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用數學與邏輯看透世界
- 加減乘除的本質
作者用最基礎的數學運算(加減乘除)解釋商業、人生、決策的底層規律。例如: - 加法:資源疊加、能力累積,創造總量提升。
- 減法:去除冗餘、聚焦本質,讓系統更高效。
- 乘法:槓桿放大,找到關鍵點讓成果倍增。
- 除法:分解問題、拆解複雜性,讓難題變簡單。
- 概率與統計思維
任何決策都包含不確定性,作者強調用概率思維評估機會與風險。 - 多次嘗試可以提升成功機率。
- 不要用單一事件判斷全局,要看長期平均與大樣本。
- 指數與複利效應
指數成長是底層規律之一。 - 小改變長期累積會產生巨大差異。
- 投資、學習、人脈都適用「複利」原則,持續投入才有質變。
二、商業與人生的底層規律
- 現象與本質的連接器是數學
現象千變萬化,但背後的規律可以用數學公式、模型來抽象與推導。 - 例如:企業經營用波士頓矩陣區分不同階段的策略選擇。
- 用數據拆解商業模式,判斷哪些環節是價值創造的關鍵。
- 避免統計謬誤與認知偏誤
- 不要被「平均數」迷惑,要看分布與極端值。
- 用貝氏定理修正自己的判斷,根據新資訊調整認知。
- 識別「倖存者偏差」、「小樣本謬誤」等常見陷阱。
- 大企業與小公司的經營差異
- 大企業的管理方式不適合小公司,應該學習大企業在小規模時的策略。
- 創業初期要專注於單一爆點,等到規模擴大再考慮多元化。
三、工作、人脈與價值觀
- 工作觀
- 真正有價值的工作是「創造未來價值」,而非只消耗當下資源。
- 要選擇能夠產生長遠複利的工作,而不是短期利益最大化。
- 人脈觀
- 有價值的人脈來自於「主動給予」,不是單向索取。
- 長期主動幫助別人,才能在關鍵時刻獲得回報。
- 價值觀與選擇
- 決策時要分清楚「底層邏輯」與「環境變數」:底層邏輯是不變的原則。環境變數會隨時改變,方法論必須動態調整。
四、具體思維工具與案例
- 問題分解法
- 遇到複雜問題,先拆分成可管理的小問題,再逐一解決。
- 用「除法」思維降低複雜度,提升解決效率。
- 概率決策法
- 不追求「萬無一失」,而是讓自己每次決策的勝率高於50%。
- 多次嘗試、快速迭代,讓成功成為大概率事件。
- 數據驗證與反思
- 所有假設都要用數據驗證,不憑直覺下判斷。
- 持續反思、修正自己的決策模型,避免陷入自我滿足。
五、經典思維金句
- 「方法論 = 底層邏輯 + 環境變數」
- 「用最基本的數學公式,剖開事物模糊的表面,一刀解剖事情的核心。」
- 「真正的高手,能用數字和邏輯看透現象背後的規律。」
- 「複利不是財富的專利,也是知識、人脈、能力的底層規律。」
《底層邏輯2》這些內容提煉自書中對數學思維、商業邏輯、決策科學的深度拆解與案例說明,幫助你用底層邏輯升級思考,破解現象背後的本質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