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威夷星空羅盤(The Hawaiian star compass)
奈諾亞以毛教授的星空羅盤為基礎,加入夏威夷在地觀察與文化敘事,與其他夥伴發展出適用於夏威夷緯度的「夏威夷星空羅盤(The Hawaiian star compass)」。在夏威夷的星空羅盤中,360 度的地平線等分成 32 個星屋(The star houses),每一份是 11.25 度。座落於四大基礎方位的星屋分別為:Hikina 東,komohana 西,’Ākau 北,Hema 南。

夏威夷星空羅盤 Credits: Hawaiian Star Compass, Copyright by C. Nainoa Thompson (https://www.nlm.nih.gov/exhibition/avoyagetohealth/education/online-star.html)
32 星屋 Star houses
四大方位之間再細分出七個星屋 ,分別是:Lā、’Āina、Noio、Manu、Nalani、Na Leo、Haka。
Lā(讀音:拉):夏威夷語「太陽(Sun)」之意;此星屋從東/西方地平線向南北延伸 17 度,因為太陽一年中會在南北迴歸線之間移動,看起來像是在 Lā 星屋之間移動。
’Āina(讀音:’愛娜):夏威夷語「土地(Land)」之意;此星屋由 17 度延伸到 28 度,命名緣由是夏威夷位於北緯 21 度,大溪地位於南緯 18 度。
Noio(讀音:諾以歐):以夏威夷燕鷗 (The Hawaiian tern)命名,燕鷗早上會出海捕魚(範圍約為 40 英里),並於夜間返回陸地休息,因此傍晚燕鷗可以幫助尋路人找到島嶼。此星屋由 28 度延伸到 39 度,
Manu(讀音:馬努):夏威夷語「鳥(Bird)」之意;馬努位於東西南北四方的中間,在下圖中可以看作是鳥的喙、尾和羽翼的兩個尖端。鳥是玻里尼西亞人對船的傳統隱喻。此星屋由 39 度延伸到 50 度,
Nā Lani(讀音:那拉尼):夏威夷語「天空(Sky)」之意。此星屋由 50 度延伸到 62 度,
Nā Leo(讀音:那利歐):夏威夷語「聲音(The Voices)」之意,指萬物的聲音。此星屋由 62 度延伸到 73 度,
Haka(讀音:哈卡):夏威夷語「空(Empty)」之意。因南北天極周圍相對空曠而得名。此星屋由 73 度延伸到 84 度。
四象限裡的 28 個星屋,加上四大方位東西南北 4 個星屋,總共有 32 個星屋。星屋就像是星星居住的家,概念有點像中國的「星宿」- 月亮居住的客棧。
星空羅盤的鏡像與抽象
每個亮星都會從特定的星屋升起,跨越天際,再從另一側對應的星屋落下。以下圖為例,從東北東 ‘Āina 星屋升起的 Hōkūle’a (Arcturus,大角星),跨越天際後,會從西北西 ‘Āina 星屋落下。因此星空羅盤的東半部與西半部是鏡向的。
當尋路人看到特定亮星起落的位置,就能對應記憶中那顆亮星在星空羅盤上象徵的星屋方位。舉例來說,北極星的下方是正北方,而直立於海平面的南十字座會指向正南方。但隨著星星愈升愈高,愈不容易用來判斷方位,因此尋路人會銘記兩百多顆亮星在 360 度海平面起落的方位,同時將流、浪、風、潮,以及船隻航行狀態等等資訊圖層疊合於星空羅盤之上,以星空羅盤為基礎介面,在心中整合大時空中所有的流動資訊。
所以在心中建構出星空羅盤,將星空的流轉規律與各種自然訊息疊加上去,是學習尋路航海的基礎。

夏威夷星空羅盤應用 (圖片來源:https://archive.hokulea.com/ike/hookele/holding_a_course.html)
夏威夷星座家族(The Hawaiian star families)
繼夏威夷星空羅盤發展之後,為了幫助學習者記憶夏威夷四季的代表星座,以及各個星星之間的相對位置,夏威夷又發展出「夏威夷星座家族(Nā 'Ohana Hōkū 'Ehā, The Hawaiian star families)」。每個夜晚可以看見三個星座家族,每個家族裡的星星彼此相連成線,即使雲遮住了一個家族中某部分的星星,也可以透過記憶中這個家族裡星星的相對位置連線,推測被雲遮住的星星可能在夜空中的哪個位置。
春季:Kaiwikuamo'o — 中軸/脊椎
夏季:Mānaiakalani — 毛伊的魚鉤
秋季:Kalupeakawelo — 卡韋洛的風箏
冬季:Kekāomakali`i — Makali`i 的水瓢

夏威夷四大星座家族意象 (圖片來源:https://imiloahawaii.org/the-four-star-families)
看不見星星的時候,如何導航
星空羅盤僅是尋路航海中的一部分,尋路人即使在看不見星星的夜晚,也能透過季風、湧浪(Swell)、洋流等元素去判斷方向。奈諾亞說,Papa Mau 曾經跟他說過,Mau 的爺爺曾在他暈船時,把繩子綁在他手上,讓他潛到海浪裡,去成為海浪的一部分,感受它,直到他不再因海浪而暈船。有許多自然元素可以幫助尋路人找到島嶼,島嶼上的山脈會擋住水氣,使島嶼上空聚集雲朵,遠處的海上也能看見。湧浪在經過島嶼周圍時,會改變原本穩定的流動模式。海鳥在海上捕食後,會返回島嶼。
尋路航海,重建夏威夷與太平洋的連結
奈諾亞跟著 Papa Mau 密集學習兩年後,於 1980 年成功以尋路航海的方式,航行到大溪地,大溪地人熱烈迎接,尋路人祖先們曾牽起的兩座島嶼,又再次因海洋的道路而連結。當時尋路航海技術已在夏威夷消失上百年,奈諾亞的成功,為夏威夷人點亮了充滿希望的光。尋路航海的復振帶來夏威夷傳統文化復興的潮流,包括夏威夷語言、吟唱(Chants)、故事、舞蹈、製造船和食物的準備,讓夏威夷人重新找到對自己文化的認同與自信。
從夏威夷出發,玻里尼西亞航海協會持續建立和其他島嶼的連結,Hōkūle`a 航行到玻里尼西亞各個島嶼,1985 年抵達紐西蘭,1999 年抵達復活節島。2007 年航行至 Papa Mau 的家鄉薩塔瓦爾環礁,感謝他為夏威夷復振尋路航海文化所奉獻的一切,接著航行到日本,在日本感受到的溫暖和連結,讓夏威夷人知道,復振尋路航海所帶來的感動,可以超越語言和文化藩籬,為夏威夷和玻里尼西亞以外的人們帶來希望。
大角星號,為地球航行(Moananuiākea)
1992 年,當奈諾亞在 Hōkūle'a 上航行時,他透過衛星電話與美國宇航局 (NASA) 夏威夷籍宇航員 萊西·維奇(Lacy Veach)進行了通話,他們是曾經一起上學的朋友。萊西當時乘坐著哥倫比亞號太空船,正繞行著地球,他望向窗外,看到他們正在經過夏威夷上空,直到親眼看到漂浮在宇宙裡的地球,才被她的美震撼地屏息凝神,他看見地球就像是太空海洋中的一個島嶼,就像夏威夷一樣。地球乘載著、並持續孕育著所有的生命,她是所有人的家,我們需要好好照顧她。

1992 年,萊西在哥倫比亞號太空梭上隨身攜帶了一塊錛石,並拍攝了它漂浮在夏威夷島上空的照片。 (圖片來源:https://archive.hokulea.com/holokai/wwv/wwv_mission.html)
一個巨大的願景漸漸浮出:航行 Hōkūle'a 環遊世界,與世界分享夏威夷人照顧島嶼的價值觀和實踐,並向其他人交流與學習,以 Hōkūle'a 為載體,以海洋為道路,為世界各地搭起橋樑,並將人們連結在一起,共同努力航向永續的未來。Hōkūle'a 的環球航行,名為 Moananuiākea。
- Moana = ocean / sea(海洋)
- nui = big / great(巨大)
- ākea = wide, expansive(廣闊)
合起來就是「廣大無邊的大海」,這是連結所有太平洋島嶼民族的生命之海,是祖先的航道、文化的橋樑,是一個活的實體,有靈性、有記憶、有祖靈的護佑。
這是一場為期數年的太平洋航海行動,目的是:
- 守護地球
- 傳承祖先的航海與永續生活的智慧
- 串連整個太平洋地區的社群

Moananuiakea 航行 (https://hokulea.com/moananuiakea/)
接續:《2024 太平洋藝術節之四:使用星星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