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提要:由於採訪太長所以分成上中下,希望前一篇大家有看的開心ヾ(●´∇`●)ノ
目前已經落地了,正在趕車回家。
依舊祝大家閱讀愉快!

🎤:唱搖滾樂是什麼樣的感覺?
🍚:覺得真的很有趣,感覺像踏入一個全新的領域。
起初在練習時,有些地方較還不熟悉,所以感覺比較困難。但開始錄音後,我很自然的就投入其中。
每當我在處理節奏或重音時,感覺整個人都沉浸在音樂裡。現在唱起來也比以前自在許多。
🎤:演唱這種風格截然不同的歌曲,有讓你發現自己的新聲線表現嗎?像在歌曲中嘗試音效和一些新東西,例如在唱完「Coke Zero」那段用氣音方式演唱。
🍚:起初錄音我在錄音時是完全沒加任何效果,是後來在混音階段把音效加上去。
當我完Ruby後,就很想試著在人聲上加點特效。而當我第一次聽到加完效果的demo時,真的超興奮,心想:「就是這個!」我很喜歡那種「似我非我」的聲音感覺。
好比「Coke Zero」那段完全不加效果,只用原聲來唱,其實我從來沒嘗試過。
因為ruby的風格和我以往的唱法差很多,所以這次玩得特別開心。
🎤:如同你先前所述,這首歌的想呈現的是「不像 WOOZI,但卻又能代表WOOZI的歌」,混合屬於你的元素。之前在〈HOME;RUN〉裡嘗試過爵士風格,在〈Rock with you〉和其他的歌中加入搖滾元素,而管弦樂的呈現也讓人聯想到你曾說過你喜歡的動畫音樂,或是其他較抒情的作品。
🍚:我想那些經驗確實都是很重要的學習過程。我腦中常會有一些關於風格或歌曲的大致構想,但只有真的著手創作後,才能看清它們的全貌。
對我來說,每一次為 SEVENTEEN製作音樂的過程,都是邊做邊學。一路走來,不論是成功還是失敗,這些所累積的經驗,都在創作〈Ruby〉時給了我很大的幫助。
現在回頭看,甚至會覺得,能完成這首歌,好像是一種命中注定的事。
🎤:或許正因如此,雖然Ruby聽起來像自然而然呈現出來的風格,但實際上你是很有計畫,逐段以不同曲風銜接,才讓整首歌聽起來完整。像是從管弦樂轉到搖滾吉他的bridge,那瞬間的旋律非常強烈。而從搖滾再接到爵士,雖然兩者風格感覺截然不同,卻又搭的非常自然。要把不同樂器的音色和音階銜接起來,你應該嘗試很多方法吧?
🍚:真的試了很多種。因為我要讓不同樂器的旋律無縫銜接,所以每一次轉換,我都得仔細調整前一個樂器的結尾音,和下一個樂器的起始音。
光是這個過程就花了好幾天,反覆嘗試各種細節。
一開始也在懷疑自己到底做不做得出來,因為很多段落其實是在腦中想像出來的,並沒有先考慮在實際編曲上是否可行。
有些過渡用了音色衝突的樂器,過程確實失敗幾次。但我就是不斷嘗試、不斷調整,最後才慢慢找到方法。就像別人說的,失敗乃成功之母(勳笑)。
比如說在前奏後,我終於找到可以順利進入主歌的方式。還有後半段的爵士鋼琴,原本怎麼放都不太合,但後來還是靠著細部調整,才找到一個合適的平衡點,並成功融合進整首歌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