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投資組合價值達到某個臨界質量,複利就會接手。
●複利在頭幾年會測試你的耐性,之後好幾年則是會讓你不知所措。
●讀每一條財經新聞時都應該要經過這個問題來過濾:「一年過後,我還會在乎這條新聞嗎?五年後呢?十年後呢?」
●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唯獨當有人把個別事件拿來充當未來的參考,歷史就被濫用了。把人們面對風險與誘因時的反應當作基準有用多了,因為那不為時移,非常穩定。
●蒙格:「跟商業界大多人相比,我跟華倫閱讀思考得比較多,事情做得比較少。我們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我們喜歡那樣的生活,不過我們把這癖好轉為對我們自己產生正面結果。●投資最重要的四個字:「安全邊際。」或者是「我不知道。」
●好奇心跟上癮一樣,具有反脆弱性。你越是滿足它,它就越放大。
●在一個資訊氾濫的世界哩,資訊充足意味著欠缺別的東西:注意力。
●「林迪效應」是指某個不會消逝的科技或想法,其未來預期壽命與它們目前已存在著時間成正比,因此它們每多存活一段時間,就意味著其剩餘的預期壽命會變得更長。
●世上也許有上百萬計的方法,不過原理卻寥寥可數。能夠掌握到原理的人,就能夠成功地選擇屬於他的方法。不斷嘗試各種方法,卻漠視原理的人,一定會碰上麻煩。
●只要養成某些思維習慣,就算不是天才,也能夠在思想上超越其他多數人。
●一旦你知道某個事物為真,你就能夠承受要為它付出大量心力,即使長期下來也能堅持。
●「笛卡兒懷疑」,系統性地懷疑它能夠懷疑的一切事物,直到他眼前所見盡是無庸置疑的真相為止。
●米開朗基羅如何雕塑出史上最偉大的雕像之一大衛像?米開朗基羅:「大衛一直都在那塊大理石裡頭,我只是把不屬於大衛的東西弄掉而已。」
●評估任何新聞事件時,只考慮它對於未來的利率以及企業內在價值的影響。內在價值是你在企業剩餘的時間價值內,能夠從裡頭取出,經過不確定性調整之後的現金流折現值。
●在蒙格眼中,與其花很多時間鑽研一個錯得不能再錯的單一模型,還不如擁有俗世智慧。一個多重模型方法就算只不過約略正確,在任何牽涉到人們或是社會體系的事物中,都會導致好得多的結果。
●當我們把當下的價值看得比未來更高時,就會變得沒耐性。
●不甘寂寞之人,不可能有認真之作。─畢卡索
●確定性是一種想像出來的,金融市場最根本的特質,就是不確定性。
●在五十年前,最厲害的投資人是具有資訊優勢的人,然而時至今日,最厲害的投資人則是具有行為優勢的人。
●自我=1/知識。你知道得越多,自我就會變小;知道得越少,自我就會越膨脹。─愛因斯坦
●變有錢的方法有千百種,但要「保持有錢」的方法只有一種:要謙遜,而且往往需要到偏執的程度。
●簡化是經過漫長努力後的成果,而不是開端。
●執著不懈地追尋簡單的想法,你就能抵達應許之地。
●比起累積財富,無論就閱讀還是實踐來說,打造氣質都是困難得多的工作。
●智識的五個層次,由下而上分別是:聰明、有識、出色、天才、簡單。─愛因斯坦
●投資不像參加奧運跳水選手,挑戰更高難度並不會加分。
●投資的目標,是要找出那些不分散投資也很安全的情況。─蒙格
●投資人的工作是讓資本盡可能以最高的速率,以及最低程度的風險,隨著時間複利增長。
●花的比賺得少,永遠要存點錢,把它放在稅負遞延的帳戶裡。這麼假以時日,這筆錢就會積少成多。
●你要是無法簡簡單單檢視一件事,那你對它就是不夠了解。─愛因斯坦
●策略要複雜,但系統一定要簡單。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老子
●除非你財務獨立,否則無法確實了解這個世界真正的運作方式。
●弄到第一桶金經常被認為是最困難的一步,一旦弄到了第一桶金,你便知道自己做得到。
●一個逆向操作者並非刻意要跟大家反其道而行,他只是某種循規蹈矩的人罷了。
●分析股東信時把陳腔濫調用紅線畫起來,如果最後看到紅線比黑字還多,就把這間公司留校察看。
●人類並非理性動物,而是會合理化的的動物。
●我們不知道的事情,跟我們以為自己知道的事情一樣多。
●任何事情事後諸葛看來都顯而易見,你一定要以先前做決策時的當下情境,評估你的決策品質。
●在計算成本之前就動手蓋房的人,他的行為很愚蠢;在動手蓋房之前先計算成本的人,會發現他沒有算對。
●你幾乎不可能在寫東西(交易日誌)的同時,分心去想別的事。當你逼自己動手寫東西時,就會把思維也導向相同的方向。
●想要解決行為問題,往往只需要讓獎勵與希望達到的目的一致就夠了。
●管理學上最重要的規則,就是要把獎勵做對。─蒙格查理
●投資股票是一門藝術,不是科學,什麼都要量化得一清二楚的人,將處於很大的劣勢。─彼得林區
●寧可約略的正確,也別錯得精準。─凱因斯
●找出目前價格,與你保守估計能夠維持長期獲利的價值之間,是否具有能夠創造出巨大安全邊際的差距。
●你付出的是價格,得到的是價值。─巴菲特
●要當心別在一個複雜的世界哩,執著於錯誤的精確感。
●不是所有重要的事都能算,也不是所有能算的事都重要。─愛因斯坦
●順向思考,然後逆向思考。反過來想,永遠要反過來想。(每每我覺得理論上應該如何時,反過來想)
●決定價值最重要的單一因素可說是有跡可循的平均未來獲利能力。先把這份獲利能力進行估計,再把這個估值乘以適當的「資本化因子」,就能發現其內在價值。─葛拉漢
●倘若你只有一個想法,那就沒有比那個想法更危險的事物了。─蒙格查理
●淨收益和每股盈餘是會計原則算出來的財報數據,業主盈餘才是業主最終能夠拿到的實際現金。
●好點子讓你惹上的麻煩,遠比壞點子來得多,因為你會忘記好點子也有其限度。
●並非所有盈餘都生來平等,通膨會讓資產收益比高的公司其財報盈餘變成次等品。姑且稱為「受限盈餘」。
●盈餘是公司創造出來的,但是本益比卻是市場創造出來的。
●在股市中,價格先行,然後財報基本面才會浮現。看似便宜的股票,還可能繼續變得更低廉。
●價值陷阱是指公司看似很便宜,但其實很昂貴。原因有盈餘具有循環性(本益比低可能因為當時公司盈餘處於景氣循環高峰)、其他競爭者創新風險、經營團隊資本配置不佳、公司治理問題。
●市場屢屢教訓我們,好公司與好股票之間的差別有多大。
●只需要花很短的時間就能學會怎麼賺錢,但要花上一輩子才能學會怎麼不賠錢。
●連著兩年穩穩賺到20%,績效會超過在第一年賺到100%、但在第二年賠掉30%。
●以公允價格買進一間很棒的公司,遠優於以很棒的價格買進一間還算可以的公司。
●有人願意付出很久沒有人願意付出的高價,這通常是該公司的潛在基本面,已經產生重大感變的徵兆。
●股價52週創新高的股票清單,往往是讓你得以接觸到聰明投資人在想啥的捷徑。
●難處不是在於醞釀新想法,而是擺脫舊想法。─凱因斯
●在正確的時候讀到正確的書,會告訴你一些在錯誤的時候讀到正確的書,就是沒有辦法領悟到的事。
●利率在經濟學中扮演的角色,跟重力在物理學世界的角色很像。
●股價上升的最佳環境其實是聯準會一直試著要促成,非常乏味且步調緩慢的經濟體。
●牛市生於悲觀,長於懷疑,成於樂觀,死於狂喜。第一階段是少數有前瞻性的人開始認為事情會好轉,第二階段是大多數投資人發現,事情其實在好轉,第三階段則是每個人都認為,事情會永遠好轉下去。
●壞公司被危機摧毀,好公司能夠倖存下來,偉大的公司則因危機而改善。
●市場維持不理性的時間,比你維持付得起錢的時間還長。
●身為投資人,廣為傳布的恐懼是你的朋友,個人恐懼則是你的敵人。
●要成為企業分析師,而不是市場分析師、總經分析師或證券分析師。
●很少鹹魚會翻身的,廚房裡也絕對不會只有一隻蟑螂。
●你能夠把不確定性分辨得愈是細緻,就愈可能成為較佳的預測者。
●訊號是真相,雜訊則是讓我們分神,看不到訊號的東西。
●試著把機會成本弄得愈高愈好,這麼一來每個決定就會變得更好。─查理蒙格
●有一種我稱之為「衝浪」的模型:只要衝浪手站在浪頭上,而且能夠待在那裡,他就能衝上很長、很長一段時間。─查理蒙格
●經驗會確認一個經得住時間考驗的概念:只要準備好在這輩子,有幾次能夠劍及履及立刻採取行動時,做些既簡單又符合邏輯的事情,往往就能大幅改善你這輩子的財務狀況。這幾個清楚可識的重大機會,通常會降臨在一直尋尋覓覓,願意等待,懷抱著好奇心,喜愛在多重變數之中審時度势的人身上。然後你需要的就只剩下當機會好到不行時,運用過去以謹慎與耐性累積下來的資源,重重押注下去的意願。
●大多數的基金買家,都是先看過往績效,然後看經理人的聲譽,再看基金的風險性,最後才看基金的費用(如果有看的話)。有智慧的投資人也是看這些東西——只不過順序剛好反過來。
●每當你要堅持新習慣有困難時,就試著先小打小鬧,直到那成為不自覺的習慣。去做比你能夠做到還要少,但是可以一直做下去的事,這就是複利累積的關鍵。你必須建構出一個能夠執行個數十年,而不是幾個禮拜或幾個月就破功的計畫;先啟動一次,然後全程維持定速(即使比其他人都來得慢),不但容易得多,而且所需的精力也少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