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6日標誌著馬雅13月亮曆的新起點,從「韻律藍風暴年」正式轉入「共振黃種子年」,這象徵著地球能量週期的切換和靈魂旅程的轉折,也是一個重新聚焦願景、播種成長的關鍵時期。
「共振黃種子年」的意義與重點:
播種與顯化: 這個新的一年是進行清晰對焦和顯化願景的重要時刻,鼓勵人們停下腳步,整合內在,重新定位人生目標。
清理與定位: 過去的藍風暴年已經清理了不再適合的人事物,而黃種子年則是一個回歸初心、聚焦願景的播種期,為未來幾年的豐盛打下基礎。行動與累積: 未來將會如何發展,取決於當下的每一個選擇和行動,鼓勵人們停止分心,清除雜草(人際、信念、習慣),並對準真正想成長的方向。
無時間日(7月25日): 在進入新的馬雅新年(7月26日)的前一天,7月25日被稱為「無時間日」,它是一個除夕夜的概念,讓人在新的一年開始前,有一段屬於自己的空白時間,用於反思和回歸自我。
瑪雅曆「無時間日」的傳統意涵
•年度除夕的角色:在何塞.阿古洛斯(José Argüelles)等人推廣的瑪雅13月亮曆(夢咒曆)中,每年以西曆7月26日作為新年開始,其前一天7月25日即為「無時間日(Day Out of Time)」。此日不屬於任何一個月份或年份,被視為跨越年與年之間的除夕夜概念 。簡言之,7月25日是舊年結束的空隙日,象徵暫停舊秩序、為新年留下一段空白 。
•與天狼星、新年對應:無時間日亦與天狼星(Sirius)上升相關聯。在13月亮曆體系中,7月26日(新年當日)傳統上對應天狼星重現,人們認為這標誌自然週期的新年開始  。換言之,無時間日既是舊年與新年的交界,也寓意宇宙與地球能量的調和。
•時間即藝術、文化和平:阿古洛斯等倡導將「時間視為藝術(Time is Art)」,鼓勵以藝術與文化活動來度過無時間日 。這一天同時被稱為「國際文化和平日(Peace through Culture)」,強調透過藝術、舞蹈、音樂等創造性表達,推動世界和平與文化交流 。慶典主題強調「對所有生命的敬畏與尊重、永恆時間之美,以及文化教育分享」 ,因此全球多地(如巴西部分城市、日本的慶典活動等)皆會舉行點燃「和平旗幟(Banner of Peace)」、共修儀式等活動,凝聚「宇宙之愛」的能量 。歷史上,自1992年起,無時間日在星際瑪雅圈子即被視為重要的全球同步節日 。
現代靈性圈的詮釋
•心靈重啟與淨化:當代靈性社群將無時間日視為心靈重新整頓的良機。許多觀點認為,這是一個放下舊有包袱的時刻,鼓勵人們釋放過去一年的精神負擔、怨恨與限制信念 。正如相關報導所言,此日「鼓勵人們向內探索,擺脫精神上的負擔和心理封印,這是一個寬恕、心靈純淨與更新的日子」 。換言之,無時間日被認為能帶來精神新生,協助個人進入下一個週期前的身心淨化。
•釋放舊模式與轉化:靈性實踐者常在此日進行象徵性的釋放與轉化儀式。例如,透過冥想或儀式化書寫、燃燒、丟棄等方式,將不再需要的情緒、舊習模式與陰影面交付宇宙;同時進行寬恕練習(原諒過去的人與事),以淨化人際關係和內在糾結 。這些活動意在與「更高頻率」對齊,擴展意識並讓正向能量充盈,促進個人內在的療癒與蛻變。
•能量集結與全球共振:無時間日亦被稱為「銀河自由日(Galactic Freedom Day)」,被視為星際馬雅圈子一年中最重要的靈性節日之一 。信徒們在這天停止平常生活的忙碌,集體聚焦「愛的勝利」等高頻能量 。許多活動會進行全球同步冥想、歌頌與祝福,意圖在地球周圍形成一道「彩虹橋」保護帶,呼應和平與創造力的頻率 。整體而言,這一天被賦予轉換能量、接通宇宙訊息的意義:人們相信它能幫助喚醒集體意識、培養對新時代和平共存的覺醒。
綜合以上,瑪雅13月亮曆的無時間日扮演新舊交替的橋梁角色,蘊含「放下過去、開創未來」的深遠意義。現代靈性圈將其視為能量重啟與療癒的重要時刻,建議透過靜修、釋放與創意儀式等方式來度過,使身心靈進入新的和諧頻率。這一天的實踐應著重「內省淨化、喜悅釋放、與宇宙對齊」,從而迎接新年的轉化與祝福。
🌿量子催眠師 SelinaChu|
🔥TwinFlame-Richi |
IG:@cosmicray.painting.studio
🌙 讓靈魂的記憶,帶你回光中