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

含有「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共 18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1980年的光州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光州人民是暴徒,還是民主鬥士?當年韓國媒體異口同聲報導光州「共匪暴徒」的聲音外,有一位德國廣播電視聯盟(ARD)記者卻拍攝到了不同於媒體所說的「真相」。
Thumbnail
含有成人內容
我們總以為平凡的日子與遙遠的戰地毫不相干,直到在圖書館借閱這兩本日記:王國春的《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與洪上凱的《加薩日記》,才發現不論是台灣街頭奔走的計程車司機,還是加薩戰地裡的無國界醫師,他們都用真實的眼睛看見了這個世界最真誠、最脆弱也最堅強的模樣。
Thumbnail
曾遭人為埋沒的光州運動,朴贊郁未在電影裡明說,而是將那些抗爭的、流血的、哭泣的、堅定的、死亡的人們安放於背景,用自己的方式持續發聲,而當代許多的韓國電影/書籍/攝影作品中,也不乏有創作者透過藝術,來重返這段(不)存在的歷史,一次又一次地回頭,從國族歷史的暴力中探尋自由的邊界,並向未來的正義持續探問。
Thumbnail
  2017年,《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在韓國上映,成為韓國影史上首映關影人數最高的電影,並在釜日電影獎、亞洲國際電影節榮獲獎項。次年,美國推出了《幸福綠皮書》,同樣以不錯的票房斬獲奧斯卡最佳影片。兩部電影都取材自該國的一段歷史時期,用一名司機與一名議題關係人的方式,將我們引入導演團隊想要討論的議題。
Thumbnail
挖掘《寄生上流》這部電影,發現當中涉及韓國文化、社會、歷史的各種面向,此處只能就神話內含做一些分享。本系列文章可能有過度詮釋的可能性。電影涉及主題和隱喻龐大,如有不能窮盡之處還請指教,就不足之處提出建議,讓我獲得更多啟發。那將是上上之流,Respect。 延續前文,編導就角色上的顛倒,不只運用
Thumbnail
5/5寄生上流
"好股要一直抱才能感受到它的價值,跟著它的成長一起累積財富,像台積電產業獨占鰲頭,千萬不要認為它現在價格很貴,在十年內你就會發現價值不只是在股價而已。"
Thumbnail
本篇介紹了反派和支線的定義,並提供瞭如何去界定反派和支線的規則和條件。作品中的反派必須帶來主角改變的契機,而支線則是輔助主角達成最終目的的具體行動。支線的作用有助於豐富故事內容、加深角色刻畫、增加情節複雜性和提供情感體驗。本文也提供了支線的類型和構建要素,並提供了相關的例子。
Thumbnail
沒有人喜歡揭開瘡疤,但如果永遠逃避的話,又該如何抬頭挺胸地繼續往前走呢?
Thumbnail
本月會聊兩部動畫、兩部電影、一檔實境節目、兩款遊戲和一本書!
Thumbnail
我很喜歡以藝術作為歷史載體的作品,無論形式。就像電影《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讓大家再次關注到南韓的光州事件與民主化運動,我也想來分享四首從音樂切入的視角。
Thumbnail
所以更不懂為什麼很多台灣人還想要被一位惡霸鄰居桶 (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