制,才能真正實現財富跨代移轉與風險控管。
Thumbnail
2025/07/02
香港保險業起源可追溯至1805年,截至2024年底,香港共有157家授權保險公司,年保費收入超過6,300億港元。儘管常住人口僅約750萬,來自中國大陸與其他海外人士的投保對整體保費收入貢獻顯著,尤其在壽險與重疾保單方面。香港憑藉歷史背景、國際法規制度與資本要求,已成為亞洲重要的保險與財富傳承中心。
Thumbnail
2025/07/02
香港保險業起源可追溯至1805年,截至2024年底,香港共有157家授權保險公司,年保費收入超過6,300億港元。儘管常住人口僅約750萬,來自中國大陸與其他海外人士的投保對整體保費收入貢獻顯著,尤其在壽險與重疾保單方面。香港憑藉歷史背景、國際法規制度與資本要求,已成為亞洲重要的保險與財富傳承中心。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