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篇無法附圖的美食童話。在不能隨手拍照的時代,有些事情模模糊糊、有些則過分清晰,比如苗栗市的「精緻小館」和那遍尋不著的獅子頭滋味。
苗栗客庄不少合菜店,請客佔據外食體驗中的多數,簡餐式家庭餐廳在當時還算稀奇,而對餐食必需獨享的貪吃稚兒來說,更是無法抗拒的誘惑。離家中等距離,走路不好到、得是父親開車才能抵達的「邊塞之地」,換言之,吃得次數雖多卻也次次珍惜。每每看到那有些古舊寒酸的招牌,即刻口舌生津、饞得我坐立難安。
自小愛吃,但苗栗除了合菜店、半山腰的烤乳豬、一碗加滷蛋的乾麵,剩下的美食記憶全是精緻小館的獅子頭。倒不是它其餘菜餚不美味,而是那獅子頭香氣貫穿整個童年、少年時期,回憶泛黃、獅子頭卻堅決不褪色,在沒有擺拍的年代,味覺記憶始終是絕對權威。
店內裝潢昏暗黑色調,我愛盯著桌旁魚缸,紅色光影氣泡稍稍轉移躁動的食欲,而獅子頭上桌後,光影從碗中流洩、照得店內波光粼粼。總是先吃青江菜與番茄,討厭蔬菜的孩子為了湯頭肉汁囫圇吞棗,扒上幾口飯,再小心翼翼剝下一小片獅子頭的外皮鋪在白飯上,時間此刻暫停瞬息、為美食歡呼。
到底是入口即化還是稍有嚼感?寫越明白我越痛苦,永遠離去的事物不應在午夜夢迴拷打自己的舌頭。只知道店家歇業後,我四處嘗試獅子頭,從外省老店到知名麵館;再從文青商家到市場深處,除了傷及味蕾,一無所獲。這果然不是一個好童話,沒有快樂結局也沒有回扣記憶的救贖,只有那不願褪色的記憶時刻提醒我:把握每口當下、不忘美食初衷。
以此文聊慰身心、(不知第幾次) 憶苗栗市精緻小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