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變更被保險人」打破傳承斷點
在傳統保單設計中,被保險人身故即代表保單終止、資產釋出。但香港保單可透過:
- 變更被保險人
- 指定後備被保人
- 保單延續選項
⸻
進階功能一:身心守護預支選項
保障傳承者自身失能風險,避免資產凍結
🔹 功能說明
若保單持有人因意外或重病導致失能(如長期臥床、意識喪失),保單可以啟動「預支權限」,授權指定的受託人/家人管理資金、應急調配,而不需經法院或法定程序認證監護權。
📘 實際應用場景
王先生是保單持有人,名下保單累積超過1000萬港元。65歲那年中風臥床無法表達意願,若無此功能,其家屬無法動用保單紅利支付醫療與照護費用,需等法院指派監護人。
但若事前啟動「身心守護預支選項」,王先生可指定長子或信託單位在「特定健康狀態下」取得預支調用權限,避免資產凍結、維持照護品質與家庭正常運轉。
⸻
進階功能二:保單暫托功能
保單價值轉移「可中斷、可管控」的傳承緩衝區
🔹 功能說明
當保單持有人有意將保單價值轉給下一代(如孫子女),但又擔心資產被中間代(如子女)介入或誤用,可將保單交由保險公司「暫托管理」。該平台會依據契約執行金流使用、轉讓節點、用途限制。
📘 實際應用場景
劉女士希望將部分資產傳給孫子(未成年),但又擔心其子女會干涉資金用途,造成紛爭。她使用保單暫托功能,在契約中指定:
• 孫子18歲後才取得保單持有人資格;
• 若期間資金有需求,由暫托人視狀況決定動用用途(如教育或醫療);
• 子女無任意改動權限。
這樣一來,她成功將資產隔代轉移,又保有資產控制與彈性運用的空間。
⸻
進階功能三:保單拆分功能
將一張保單拆成多張分保單,分層管理未來用途
🔹 功能說明
當原始保單累積一定價值後,可依契約設計,選擇「分拆」為數張子保單,分別指派不同被保險人、受益人與用途,實現多層資產規劃。
📘 實際應用場景
張先生擁有一張累積30年、價值1500萬的分紅儲蓄險。他預期:
• 女兒未來需結婚與房屋資金;
• 小兒子預計出國留學;
• 他自己老年生活仍需現金支持。
透過保單拆分功能,張先生選擇:
• 拆出500萬作為長女婚嫁金專用保單;
• 拆出300萬為兒子教育基金;
• 保留700萬主保單繼續由他持有,用於晚年紅利支取。
如此,資產用途清楚、控制彈性高,亦避免一次性資金釋出後分配失衡的風險。
⸻
✅ 結語:從變更被保險人到全方位傳承工具
香港保險業的創新,不只體現在投資收益或外幣紅利設計,更體現在對「傳承風險」的理解與回應。
從「被保人可更換」的制度彈性出發,進一步演化出:
• 💡 身心守護 → 應對突發失能
• 💼 保單暫托 → 確保資產掌控權
• 🌱 保單拆分 → 分層分用途管理
這些設計所建構的不只是保單,而是一整套家族資產安全機制。
⸻
📌 在台灣制度尚無法支援變更被保人、資產暫托或保單拆分之前,這樣的功能只能透過香港保單實現。
M.
M&P 傳承誌主筆
Mind & Purpose in Every P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