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延續上一篇,這次來談實戰中如何靈活運用「觀察三天」策略。技術分析常面臨兩難:等三天確認,股價可能已大漲錯過買點;但若貿然進場,又可能買在假突破、之後拉回。為方便說明,本文以「突破」為例,「跌破」則可反向套用邏輯。
🔍 什麼情況下「需要觀察三天」?
三天觀察期通常適用於以下幾種情境:
1️⃣ 壓力區歷史久遠或成交密集
→ 若突破的是一個長期壓力區,例如半年以上或大量成交堆疊的位置,三天觀察有助於確認是否真的化解套牢壓力。
2️⃣ 潛在漲幅與空間很大(預估超過30%)
→ 越有空間的個股,越值得多一點確認,因為後續上漲時間較長,不急於在第一天進場。
3️⃣ 市場情緒不穩,易受消息面干擾時
→ 若大盤波動大、突發消息頻繁,單日突破的參考價值降低,需要時間過濾雜訊。
⚡ 什麼情況下「當天就能確認」?
有些個股,則可以在突破當天就果斷操作,條件包括:
1️⃣ 突破後的空間有限
→ 若技術壓力區之上不遠處就有新壓力或反壓,機會稍縱即逝,觀察三天反而錯失短線機會。
2️⃣ 基本面、技術面、籌碼面,甚至消息面,皆具備強勢特徵
→ 例如:獲利大幅成長、技術型態完整、籌碼集中等,皆可提高突破成功率。
3️⃣ 突破的是短天期壓力(如近一週或一個月內的高點)
→ 若壓力區的時間不長,且沒有大量套牢籌碼堆疊,較容易一次突破成功,市場反應會比較即時,適合快速確認與操作。
🎯 實務建議:採取「分批策略」來綜合兩者優點
為了兼顧「不錯過」與「不追高」,可考慮以下分批策略:
第一天突破時:試單小量買進
→ 捕捉第一波動能,提早卡位。
第二到第三天:觀察是否站穩支撐
→ 若能守住突破點(變成支撐),代表為真突破,可視情況加碼。
出現續強K線或爆量長紅:再次加碼
→ 順勢擴大持股,搭上主升段。
透過上述內容的策略,一方面不會錯過強勢股的第一波漲勢;另一方面若為假突破,也能有效控制風險。
📌 風險控管的態度不同:
突破買進:建議相對保守、耐心觀察。跌破賣出:反而應該果斷執行、避免猶豫。多看三天不是萬靈丹,而是一種風險管理機制。在市場中,速度與確認永遠是拉扯的兩端,而你的交易策略與風險承受度,會決定你該站在哪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