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把客人留在那邊了,那位客人需要爸爸載他回來。
1980年的光州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光州人民是暴徒,還是民主鬥士?當年韓國媒體異口同聲報導光州「共匪暴徒」的聲音外,有一位德國廣播電視聯盟(ARD)記者卻拍攝到了不同於媒體所說的「真相」。
《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便是改編自于爾根·辛茲彼得—那唯一一位勇闖光州的外媒記者所經歷的真實事件。當時光州遭到軍政府封鎖,任何消息都無法傳出,且藉由媒體的力量塑造出「為阻止光州暴徒,無數軍人為此犧牲生命或遭受傷害」的形象。察覺到光州異樣的于爾根·辛茲彼得決定前往光州一探究竟,意外發現了事情的真相,留下了珍貴的第一手資料。
電影是以當時載于爾根·辛茲彼得前往光州的計程車司機—金萬燮(歷史原型:金士福)為視角,他是一位獨自撫養女兒的單親爸爸,長年因債務顯得有些貪財,卻也不失善良。開著一台老舊計程車維生的他,就像是眾多普通的社畜,討厭那些走上街頭抗議而影響他生計的大學生,根本不太在意大學生抗議的原因。看似與光州事件毫無相干的他,竟成了這場民主運動最關鍵的人物之一,就像是于爾根·辛茲彼得說的:「如果不是那位英勇的韓國計程車司機,這部紀錄片將永遠不可能公之於世。」
傾盡一城之力,吹響南韓民主化的號角
觀眾隨著這台首爾計程車進入1980年的光州,看到的是杳無人煙的街道、四處散亂的鞋子、隨處飛揚的宣傳單、誓死的布條,以及守在各個關卡的武裝軍隊。極度敏銳的記者馬上拿起相機拍攝記錄,金司機雖感覺有所詭譎,卻只想逃離這裡,早日回到女兒身邊。不過命運使然,金司機好心載一位焦慮的母親到醫院尋找失蹤的兒子,竟發現醫院成了地獄,到處都是血跡斑斑的光州市民,揭開了光州「不尋常」的那一面。
一心想拿到車費後,趕在宵禁前回到首爾的金司機,卻因老車故障,不得不待在光州。他漸漸發現光州的人民十分好客、善良:在集會街頭上,年輕女孩免費發送好吃溫熱的飯糰;司機大哥無償收留他們,還拿出所剩不多的糧食;那個抗議的大學生,也只不過是一位懷抱歌手夢的年輕孩子。這裡的一切,怎麼會是電視上播放的「暴徒」呢?
不僅如此,金司機親眼目睹許多他不理解的事情:鎮暴警察丟出催淚瓦斯、暴力逮捕那群手無寸鐵的抗議人士,到處是尖叫聲與毆打聲,不分男女老少;夜晚宵禁,家家戶戶都用厚棉被擋住窗戶,似乎害怕被人發現,甚至時不時還有槍聲傳來。某一個夜晚,便衣警察捉住了他,一口咬定他是「共匪」,不停毆打,手段殘忍,他看著那個維護他們的大學生被槍威脅,他看著卡車上一堆赤裸者,像是畜牲一樣被毆打,他不明白,光州人民與他,到底做錯了什麼?

煙霧、棍棒、尖叫、哀號

人民怕得將光線擋住,即使擋不住向他們發射而來的子彈
嚇壞的金司機,隔天一早決定離開光州,在光州司機大哥的幫助下,他來到了臨鎮,吃著熱騰騰的麵食、買了給女兒的昂貴皮鞋、聯繫上遠在首爾的女兒,生活似乎回到了原點。然而,最終他調轉車頭,開回了光州。
那個愛唱歌、被槍威脅的大學生死了,醫院成了太平間,到處都是死狀悽慘的年輕孩子。而街道上,人們想拯救倒在地上的親朋好友,卻無情地被開槍掃射,一個接著一個倒下。金司機與光州司機大哥們決定以車身為盾,試圖解救槍口下的生命,而在槍林彈雨下,他們再次被便衣盯上。為了能將光州的真相傳出去,金司機與記者往首爾逃亡,在一位軍官的放行下,以及光州司機大哥們的捨命護道,最終他們成功將這個被隱瞞的真相傳了出去,成為這場重要歷史的紀錄者。

被槍威脅生命,你會投降嗎?

如同牲畜一樣被對待,你願意嗎?
透過本片,我們一窺光州事件的樣貌,勢必對他們遭遇深感痛心。然而,如果是你,你也會調轉車頭,往地獄前行嗎?我們與金司機一樣,都是光州事件的「外人」,我們可能會無視那些聲音、逃避那些人,因為沒有人喜歡惹上麻煩。但若是視而不見旁人的痛苦,我們就真的能獨善其身嗎?
在殘忍血腥的暴行下,更凸顯出人性的光輝面。無論是光州市民、記者、司機與那位放行的軍官,他們都在生命威脅下,選擇了比生命更重要的「真相」,這種偉大無比的勇氣雖然無法阻止光州的悲劇,自己也無法得到實質的好處,但正是因為他們的小小決定,成就了南韓民主化的那一天。

有些事情比生命更加重要

歷史上的他們已然消散,但他們的精神依然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