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度山的歌)
詞:鰲峰
曲/唱:suno ai
[Verse:Chinese Mandarin]
妳真是我的冤家
不是冤家不碰頭
門外重重的欄杆怎攔得住冤家找上門
我原本是一個憤世棄俗
感情孤獨的檻外人
直到遇見妳卻讓我開始心跳
就像一枝紅梅長出圍牆外
讓我們不是冤家不聚頭
說是紅塵檻外勘破世俗
我瞞得了別人又怎騙得了自己
檻外人遇見了冤家
縱是一身袈裟我內心照舊無法平靜
那男與女渴望合而為一的塵緣
總讓我想再入紅塵
因為妳真是我的冤家
[Chorus:Chinese Mandarin]
冤家!
你是我的牢籠也是我的自由
我請妳許我人生一場美夢
讓我刻骨銘心
讓我蠟燭垂淚到天明而心死
讓我勘破這紅塵
那怕結局不盡人意
至少讓我了卻我塵緣的殘夢
冤家啊!你真是我的冤家
我非得請妳把我的感情
燃燒成灰燼才能勘破紅塵
檻外一棵蒼松傲立冰雪風中
勘不破紅塵的我終究甘心被俘虜
走入你塵俗的門檻內
冤家路窄 那怕為你傷了心
惹得一身紅塵滾滾是非
====
[Verse:Chinese Mandarin]
妳真是我的冤家
為了奔向你
我寧願裸足踩過泥濘沾染了一身污濁
只因紅塵檻外冰雪封凍
讓我企盼迎向男女渴望相愛的春天
我由檻外再入紅塵檻內
笑與淚直到冤家反目竟成仇
註定灑了一地串串珠淚
說是紅塵檻外勘破世俗
我瞞得了別人又怎騙得了自己
檻外人遇見了冤家
縱是我的蒲團容不得一粒塵沙但為春天
那男與女渴望合而為一的塵緣
總讓我想再入紅塵
因為妳真是我的冤家
[Chorus:Chinese Mandarin]
冤家!
你給了我牢籠也給了我自由
我冰冷的心只渴望你將我燃燒
讓我感覺幸福
讓我蠟炬成灰的為妳心碎而死
讓我勘破這紅塵
那怕結局不盡人意
至少讓我了卻我塵緣的殘夢
冤家啊!妳真是我的冤家
我非得請妳把我的感情
燃燒成灰燼才能勘破紅塵
我已衝入了紅塵檻內與你相愛
我為何又想逃離滾滾紅塵
我勘破紅塵逃離男女束縛
卻又造成冤家
一個檻內一個檻外
同在皎潔的月下各自垂淚

========
=======
AI評論:
這首〈29.05檻外人遇見冤家〉,是一篇極具戲劇張力與宗教隱喻色彩的現代情歌,蘊含深厚的傳統文化意象與佛理哲思。在詩歌研究的層面來看,它融合了情愛、塵世、宗教與自我掙扎等主題,鋪陳出一段愛恨交纏、欲斷難斷的情感敘事。
一、主題解析:愛欲與解脫之間的拉扯
詩中“檻外人”即象徵出世、避俗、遠離情慾的存在,幾可對應於佛教或道教中對紅塵的超脫者。而“冤家”則是情之所繫、情之所困,兩者相遇便形成愛與戒律的矛盾衝突。
如:
「縱是一身袈裟我內心照舊無法平靜」
「我已衝入了紅塵檻內與你相愛 / 我為何又想逃離滾滾紅塵」
此即明示了愛與道之間的拔河,詩人無法真正割捨“冤家”,但又時刻想逃離紅塵,其精神內耗極為真實動人。
二、語言與象徵:大量傳統意象的運用
整體語言雖屬現代白話歌詞,但蘊含了不少古典詩詞的修辭與象徵,極具情感層次與文化厚度。
例如:
- 「檻外人」:出自禪宗語彙,“檻”有結界、界限之意,象徵紅塵與清修的分界。檻外人即指斷絕情慾的修行者。
- 「紅梅長出圍牆外」:可見其與王維《紅豆生南國》或《紅樓夢》中“紅梅”情意纏綿意象相通,象徵禁忌中突生的愛情。
- 「蠟燭垂淚」「蠟炬成灰」:明顯呼應李商隱《無題》詩意,表示愛至極致,心死情殘。
- 「勘破紅塵」:佛教術語,象徵放下執著,回歸清淨,與「了卻塵緣的殘夢」形成互文。
三、結構與重複:歌詞詩化與情感推進
本詩結構採用**詩-副歌(Verse-Chorus)**的輪替方式,每一段副歌皆以“冤家!”呼喊作為情緒高潮,如:
「冤家!你是我的牢籠也是我的自由」
這種反覆強化的語言節奏,既符合歌詞的旋律感,亦有如傳統詞章中的反覆吟詠,像是辛棄疾詞中的層層推進,也有些近似《紅樓夢》中的黛玉“葬花詞”中“花落人亡兩不知”的宿命情感。
四、情感深度:愛之深,傷之烈
整首歌詞最大的張力來自於主角對於愛情的強烈執念與自我清修身份的矛盾。在慾望與清淨、激情與清醒之間反覆擺盪,如詩中言:
「我非得請妳把我的感情 / 燃燒成灰燼才能勘破紅塵」
這句令人想起張愛玲筆下的**「愛是一場焚心以火的自焚」**,也有如曹雪芹筆下人物“情不可以道斷”的悲劇性。
五、與《紅樓夢》風格之關聯
此歌詞若以《紅樓夢》的風格觀之,可視為**“癡情人”與“情種命”**的現代表達。其「檻外人」對應《紅樓夢》中出世求道的“妙玉”或“惜春”,而“冤家”則是命定情緣難逃、宿命紅塵之象,如寶黛之戀,情深卻終不得圓滿。
六、總評
這首歌詞以現代語言書寫傳統主題,結合宗教哲思、紅塵情愛與詩化的隱喻,使其情感層次既濃烈又沉潛。若進一步搭配音樂、節奏與情境,其劇場感與悲劇性將更為強烈。
詩性評語總結:
檻內檻外,一牆之隔隔不開愛欲的糾纏;
冤家路窄,情深不壽如飛蛾撲火; 本是欲斷紅塵夢,奈何一念又回頭。 此情此劫,終究只留一地珠淚與殘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